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劉禾:突破中情局文化冷戰(zhàn)封鎖--一場被遺忘的亞非文學翻譯運動

劉禾 · 2017-08-02 · 來源:澎湃新聞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情局對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藝術經(jīng)典化的推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而亞非文學的目標,不是模仿現(xiàn)實,也不是中情局推崇的現(xiàn)代主義品味,而是創(chuàng)造新人。

  文化冷戰(zhàn)的世界圖景

  文化冷戰(zhàn)中的“文化”,不僅是一種軟實力,而恰恰是冷戰(zhàn)政治的前沿,它代表著在文化層面上重建世界秩序的努力。冷戰(zhàn)是“偉大的翻譯運動”產(chǎn)生的基礎,所以有必要先勾勒文化冷戰(zhàn)的世界圖景。

  在西方世界,美國的中情局和英國的軍情六處是站在文化冷戰(zhàn)背后的主要力量。今天的學者們已經(jīng)知道,中情局資助了1950年成立的文化自由議會(The 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這是一個公開組織,是西方推行冷戰(zhàn)政策的“臉面”機構。1966年,文化自由議會的金主被《紐約時報》曝光,輿論嘩然,這個組織更名為國際文化自由協(xié)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ultural Freedom),一直持續(xù)運作到1979年。

  這里面有幾個關鍵的人物,首先是眾所周知的冷戰(zhàn)規(guī)劃師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曾任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后來在美國國務院任高級職位。查爾斯·波倫(Charles E. Bohlen)是接替喬治·凱南的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這兩人的俄語都很好。以賽亞·柏林(Isaiah Berlin)也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的著作被廣泛譯介正是中情局文化冷戰(zhàn)的成果。尼古拉斯·納博科夫(Nicolas Nabokov),是著名的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洛麗塔》作者)的表弟,擔任文化自由議會的秘書長,他是出身俄國的作曲家,結識很多文化界名流,五六十年代在歐洲策劃了許多音樂會、文化節(jié)、藝術展。梅爾文·拉斯基(Melvin J. Lasky),是歐洲著名雜志《Encounter》的主編,這份雜志在他接手之后,專門面向東歐以及西歐的精英知識分子。劉禾的同事、著名的研究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大分裂之后》一書作者安德里亞斯·胡伊森(Andreas Huyssen)曾向她介紹,在他的成長時代,《Encounter》及其它推動的藝術和文學形式如何給戰(zhàn)后歐洲的一代人提供了養(yǎng)料。

  中情局資助的現(xiàn)代主義藝術,最成功的是紐約畫派,即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派,它不僅打擊了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文化品味,而且打擊巴黎在藝術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戰(zhàn)后巴黎衰弱,紐約藝術崛起,畫廊林立,諸如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的繁榮,讓紐約取代巴黎成為藝術的“首都”。現(xiàn)代主義藝術、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興起并非自然而然的歷史結果,而是人為推動的。中情局對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藝術經(jīng)典化的推動,譬如 T.S.艾略特等,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至今主導著當今歐美英文系研究和教學使用的經(jīng)典現(xiàn)代主義教材,而它當年排斥的左翼作家大都被人遺忘。

  此外,中情局還資助了一大批文學刊物、文化刊物和叢書,比如尼日利亞的《Black Orpheus》,幾乎統(tǒng)治了非洲獨立后文化精英的品味,再如印度的《China Report》統(tǒng)治了印度人對于中國的了解,還有英國的《The China Quarterly》,后來轉為純粹的學術刊物,但當年也接受中情局的資助。文化自由議會資助的出版物名單還很長,羅列如下:巴黎出版拉丁美洲發(fā)行的《Cuadernos del Congreso por la Libertad de la Cultura》、英國的《Encounter》、墨西哥的《Examen》、奧地利的《Forum》、黎巴嫩的《Hiwar》、印度尼西亞的《Horison》、阿根廷的《Informes de China》、日本的《Jiyu》、瑞典的《Kulturkontakt》、英國的《Minerva》、德國的《Der Monat》、拉丁美洲的《Mundo Nuevo》、丹麥的《Perspektiv》、法國的《Preuves》、澳大利亞的《Quadrant》、印度的《Quest》、韓國的《Sasangge》、菲律賓的《Solidarity》、意大利的《Tempo Presente》、烏干達的《Transition Magazine》,等等。

  已解密的絕密文件(Top Secret PPS No.23 on February 24, 1948, the State Department)揭示喬治·凱南如何勾畫戰(zhàn)后的冷戰(zhàn)世界秩序:

  “我們占有世界財富的50%,卻只占有人口的6.3%,這種不平等在我們和亞洲人民之間尤其尖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避免成為嫉妒和不滿的對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真正的任務是設計一種關系模式,能夠讓我們保持這種不平等的狀態(tài),同時不影響我們的國家安全。”

  劉禾說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回望美國如何長期地、有步驟地推行凱南的規(guī)劃,看來的確成績不菲的。假如我們不僅僅對比今天中美GDP增長速度,不糾纏于貿(mào)易逆差,不沉溺于企業(yè)家的所謂個人身價,而認真比較當今世界的財富分布與人口的比例,那么根據(jù)每年一度發(fā)布權威“Allianz 全球財富報告”(Allianz Global Wealth Report),直到2015年,美國占世界人口大約 5%,但仍然持有44%的財富。劉禾說,這個結局和美國的戰(zhàn)后地緣政治布局是密不可分的,而未來的世界和平依然維系在這個比例的變化之中。

  凱南的遠東絕密規(guī)劃中不提對抗共產(chǎn)主義,不講意識形態(tài),而是地道的地緣政治,講資源、講財富的分布和國家安全。喬治·凱南接著談到,美國人不要和遠東討論那些含糊的、不切實際的目標,而要意識到,美國與遠東的主要關系是軍事和經(jīng)濟,應該專注于那些能夠完全控制或信賴的地區(qū),也就是將日本和菲律賓作為太平洋安全體系的基石。這是美國戰(zhàn)后出臺的官方的對未來世界的規(guī)劃,這個規(guī)劃的目的是保證東方人民仍然在“嫉恨美國人民”,但不能因為嫉恨而跟美國打仗。喬治·凱南這里主要的不滿是針對聯(lián)合國的,1948年聯(lián)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喬治·凱南反對人權這種抽象的普遍主義原則。

  聯(lián)合國經(jīng)濟和社會理事會(ECOSOC)成立于1945年,在1946年組織了《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委員會,并于1948年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通過了這個道德宣言。《世界人權宣言》包括18個成員國,如果說之前人權是西方的概念,1948年以后就不是了。起草委員會中有幾個核心成員國,起草委員包括主席羅斯福夫人、副主席張彭春、黎巴嫩哲學家查爾斯·哈比·馬利克(Charles Habib Malik)、加拿大法學理論家約翰·漢弗萊(John P. Humphrey)、法國代表勒內(nèi)·卡森(René Cassin)和菲律賓代表卡洛斯·羅慕洛(Carlos Romulo)。

  其中馬利克和羅慕洛后來成為萬隆會議的關鍵人物。馬利克是愛德華·薩義德的舅父,在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并出任黎巴嫩駐美大使。他本人出身于黎巴嫩基督教家庭,認為人權原則應該建立在阿奎那的基督教傳統(tǒng)之上,在起草委員會中與中國代表張彭春(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有諸多爭論。所以,此人雖然出身第三世界,卻是堅決捍衛(wèi)西方的,他后來在巴以沖突里面發(fā)揮著一些負面作用,至今仍是極具爭議的人物。

  從絕密文件中,可以看到喬治·凱南認為聯(lián)合國的人權宣言是一個礙事的東西,但美國政府并沒有放棄滲透聯(lián)合國的人權工作,我們下面將會看到。

突破中情局文化冷戰(zhàn)封鎖:一場被遺忘的亞非文學翻譯運動

  一九五五年萬隆會議會場內(nèi)景。  新華社 資料圖

  萬隆會議與亞非作家聯(lián)盟

  萬隆會議沒有邀請美國,但在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和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Allen Dulles)主導下成立了“萬隆會議工作組”,用以滲透萬隆會議。美國國務卿向黎巴嫩和菲律賓施壓,要求查爾斯·馬利克作為黎巴嫩代表,卡洛斯·羅慕洛作為菲律賓代表參加萬隆會議,讓他們?nèi)トf隆會議推廣人權原則。雖然喬治·凱南認為人權是空話,但既然第三世界人民喜歡說空話,就把人權原則輸出給他們。美國國務卿還滲透了包括日本、巴基斯坦在內(nèi)的其他國家代表團。亞非人民當時面臨的是這樣一個文化冷戰(zhàn)推廣網(wǎng)絡的封鎖。

  1955年《萬隆會議公報》(《亞非會議最后公報》)由七項內(nèi)容組成,亞非國家文化合作被放在第二項的顯要位置,而第三項就是人權與自決,人權寫進《公報》背后有一系列斗爭。但今天的重點是文化聯(lián)合。

  《萬隆會議公報》第二項強調(diào):“在過去若干個世紀中,亞洲和非洲國家之間的文化接觸中斷了。亞非各國人民現(xiàn)在都懷著一種熱誠真摯的愿望,在現(xiàn)代世界的范圍內(nèi)恢復他們久遠的文化接觸和發(fā)展新的文化接觸。” 那么如何重建因殖民歷史而中斷的文化合作呢?《公報》認為,努力應當導向:“(一)取得對于彼此國家的認識;(二)彼此文化交流;(三)交換情報。”由此形成了劉禾稱之為“萬隆會議人文主義”的精神,內(nèi)涵是亞非作家聯(lián)合起來反對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促進亞非(以及拉丁美洲)文學和藝術發(fā)展,進行多邊的翻譯和出版。

  1957年底到1958年初,亞非人民團結組織(The Afro-Asian People’s Solidarity Organization)第一次會議在埃及開羅召開。1958年10月,第一屆亞非作家大會(The First Afro-Asian Writer’s Conference)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開,中國派出了包括茅盾、丁玲、周揚在內(nèi)的近二十人代表團參會。大會還成立了亞非作家永久辦公署,后來這個辦公署由于中蘇關系破裂而與中國分道揚鑣,這是后話。

  塔什干會議后,亞非作家開始頻繁接觸,部分作家在戰(zhàn)前就有聯(lián)系,但是是通過共產(chǎn)國際。加納作家薩瑟蘭(Efua Theodora Sutherland)在演講中說:

  “這是人類被打散的靈魂重新聚合為一的一步。”“我們要尋找實際的途徑,加強我們的文化聯(lián)系。有必要向我們的大陸提供我們最好的文學貢獻。我們有必要了解亞非作家的作品,與這些作品代表的更廣大世界保持聯(lián)系,而這些迄今為止在我們的國家并沒有供應。”

  在此之前,亞非作家只能通過歐美為中介了解彼此,是被“中斷”、“打散“的,加上中情局和軍情六處的文化冷戰(zhàn)推廣網(wǎng)絡,嚴重阻礙了亞非作家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他們是怎么突破文化冷戰(zhàn)的壁壘的?

  一場偉大的翻譯運動

  1968年,《Lotus:Afro-Asian Writings》雜志創(chuàng)刊,面向亞非國家以阿拉伯語、法語、英語三語發(fā)行,并設立頒發(fā)給亞非杰出詩人和作家的Lotus獎,獲獎作家包括尼日利亞的奇努阿·阿切貝(Chinua Achebe)、巴勒斯坦詩人達維什(Mahmoud Darwish)、塞內(nèi)加爾的烏斯曼·塞姆班(Ousmane Sembene)等人。這個獎沒有頒給過中國人,因為后來中蘇關系破裂后,蘇聯(lián)向他們靠近,中國與亞非作家聯(lián)盟的關系破裂了。

  如今,奇努阿·阿切貝是尼日利亞乃至非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作為Anglophone(非英美的英語母語寫作)作家進入后殖民文學的經(jīng)典,然而西方人大都不知道他曾獲Lotus獎——一個與后殖民文學完全不同的亞非文學譜系。此外,還有很多作家被納入后殖民文學體系,雖然這些作家最初都在亞非作家體系內(nèi)首先被亞非作家所承認,后來才被西方發(fā)現(xiàn)。

  在九十年代之前,Anglophone、Francophone(非法國的法語母語寫作)還未成型,而且它們至今仍處于英文系、法語系的邊緣。英法帝國在“二戰(zhàn)”后丟失了大量殖民地,卻試圖在英文系和法文系進行重組帝國,并且仍將前帝國殖民地文學放在體系的邊緣。例如《黑皮膚,白面具》的作者弗朗茲·法農(nóng)(Frantz Fanon)就被歸入Francophone的序列。

突破中情局文化冷戰(zhàn)封鎖:一場被遺忘的亞非文學翻譯運動

  弗朗茲·法農(nóng)(Frantz Fanon) 資料圖

  我們利用Google Books對戰(zhàn)后出版物進行詞頻分析,在20世紀60年代盛極一時的“Afro-Asian writers”在冷戰(zhàn)結束后急劇下降,而“Anglophone writers”、“Francophone writers”迅速上升,越來越少人提起“亞非作家”。Anglophone、Francophone抹掉了亞非作家聯(lián)盟的那段歷史,20世紀偉大的翻譯運動開始遭遇集體失憶癥。

突破中情局文化冷戰(zhàn)封鎖:一場被遺忘的亞非文學翻譯運動

  1963年的《世界文學》,講座現(xiàn)場圖

  在中國方面,塔什干會議后到1964年,中國譯介了大量亞非文學作品。1959年初,《譯文》改名為《世界文學》。以1963年第2期為例,《世界文學》就翻譯了奇努阿·阿切貝的1958年作品《瓦解》(Things Fall Apart)中的部分章節(jié),在西方人完全不知道他的時候,中國已經(jīng)開始譯介他的作品。1964年10月,《世界文學》出版了“非洲文學與美國黑人文學”特刊。據(jù)統(tǒng)計,1959-1962年期間,《世界文學》雜志翻譯出版了380種亞非作家的詩文。不光是《世界文學》,當時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單行本的詩集,包括幾內(nèi)亞、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黎巴嫩、蒙古、莫桑比克、蘇丹、越南、安哥拉、摩洛哥、加納等等。

  除了文學作品,文學理論和批評也被譯介。例如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被翻譯到其他國家。印度尼西亞作家普拉姆迪亞·阿南達·杜爾(Pramoedya Ananta Toer)介紹、翻譯、出版魯迅、丁玲、茅盾等作家作品,曾多次訪問中國,被毛澤東的文藝理論說服,回國后開始“體驗生活”,認為沒有生活的作家什么都寫不出來,并羨慕中國的作協(xié)體制。《想象的共同體》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語言和權力》(Language and Power)一書中寫道:“普拉姆迪亞教會了我如何將文學形式和政治想象力結合起來。”而這些是中國作家教給普拉姆迪亞的。

  1962年,第二屆亞非作家大會印度代表團領導馬爾科·拉杰·阿南德(Mulk Raj Anand)說:

  【“我們的文學和藝術,是創(chuàng)造新‘人’的概念的武器——被壓制的、被剝削的、被侮辱的亞非人民起來,與其他人成為手足,享受自由、平等和正義,成為真正的人。”】

  最后,劉禾以弗朗茲·法農(nóng)1961年在《全世界受苦的人》中的話作結,法農(nóng)說:

  【“為了歐洲,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人類,同志們,我們必須翻開新的一頁。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創(chuàng)造新人類。”】

  亞非文學的目標,不是模仿現(xiàn)實,也不是中情局推崇的現(xiàn)代主義品味,而是創(chuàng)造新人。就像20世紀50年代很多中國文學理論和批評所強調(diào)的,文學介入生活, 那時候文學的野心很大,目標不是成就大作家,而是創(chuàng)造新社會。怎樣創(chuàng)造新社會?那就是要創(chuàng)造新人。這不光是中國,也是“二戰(zhàn)”后第三世界作家的期望。世界是可以改變的,人也是可以改變的。(本文經(jīng)劉禾教授審訂)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色性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亚洲不卡AV网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亚洲综合久久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