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德國情報部門或協助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西門子
據英國媒體5月10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曾要求其在德國的合作伙伴——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對德國的工業科技巨頭西門子進行監控。這一最新披露的消息可能會令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蒙羞,此前默克爾的手機據稱遭到美方NSA長期監聽。
德國《星期日圖片報》報道稱,美國國安局懷疑西門子向俄羅斯一家情報機構出售通訊技術。但西門子公司對此予以否認,該公司發言人稱,西門子認為在“公司責任領域內不存在任何令其成為監控對象的事實”。
《星期日圖片報》的報道還指出,目前仍不清楚德國聯邦情報局是否向美國國安局提供了任何有關西門子公司的情報。
分析人士認為,這起“BND事件”——德國聯邦情報局被指應美國國安局的要求,對西門子公司、空中客車公司、法國政府和歐洲委員會等企業和機構實施監控——將再次將默克爾政府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并會激怒德國的部分歐洲伙伴國。
此前,德國議會一個監督委員會要求默克爾政府公布美國國安局列出的用于IP、電子郵件地址和手機號碼等檢索詞匯或者“選擇符”的清單,但默克爾政府方面一直表示拒絕。
《星期日圖片報》10日報道稱,美國已經拒絕了公布清單的要求,并威脅如若德方同意披露清單,美方將縮減同德方的合作規模。美國還警告稱,未來可能會限制在恐襲警報方面對德方的幫助,同時不再與德方共享包括德國人質藏匿地點等戰區高清照片的情報信息。
美國國安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現仍在俄羅斯避難,他日前接受德國新聞雜志《明鏡周刊》采訪時說, “工業間諜活動多發,情報機構在人民和公義的代表的管控之外作業” ,最近曝出的一系列報道表明“大規模監控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德國情報機構成美國傀儡?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2015年5月6日報道,就在上月底,德國媒體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8年起通過德國聯邦情報局設在巴伐利亞州的監聽站,監聽歐洲企業的商業活動機密。聯邦情報局曾把這一情況上報給總理府,但后者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目前的信息顯示,至少在2010年,德國總理府就已經知道美國試圖監控包括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在內的歐洲企業。英國、法國和德國政府擁有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的主要控制權。
但問題是,在2013年的采訪中,默克爾曾明確表示:“沒有針對德國企業的工業間諜活動。”當時斯諾登事件剛剛爆發,媒體更爆出默克爾本人也成為美國的監視目標。
就在近日,加布里爾也稱,他曾私下兩次問默克爾:德國企業是否也是被監視對象?默克爾兩次都加以否認。
這一系列否認,將默克爾以及德國總理府對于德國情報系統的掌控能力置于德國輿論的批評中心。
《明鏡周刊》調查顯示,德國總理府沒有能夠真正對聯邦情報局起到監督作用。該雜志獲得的材料顯示,通過使用德國聯邦情報局的設備與渠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大量監視德國和歐洲的目標,而總理府并未對此加以阻止。
根據最近揭露的文件,可以看到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與德國聯邦情報局的合作,不僅監視企業,而且監視著歐洲的政客。
事實上,德美情報機構的緊密合作要追溯到“9·11”事件之后。2001年10月23日,時任德國內政部長的史理(OttoSchily)在華盛頓開會期間被告知,“9·11”事件的主犯曾住在漢堡。隨后,一個美國調查委員會認定,在未能阻止“9·11”事件上,德國一樣需要承擔責任。時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允諾了美方的“無條件團結”,這也為德美情報機構合作開啟了全新的領域。總部設在慕尼黑的德國聯邦情報局,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獨立于德國政府。
一位前總理府員工對《明鏡周刊》表示,德國情報機構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美國國家安全局“最好的分部辦公室”。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在這一輪德美情報機構的“合作”中,德國亦有收益: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極端主義組織對德國本土發動過恐怖襲擊。(綜合自參考消息、第一財經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