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21日,美日部長級“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TPP”)談判在日本東京舉行,日本TPP擔當大臣甘利明與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Michael Froman)圍繞雙邊貿易領域一些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進行了磋商,并期望在28日的美日雙邊首腦會談中拿出成果。有學者認為,在亞投行得到國際上越來越多認可的大背景下,原本不緊不慢的TPP談判進程雖突然加速,但其前景仍不容樂觀。
亞投行迫使美國加速TPP通關
在歐亞各國競相加盟亞投行的大背景下,TPP談判進程的加速不能不說與此有關。到目前為止,已有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亞太和歐洲地區的大國,除了美國、日本和加拿大以外,已經悉數加入亞投行。
除了對中國仿佛具有先天的排他性外,TPP對于亞太發展中國家來說也顯得不夠友好。對此,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UCSD)美洲研究中心主任戴維·馬雷斯(David Mares)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只是把TPP盡可能地引到對自身有利的發展方向,因此拉美國家需要一個比TPP更廣闊的貿易平臺。”此外,菲律賓也一改此前的積極態度而放棄加入TPP,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在近期申請加入了亞投行。盡管菲律賓貿易與工業部部長多明戈對媒體解釋說:“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修訂相關法律”,但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卻是,菲律賓認識到了加入TPP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是成本大于收益。出于與菲律賓近似的原因,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對TPP也有不少否定的聲音。
為了抗衡亞投行在國際上掀起的熱潮和挽救TPP的日漸式微,處于巨大壓力之下的奧巴馬政府加快了與有關國家敲定圍繞TPP的談判。4月中旬,在共和黨的推動下,美國國會推出一項叫做“貿易促進授權”(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的法案,旨在幫助政府加速TPP談判。但是,勞工界與部分產業界人士對此極力反對。美國勞工聯盟負責人理查德·特姆卡(Richard Trumka)說:“我們不能容忍一個將使工資縮水、就業機會外流的協定。”盡管如此,美國政府還是硬著頭皮加速了談判進程。
利益分岐成為美日鴻溝
作為兩個大國,美日之間的談判對于整個談判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過去,由于日本一直保護本國農業,美國對與日本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態度一直是消極的。有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農產品的平均關稅高達21%。盡管日本將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降到美國可以接受的水平有助于談判的達成,但是這對于日本來說卻意味著巨大的損失。日本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不同派別的政治家之間、日本政府與國會之間以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對加入TPP及農業談判問題多有分歧。在此情況之下,日本政府的決策所受掣肘甚多,甘利明向媒體表示,“我將切實站在日本利益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來找到縮小日美差異的辦法”,不過此次談判能否有實質進展還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美國制造業正在力求從衰退中恢復元氣,也需要關稅方面的保護和照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汽車制造行業,由于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美國的強勢,美國汽車制造商一直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在這次美日雙邊TPP談判中,日本要求美國盡快取消當下對汽車零部件征收的2.5%的關稅。這個要求無疑是美國汽車制造商所不愿意看到并極力避免的。受到來自本國汽車制造商壓力的美國政府也不會輕易在此問題上讓步。而在這次談判中,美國也絕不會甘于對日本的農業貿易“金鐘罩”束手無策。美日兩國之間盡管在TPP所重視的知識產權、勞工標準和環保標準等問題上有著一些共同語言,但是彼此之間在開放市場和制定貿易規則上也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如果這種矛盾得不到有效解決,TPP就很難發揮其愿景構想中的應有作用。
美日抱團取暖愿望堪憂
一些學者指出,TPP無疑是美國重返亞太的貿易版本。而日本目前的政策取向也與歐亞多數國家大相徑庭,大有脫亞入美、背離主流國際社會的趨向。不過美日兩國這種抱團取暖的愿望恐怕難以長久。3月31日,日本財政大臣麻生太郎還表示,“對于加入亞投行,日本除了倍加謹慎以外無其他選擇”。進入4月以來,日本政界人士的口風開始松動,先后有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和前首相福田康夫呼吁加入亞投行。此現象已經說明日本當下脫亞入美、游離于國際大勢之外的孤立政策愈難得到朝野認可。而美國在經濟貿易領域執行類似于重返亞太、意圖排擠中國的政策,也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變得難以為繼。有學者認為,這次美日部長級談判和28日首腦會談的話題不應僅局限于TPP,而應反思一下為何兩國在國際合作領域中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