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防長阿什頓•卡特訪問了日本,美日雙方就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進行了深入的磋商,美國方面再一次明確表示反對中國破壞日本對尖閣諸島(即中國的釣魚島)的行政控制,等于是對日本再次做出明確的承諾,而日本方面則將積極行動,在全球范圍內與美國并肩作戰。所以,如果說最近一個時期日美戰略同盟以及在這個同盟推動下東亞戰略局勢有什么新進展、新意義的話,那就是日本在戰略上已經被激活。
日本被激活帶來一系列新的變化:
1、重新獲得戰爭的主動權。本來,按照戰后憲法,日本是沒有戰爭權利的,作為一個和平國家,日本只有自衛權,即當外敵侵占國土的時候,有遂行自衛的權利,這就是日本武裝力量名為“自衛隊”的來歷。表現在防務政策上,日本創造了一個“專守防衛”的詞匯。在這一政策下,日本與其它國家打交道,就無權訴諸戰爭手段,簡單地說,就是不能對別人發動戰爭,日本沒有這一國家權力。但是現在,在所謂“集體自衛權”的名義下,日本事實上已經獲得了主動出擊、參與任何戰爭的權利。因為世界上任何一場戰爭都離不開美國的參與,而日本要協助美國“自衛”,就意味著可以參與任何戰爭。所以,這個口子一開,日本就把曾經放棄的戰爭權完整無缺一點不剩地收回囊中,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加以運用了。
2、擁有全球范圍的行動自由。眾所周知,美國的軍事力量遍布全世界,全世界到處都有威脅美軍的“邪惡”力量,美軍不僅需要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進行“自衛”,而且還需要在網絡虛擬空間和外太空進行“自衛”,今后很可能需要在月亮、太陽上“自衛”,這統統都需要日本的協助,需要日本參與“集體自衛”,這樣一來,日本的武裝力量就不再是一支地區性的力量,而具有了全球意義。展望未來,日本的戰斗機將翱翔在五大洲的上空,日軍的戰艦將迎風破浪行使在四大洋之上。
3、監視南海,為美國擔責扛旗。美國方面已經提出,日本自衛隊應該分擔南海的監視任務,并對此充滿期待。這一說法表面上看委婉客氣,但實際上具有軍事命令的性質;日本方面對此看起來有點忸怩作態,實則正逢其欲。筆者相信日本自衛隊已經拿出多個行動預案,并在做進一步的慎密研究。不久以后,日軍巡邏南海將成為現實,這很可能成為日本武裝力量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成為貫徹集體自衛權的開篇之筆。
4、駐兵菲律賓。菲律賓當局已經鐵心要同中國對抗了,但菲律賓自己也知道,憑它那點能耐,就算中國再不濟它也不是對手,所以菲律賓的如意算盤就是引入美國的力量;出于全球戰略的需要,美國高度重視菲律賓作為戰略平臺的特殊價值,美菲雙方可謂一拍即合。而美國要與日軍攜手在南海開展行動,必然要向日軍開放基地,讓駐菲美軍基地與日本共享。其實,不僅菲律賓如此,未來世界上很多美軍基地都將如此。這樣一來,日本駐軍菲律賓就將是不遠的將來。菲律賓很可能成為日本武裝力量走出去的第一站。
5、在東海太平洋方向加大牽制中國的力度。這主要是指以釣魚島為核心兼濟西天平洋范圍的與中國所進行的軍事對抗。今后,中國的軍事戰略資源將有相當比重被牽制在這個方向上,其中日本武裝力量所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顯著,所起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
6、在朝鮮半島、在臺灣問題上插手。不言而喻,美國將插手在朝鮮半島、臺海可能發生的戰爭,按照集體自衛權的邏輯,日本今后必定也要參與進來,這不是可能,而是一定,對此,美日的決策者心知肚明。甚至可以說,讓日本準備在朝鮮半島和臺海地區作戰,這是所謂集體自衛權的首要指向。筆者相信,美日臺聯合行動計劃與美日韓聯合作戰早就斐然成章地擺在那里,至于是否暗中已演練多次,已經做了必要的檢查驗證,只有天知道。
在戰略上激活日本是一系列內外因素促成的,其中居于核心的,是內部以安倍為代表的右翼推動及雄厚的社會基礎,外部是美國在戰略上對日本的釋放。早在幾年前,筆者就斷言,釋放日本的戰略能量以對付中國,這將是美國針對中國的一記殺招。美日強化同盟實施新的戰略設計與互動,絕不是中國一些“專家、學者”口中的“焦躁、不安”,“不適應”之類,而是老謀深算的策劃。
這一系列新的變化標志著日本又開始了一個新的戰略活躍期。現在中國總是拘泥于歷史舊賬,總是拿軍國主義復活說事,難道歷史會簡單的重復嗎?事實上,日本開始歷史上又一個戰略活躍期,這表明過去的軍國主義已經實現了新回歸,只不過尚在發育的初期而已。這在戰略上意味著什么,將帶來怎樣的警訊,現在看來,俄羅斯方面的理解似乎比中國更充分更到位,以筆者的觀察,俄羅斯對日本已經不抱希望,而中國好像還在患得患失。
(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