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持久的伊核危機終于見到了曙光,伊朗與相關國家的會談已經達成了初步協議,預計今后也不會出現大的變化,基本上將沿著現有軌跡繼續前行。
說起來,這場危機已經持續達十年之久,并多次走到戰爭的邊緣,美國和伊朗之間展開了全方位的持久的較量,伊核談判只不過是諸多較量中的一個,無論是美國還是伊朗,都想通過談判達成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說,都要通過談判贏得自己應該贏回的東西,在這里,中國一些“專家”、“學者”大肆鼓噪的所謂“共贏”是根本不存在的。這就意味著,美國贏得多,伊朗就輸得多,反之亦然,所以,現在比達成協議更引人矚目、更影響深遠的,是美國伊朗都從中得到了什么,這決定著伊核協議的最終命運,也將對今后的局勢有重大影響。
媒體報道了伊核協議的初步內容,雖然粗糙不堪,但從中也可大致上看出美伊雙方各自的脈絡。顯然,美伊雙方都是有得有失,這也體現了談判的規律,彼此總得有一定妥協讓步,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是也。
從美國方面看,協議限制了伊朗今后的核活動,對伊朗現有的核能力也做了明顯的削弱,從而減少了伊朗成為核大國的可能性,阻止伊朗擁核的目的因此有了著落,這是美國最大的贏點之所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因此才有資本大言炎炎地說什么“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盟友及世界都將更加安全”;美國的所失在于,伊核危機本來就是美國搞倒伊朗的一個抓手,就像當年抓住薩達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美國的目的就是要抓住這個問題不放,讓伊朗遭受一次嚴重的戰略失敗,而這個目的完全沒有達到,只能在今后另找機會了。
從伊朗方面看,突出的贏點有二:一是據此基本上可以擺脫長期以來的戰爭危機,這對伊朗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二是在保留一定核能力與核活動的前提下解除了美國率領下“國際社會”的制裁,據此可以有效緩解伊朗所面臨的經濟與社會壓力;所失在于,畢竟是自己的核能力因此遭到了明顯的削弱與限制,協議本身也是一個難受的緊箍咒,“國際社會”一定要時不時地就念動咒語令其頭疼難忍。
從更深層次的背景看,現在美伊兩國都有點精疲力竭了?;谛碌娜驊鹇栽O計,美國想盡量從中東抽身,以便集中力量對付中俄,但現如今的情形是,不但基地組織仍在負隅頑抗,而且突然冒出一個ISIS,還做大做強了,這使得美國不得不打一場新的反恐戰爭,美國現在連敘利亞的巴沙爾都搞不定,對伊朗就更有點力不從心了。而伊朗也飽受制裁之苦,雖然硬挺了這么多年,但日子終究難過,長此以往,畢竟不是了局,總得找到新的出路才行。正是在美國伊朗都迫切需要喘息休整一段時間的大背景下,所以美伊這樣一對幾乎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才坐在一起握手言和了。不然,以美國對戰爭的熱愛與執著,是完全可以擇機大打出手的;而伊朗如果不是事逼無奈,斷然不會讓人家拿自己的核能力與核活動來做文章、搞交易。
至于參加伊核談判的中俄英法德諸國,說的好聽點都是在幫襯跑龍套,說的難聽點,英法德不過當了美國的狗腿子,而中俄則基本上是戰略上販賣自己還幫著別人數錢,傻得十分可憐。
那么,美伊之間的這樣一種妥協將對中東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不管美伊之間達成怎樣的核協議,都只能讓他們的較量暫時、局部地得以緩解,美國與伊朗敵對較量的基本態勢不會有什么改變,彼此之間的戰略對抗還將長期化發展下去,伊核危機結束,遠不是美伊矛盾的結束。
所以,美國還將繼續以伊朗為主要敵手實施自己的中東政策。從根本上說,美國不會讓任何人主宰中東,伊朗和ISIS固然不可,就算是沙特也不行。在美國看來,中東只能由美國及其戰略代理人以色列來主宰。美國在戰略上從中東抽身,并不意味著放棄中東的主宰權,這在霸權看來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能對美國主宰中東構成挑戰的,過去是蘇聯,冷戰后就是伊朗和新近崛起的ISIS。因此,繼續打擊壓制伊朗仍然是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內容。
伊朗戰略成長的進程不會因一紙伊核協議而就此減緩減慢。伊朗的戰略家深深地懂得,保衛伊朗的戰略前線并不在伊朗的國土上,而是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乃至更遠的也門、巴林、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地,只有在上述地區贏得戰略保衛戰的勝利,伊朗的戰略安全才可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事情發展到需要在自己國土上保衛自己國家的程度,那就意味著在戰略上已經失敗(順便說一句,這樣道理世界上絕大多數戰略家都懂得,俄羅斯的普京不消說,伊朗當然也明白。對此懵懵懂懂的,大概只有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
據此可以判定,中東的局勢不會因此有什么大的變化,繼續混亂地惡斗,仍將是中東地區的常態。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核達成協議,美國也好,伊朗也罷,都難說是贏家,他們都只不過是暫時地給自己找到了一個臺階而已,對于這一點,以色列大概最能明白其中奧妙。
(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