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元指數強勢突破100大關,世界迎來美元升值周期。有人稱,美元“王者歸來”。然而,對于新興經濟體而言,則到了警惕被“剪羊毛”的時刻。
美元迎來第三輪升值周期
近期,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持續走高。12日,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匯率的指數一度突破100大關,創下2003年以來新高。美元指數從去年年底的90.3,短短兩個多月狂飆逾一成。美國銀行(16.09, -0.04, -0.25%)美林證券(美銀美林)日前發布報告稱,本季度美元的季度漲幅有望創1992年以來新高。
分析普遍認為,此輪美元強勢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勢復蘇,失業率創下7年新低,年中加息預期升溫;二是其他國家普遍經濟疲軟,歐日在繼續量化寬松,各國貨幣對美元皆呈現不同程度貶值。
數據顯示,美國2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9.5萬人,遠好于預期的23.5萬人以及1月的25.7萬人。不僅如此,2月失業率也下降至2008年7月以來的新低至5.5%,也好于預期的5.6%及5.7%的前值。
美元前景被國外機構普遍看好,美元逐漸被視為抵御風險的最佳貨幣。摩根士丹利(36.55, -0.18, -0.49%)認為,美元已經進入了第三輪升值的超級大周期。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拉斯金表示,當前的境況和上世紀90年代末極為相似,1997年油價因美國之外的地方需求疲弱和美元走強而暴跌,如今的國際金融形勢延續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特征,并且今年很可能會繼續延續下去。渣打銀行表示,從歷史表現來看,美元一輪長期升勢通常會持續5至7年,升幅在40%至70%之間,目前美元處于為期數年的上行周期之中。
有人說,美元再次“稱霸”,成為全球最強貨幣。這也象征著美國經濟復蘇確立,美國將再次成為全球經濟的霸主。
新興經濟體承受巨大壓力
在世界經濟整體依然低迷的情況下,美國率先爬出泥潭。如今,強勢美元讓世界再次想起了“剪羊毛”。正如經濟學家指出的,前兩次美元牛市都伴隨著一些地區的衰落,1978至1985年期間拉丁美洲步入衰落,1992至2001年期間亞洲的黃金歲月終結。這次,遭殃的很可能是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
本輪美元走強已經給新興經濟體帶來風險:美元升值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債務負擔,資本外流引發流動性危機。分析指出,預計存在經常項目和財政“雙赤字”、低儲備的新興經濟體短期受到的沖擊較大。
多數機構認為,土耳其、巴西和南非是最易受到美元升值沖擊的國家。巴西、土耳其等新興國家的貸款主要是美元,這次受到的沖擊會很大。而且,今年以來,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累計下跌近15%,目前跌至10年新低;南非蘭特下跌6%,創13年新低;土耳其里拉下跌11%,創歷史新低。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前兩個月的貶值幅度也近1%,進入3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下行壓力依然明顯。
與此同時,由于此次美元走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和美聯儲的升息預期,美元從新興市場回流現象十分顯著。
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新興經濟體真的只能眼睜睜等待被“剪羊毛”的命運嗎?
各國央行“盛宴”引發全球關注
據外媒報道,美國以外地區的許多央行近來開始拋售美國國債。彭博社的報道指出,這種策略的目的是避免匯率推升通脹以及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國外。
對于眾多新興經濟體而言,此輪美元強勢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份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顯示,美聯儲的近零利率和QE讓新興市場國家充斥了大量美元流動性,其力量超過了所有的防御能力。全球的美元化程度如今前所未有地高,美聯儲要加息會給全球金融帶來更大影響。
而且,美銀美林統計,自雷曼兄弟倒閉以來,全球央行降息合計多達558次。所以,即使美聯儲只是穩步小幅加息,也會讓全球金融系統發生重大變化,那樣的變化會使美元匯率急劇上漲。
如今,美元上演強勢歸來,其一舉一動均牽動整個世界。對于美國的部分出口商和跨國企業而言,強勢美元或許是一場災難。但是,包括美國財長杰克·盧在內的部分政府官員認為,強勢美元對于美國經濟而言是利大于弊,畢竟美國經濟對抗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很強。
3月16日開始的一周將迎來各國央行會議,包括萬眾矚目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日本央行也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歐洲央行將召開管委會會議。此外,日本央行、澳洲聯儲及英國央行也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世界無疑將聚焦這一周的“盛宴”。
高盛(190.57, -1.33, -0.69%)預計美聯儲最早可能今年6月開始加息,路透調查顯示,超過56%的受訪美聯儲一級交易商預計6月加息。世界將如何應對此輪美元強勢?有待觀察。(記者 張紅)
推薦閱讀:雷思海:強勢美元最終可能是美國的苦酒
發布時間:2015年3月19日
注:這是2015年3月15日刊出的《天下縱橫談》,也很可能將是本人發表的最后一期《天下縱橫談》,以后不再寫了。本不想發了,但是自認為其中的看法,將是今后世界趨勢的大致路徑。還是發出來,供喜歡的朋友參考。
天下大勢,早已定了。趨勢非哪個國家人力可以扭轉,只要中國不出大的戰略錯誤,趨勢會按照阻力最小的方向延續。3-5年后,自然見到分曉。個人不妨順應這個大勢,可以借助資本市場來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乃至獲得完全的自由。
感謝朋友們的一直支持。
1、美元站上強弱分水嶺,精心布局準備最后的金融對決
美元指數站上100大關
據路透社3月13日報道:繼昨日站上100大關后,美元指數3月13日盤中快速拉升,再度突破100關口,現報100.1,再創12年新高。分析認為,歐央行本周一正式啟動規模超1.1萬億歐元的QE,且美聯儲年中加息預期升溫,是此輪美元大漲的主要原因。并且除了歐元區以外,各大主要經濟體都在考慮進一步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更加助漲了美元的強勢。 評:
在1月10日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曾經談到,“當前原油、黃金以及美元三種資產品種的關系,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模式。一直以來,油價、金價與美元的走勢,幾乎是同步反向的,但是如果我們把黃金價格曲線圖拉長的話,就會發現,今天的黃金價格異常的堅挺,按照以往的規律,黃金的價格應該比目前要低至少一半以上,也就是說應該在600美元一盎司左右,而不是當前的1200美元左右。這三種資產品種當前凌亂的關系,其中大有奧妙。它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的幾個現實。第一個現實很好理解,油價下跌既有美元走強的因素,同時也有世界經濟前景不樂觀的因素在里面;第二個現實則是,盡管美國總是出臺牛皮哄哄的數據,但是,油價超預期下跌的現實,顯示了資本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的真實態度,美國經濟實際前景并不像看起來那么好。道理很簡單,如果美國經濟真的像美聯儲以及勞工部各種數據所顯示的那樣強勢復蘇的話,油價怎么會出現這樣大的下跌呢,這不符合邏輯。與歷史比較后所呈現的黃金異常強勢,也許有助于我們理解其中奧妙。黃金價格的異常堅挺表明,市場對美元的走強能走多遠,是抱有疑慮的。“
美元指數目前站上了強弱分水嶺100點的位置,不過,評論員依然堅持往日的觀點,美元的反彈,并非美國經濟自身多好,而很大程度上是歐元與日元貶值幅度太大所導致的。歐元在美元指數計算權重里,有近50%的比例,日元的比例也很大。所以,歐元、日元一跌,美元指數就大漲。這種上漲,有虛高的成分在里面。我們知道,美元兌人民幣就沒有漲多少,而人民幣在美元指數的權重里面,幾乎是忽略不計的。
當然,美聯儲十分樂見這種反彈,因為它非常符合美聯儲的強勢美元戰略。在聯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加息還未正式開始的情況下,美元指數已經站上了百點大關,這在以往的強勢美元周期里,是沒有過的。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后續的強勢美元子彈還是相當充足的。
這將是一場影響世界數十萬億美元財富大轉移的史無前例的金融對決,美國人為此精心準備,令人贊嘆其政經手段之高超,確實非其他國家可比。
下面再看一條消息……
2、歐元區QE遲到了5年,目的就是為對沖強勢美元戰略
歐洲股市:受歐元大跌提振勁升 德國股指再創新高
路透倫敦3月11日-歐洲股市周三從昨日大跌中反彈,因歐元下挫提振該地區出口商,帶動德國股市創新高。意大利電信勁升7.7%,交易商表示因投資人預期意大利國內移動電話產業將出現整合。成份股中包括大型出口商寶馬和大眾的德國DAX指數收高2.66%,報11,805.99點,創紀錄收盤新高。
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300指數收高1.5%,歐元區績優股EuroSTOXX50指數攀升2.3%,報3,649.54點。周三,歐元兌美元12年來首次跌穿1.06美元,在歐洲央行本周開始啟動1.1萬億歐元購買資產計劃后延續普遍跌勢。
交易商表示,歐洲央行購債計劃的一個效果就是令德國和歐洲股票在相對價格和收益上要比德債更有吸引力。英國富時FTSE100指數收高0.28%,收報6,721.51點,法國CAC40指數大漲2.37%,報4,997.75點。 評:
在往期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曾經多次談到,美聯儲強勢美元大戰略周期的成功,并不僅僅是將美元指數推升到歷史高位就算完事,強勢美元負擔著刺破他國資產價格,并固化美國資產泡沫的歷史使命,如果美元
升到120或者更高,但是美國資產泡沫得不到解決,他國資產價格依然穩定的話,那么強勢美元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歷史來看,強勢美元摧毀外國資產價格,同時固化美國資產泡沫的成功,需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其他國家資產價格的崩潰,二是資本大規模流入美國接盤。如此一來,一場數萬億乃至數十萬億美元的乾坤大挪移,才能得以完成:流入美國的海外資本,充當美國高估值資產的接盤人,此后這些接盤資本忽悠更多母國資本前往美國,試圖為自己解套;而從國內資本市場全身而退的美國資本,則開始一個新的海外大擴張與大收購周期。這個周期的起點,就是其他國家資產價格的大崩潰。上個世紀70年代初到1985年的第一個美元弱強換位大周期,美國的海外資產從區區數千億美元,上升到5萬億美元左右。緊接著的第二個美元弱強互換大周期的15年間,美國的海外資產則從5萬億上升到了近20萬億美元。第三個強勢美元戰略大周期一旦能夠完全兌現的話,美國的海外資產將從2012年的22萬億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至少40萬億美元。”
“和中國制造在全世界賺取可憐的利潤相比,美國的金融大戰略,才是真正的菩薩面孔,霹靂手段。這樣的一個局,不是陰謀,而是全球性金融帝國的收縮與擴張大周期的必然結果,任何國家在美國的這個位置,都會有這樣的暢快淋漓。不過,這一次美國不一定能如愿。當然,美聯儲曾經想過要用美國股市腰斬的代價,來完成美元弱強周期的收官,但是,歐元區與中國的后手,讓這個代價的冒險性從未有過的上升。”
從2010年希臘債務危機到今天,歐元區的購債計劃說了5年,才算正式拉開帷幕,而且一個月不過1000億歐元左右。歐元區還保留著足夠的子彈,并在后期展開更大規模的QE,這個QE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對沖美國強勢美元戰略周期對歐元區流動性的虹吸效應,從而維持歐元區的資產價格,防止被美國資本擊破并抄底。作為美國的金融老對手,歐元區這個貨幣寬松計劃來得可真是時候。
下面再看一條消息……
3、由于自身缺陷,美國對中國匯率戰略將虎頭蛇尾
李克強表示工具箱里工具還比較多
據中新社3月15日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5日在此間強調,如果經濟逼近合理區間下限,中國政府“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
李克強是在當日會見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問時作出上述表態的。中國去年GDP增速降至7.4%,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政府將今年GDP增速目標定為7%左右。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國今年的經濟表現備受世界矚目。
“我多次說過,在新常態下,我們會保持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如果速度放緩影響了就業、收入等,逼近合理區間的下限,我們會在穩定政策與穩定市場對中國長期預期的同時,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來穩定市場的當前信心。”李克強說。李克強指出,中國政府這幾年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的政策,運用政策的回旋余地還比較大。“我們‘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他說。“我并不否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有多重風險,關鍵在于新常態下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間找到平衡點。”李克強說,“這就使我想起中國人發明的圍棋,既要謀勢,又要做活,做活有兩只眼。形象地講,穩增長和調結構就是兩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謀大勢,當然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氣。”李克強表示,只要“大家同心協力”,有能力保持中國經濟的大盤、基本面持續向好。 評:
那么,作為美國強勢美元大戰略的重中之重,中國的情形又怎么樣呢?總體來看,中國的情形比歐元區要好得多!從美國的過去幾年的政治經濟與外交布局來看,中國是美國這次強勢美元大戰略最主要的收割對象,收割一旦得以成功,美國人所夢想的G2就完全可以實現了,也就是中國生產美國消費模式。
美國對中國的布局是一個綜合立體的大手筆,尤其是在匯率上對人民幣的布局,可謂驚心動魄。美國對華貨幣政策的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08年次貸危機之前,給白宮出的政策建議是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40%。這個政策建議可以說非常有針對性,不過目標最終只完成了一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2008年后最高大概升值了20%左右,因為美國人已經等不及了,QE不能再搞下去了,因為再搞的話,會讓世界看穿華爾街的龐氏騙局,從而讓美國高達700萬億美元化的金融資產來一次大崩潰,那樣會真的斷了美國帝國的命脈的。所以,美聯儲迫不得已趕快啟動強勢美元戰略。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得不夠高,也就意味著強勢美元戰略對人民幣資產價格的沖擊,不會太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在當前的匯率情況下,中國貨幣與財政政策都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抵御強勢美元的沖擊。
中國領導人的這番談話,可能要讓美聯儲諸位委員開會時議論半天了,因為中國確實有著足夠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縱深,高達近20%的準備金率,比美國高得多基準利率,財政盈余,這些都是炸彈級別的王牌啊。盡管美元現在站上了100的關口,但是,美聯儲所期待的資本大規模從人民幣匯率高位出逃中國的情形,難以出現。相反,中國的貨幣政策所帶動的股市上漲預期,讓那些本想出逃中國的資本,倒有了更多的留戀。
于是乎,戰后70年來所沒有出現過的奇觀呈現在我們眼前,美元指數站上了100的位置,但是除了極少數抵御能力弱小的國家之外,大部分國家是馬照跑,股照跳啊。這是一個足以讓美聯儲恐慌的未有情形,它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美國實體經濟與世界的聯系,已經從王者的寶座上跌落,或者說已經有人替代美國,成為了與世界經濟聯系的新王者,而美國的影響力靠邊了。下面再看一條消息……
4、英國要加入亞投行,美元霸權緩慢衰落的先聲
英國愿通過亞投行進一步參與亞洲市場
據國際在線3月12日報道:英國財政部12日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連日來,英國作為第一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引起各方關注。中國政府對英國提出加入亞投行表示歡迎。美國則罕見表達了對親密盟友加入亞投行的不滿。英國國內則回應,加入亞投行符合英國國家利益,有利于英國參與亞洲市場的活動。
英國12日正式提出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此后連續兩天,英國主要媒體對此事的報道都基本聚焦在“白宮方面對英國未與美國充分協商就決定加入亞投行表示不滿”。盡管如此,英國國內有關方面回應積極。
英國首相府發言人13日表示,加入亞投行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也有利于亞投行進行高標準的管理。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1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亞洲市場對英國非常重要。 評:
那么誰是新的王者呢?答案極有可能是中國。因為中國已經連續數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家,這才是強勢美元不礙世界經濟大局的真正原因所在。
面對美元指數在100以上的世界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新現象,敏銳的觀察者早就開始行動了,那就是英國人。英國提出加入亞投行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預料之外,是因為作為西方發達國家,對金磚銀行,亞投行之類的新興國家組織機構,他們天然有排斥的因素在里面,因為它覺得這是在爭奪它的國際領導權力。比如美國對亞投行的態度,不僅自己不加入,態度冷漠,還反對韓國加入,從其自身利益的角度就很容易理解。
情理之中,是因為英國作為老牌帝國,對世界政治經格局變化非常敏感,觀察力很敏銳。由于英國的領土與人口規模,決定了它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成為世界性的帝國,因此,如果覺得有些趨勢是無法改變的話,它就會加入其中,從而將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比如英國就是第一批和中國談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西方國家,后面才是歐元區其他國家。
英國想加入亞投行,反應的是英國對亞投行作用的認可,認為它未來會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才決定加入,和英國第一批與中國談人民幣離岸中心一樣,它加入亞投行的總體態度,是認真嚴肅的。不過,更深層次而言,英國此舉意味著其認識到,中國已經在某些方面替代了美國,成為今天世界經濟的最大影響因素,這種趨勢不僅不會逆轉,而且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強。早點加入這個趨勢,會早一些獲益。
中國話說,從善如流,英國在這方面還是不錯的。英國的這一姿態,將對其他國家產生重大影響,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西方發達國家,意識到這個世界大勢。
隨著美元指數的進一步走高,美元的外強中干或將進一步顯示,屆時,更多的國家會站到世界新常態的一邊,強勢美元的獨角戲最終會釀成一杯美元霸權緩慢衰落的苦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