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3月9日)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美元在發展中國家的主導型可能受到威脅,因更多新興經濟體開始減少對這種全球貿易貨幣的依賴。
West Shore Funds全球首席策略師Jim Rickards表示,降低對美元的依賴是個重要發展趨勢。就新興市場而言,雙邊貿易的加大對作為貿易貨幣的美元而言,是重要的。
SWIFT 1月數據顯示,全球約80%的貿易金融以美元計價。不過過去數月,俄羅斯和中國發起了在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幣的活動,以遠離以美元結算。近期這兩國簽署了240億美元為期三年的貨幣掉期協議。
俄羅斯TASS新聞網站報道兩周前報道稱,明年俄羅斯和印度可能達成一項貨幣協議。埃及媒體上個月報道稱,俄羅斯和埃及也在考慮一項協議。
關注儲備
除貿易方面外,金磚五國集團的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就建立新銀行,也稱為外匯儲備池達成共識。新發展銀行的授權資本為1000億美元,中國將向外匯儲備池投放410億美元的資金,巴西、印度和俄羅斯投放180億,南非將投放50億。
近期哈薩克斯坦央行表示,推出去美元化的計劃,經政府批準計劃實施日期為2015-2016年,旨在確保本國經濟的穩定性、推行無現金支付、減少影子經濟,并優先考慮本幣堅戈(tenge)。
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筱原尚之(Naoyuki Shinohara)呼吁亞洲新興經濟體積極參與去美元化進程。
筱原尚之稱,在某些情況下,高度美元化能促進貿易。不過亞洲新興市場存在美元化高企的風險,其具有缺點,如限制匯率的靈活性以降低海外股票持倉,限制央行作為最后選擇的借貸者的能力,并呼吁考慮積極提倡去美元化。
美元前景
隨著全球貿易中減少使用美元,中國人民幣緩慢爬上排行榜。
國際清算銀行(BIS)和SWIFT數據顯示,目前人民幣位于全球貿易使用10大貨幣之列。此外,今年年初電子交易平臺EBS告知知名外媒,2014年人民幣為全球五大貿易貨幣。
不過專家們表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仍完整。
Rickards稱,作為貿易貨幣,美元的使用下降,不過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仍強勁。目前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約為61%,一年前為70%。
IMF數據顯示,與此同時,歐元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漲至約25%,1999年啟用時為18%。
瑞東金融市場(Reorient Financial Markets)總經理和研究主管帕爾帕特(Uwe Parpart)表示,主要商品貨幣仍以美元計價。只要這種情況猶存,即使更多的國家放棄以美元結算,也不會對美元的主導型產生較大影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