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嚴密推理丨是奧巴馬政府暗殺了俄羅斯前副總理!
俄羅斯前第一副總理、政客涅姆佐夫,27日深夜在首都莫斯科,身中4槍遇害死亡。這一消息在今天被中國媒體廣泛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涅姆佐夫的另一身份是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右翼力量聯盟創始人之一。他曾對現任總統普京及其政府作過激烈的抨擊。
雖然普京總統在事發后第一時間對兇案表示譴責,指責是“買兇殺人”,但是不少國內媒體在轉發消息時,仍然在標題的醒目目位置標注其“普京政敵”“曾激烈批評普京”等特征,在有意無意之間引導輿論視線,明顯地具有嫁禍普京的嫌疑。兇殺案發生后,相關的調查工作剛剛開展,在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的情況下,就作出這樣具有明顯導向性的判斷,實在與媒體所標榜的客觀公正的原則相違背。
并且,即使是在所謂“全面”的口號下呈現涅姆佐夫的反對派首領身份,那為什么又對其另一重要身份——俄羅斯激進私有化的急先鋒極盡美化,將其粉飾為“改革先鋒”?實際上,所謂的“改革先鋒”涅姆佐夫,在葉利欽時代深受重用,其正是按照西方特別是美國所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改革路線圖,在俄羅斯不遺余力地推行私有化政策。在此過程中,大量原先屬于國民公共所有的財富被以極低的價格轉讓到私人手中,不少人一夜暴富成為富可敵國的資本寡頭。大量的國有礦產、能源被賤賣,對俄羅斯經濟的發展形成嚴重制約。更嚴重的是,以壟斷寡頭為核心的俄羅斯大資本集團,為了維護其既得利益,意圖在俄羅斯繼續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災難性經濟政策,并甚至綁架和對抗政府。當覺醒了的俄羅斯人民及其代表普京政府開始采取措施打擊壟斷寡頭時,他們就不惜投靠西方,組成政治反對派,以推行“民主化”的名義直接對抗現政府。公然充當起西方在俄羅斯推行顏色革命的先鋒打手。媒體報道中被提到的涅姆佐夫的“反對派首領”的身份,正是這么一個角色。
我們固然反對政治暗殺的舉動,但是不代表被殺者自身的清白無瑕。對照涅姆佐夫在執政時期的所作所為,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假如他繼續活著,俄羅斯政府也應當采取行動,對其所犯下的嚴重罪行進行清算。涅姆佐夫甘當西方走狗、以反對派的名義領取西方資助、大力推行顏色革命的行徑,更使其成為俄羅斯不折不扣的民族罪人。這樣的人,他的歷史罪行不被曝出,而卻急于給一個“改革先鋒”的稱號,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甚至,我們完全可以作出與主流媒體選擇性的傾向報道完全不同的猜測:涅姆佐夫之死是不是奧巴馬政府圍攻和扼殺普京和俄羅斯的又一記殺手锏?
近一段時間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不停制裁打壓普京所領導的俄羅斯政府,已經圖窮匕見有點殺紅眼了。但是至少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他們似乎成效不大:外部經濟制裁并沒有摧垮俄羅斯經濟,反而加強了俄羅斯人民的團結;在烏克蘭問題上,西方也不得不請普京出面才能達成停火協議;在俄羅斯內部,涅姆佐夫等美國的豬隊友們不斷鬧騰的顏色革命行動也收效甚微。在外部干預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美國等西方國家完全有可能自導自演一出暗殺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的政治鬧劇,讓自己的豬隊友發揮更大的價值。利用反對派與普京政府的既有矛盾,制造其是被普京政府暗殺的表象,并進一步把這種傾向猜測通過自己所掌控的媒體大肆散布,以三人成虎之勢,釀成對普京的栽贓。最終意圖在加劇俄羅斯社會內部的分裂,強化反對派與普京政府的對立情緒,從而把政治分裂甚至政治動蕩的禍種植入俄羅斯社會的肌體之中,達到遏制俄羅斯、弱化反美勢力的目的,從根本上維持和強化以美國為主導的不平等世界格局。
雖然這些都是猜想,但是對照美國政府一貫以鄰為壑、不擇手段的風格,難道不也是合乎情理嗎?試想,一個政治文明水準嚴重不及格、在國內政治斗爭中數次上演暗殺總統鬧劇的國家,又怎么會在乎一個被自己作為走狗豢養的別國政客?
涅姆佐夫被暗殺案的后續調查仍在進行,我們也將表示關注。但在眼下任何實質性結論尚未得出的情況下,有必要提醒中國國內媒體:不要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新聞宣傳機器牽著鼻子走,散布具有明顯傾向性的結論誤導民意,從而在事實上成為西方遏制和打擊俄羅斯的一枚新聞棋子。
附:涅姆佐夫簡介
涅姆佐夫,全名為鮑里斯·葉菲莫維奇·涅姆佐夫。俄羅斯政治家,右翼力量聯盟創始人之一,曾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
涅姆佐夫,1959年10月9日出生在索契市,1981年畢業于高爾基大學無線電物理系,獲副博士學位,隨后10年在高爾基無線電物理研究所工作。
他在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以環保分子的身份涉足政壇。
1991年9月任俄聯邦總統葉利欽駐下諾夫哥羅德州代表。95年12月,當選下諾夫哥羅德州州長。
在下諾夫哥羅德州工作期間,涅姆佐夫與著名經濟學家亞夫林斯基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私有化改革計劃。他在這個地區的改革被西方專家認為是整個俄羅斯其他地區的“樣板”。曾被譽為是俄羅斯市場改革的“神童”。
1993至1997年3月,涅姆佐夫當選為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成員。
1996年春由倡議小組推舉,涅姆佐夫成為俄聯邦總統候選人,最后放棄參選。
1997年3月至1998年8月任俄政府第一副總理、副總理,1997年4月24日至1997年11月20日兼任俄聯邦燃料能源部長。
1997年5月22日至1998年10月2日進入俄聯邦安全會議。
1999年12月領銜右翼力量聯盟參加國家杜馬選舉勝出,任國家杜馬副主席、右翼力量聯盟議會黨團領袖、國家杜馬法制委員會成員。
2003年12月領銜右翼力量聯盟黨參加第4屆俄聯邦國家杜馬選舉失敗。
2004年1月24日辭去右翼力量聯盟黨兩主席職務,留任該黨聯邦政治委員會委員。
涅姆佐夫已婚,有一個女兒。他曾被作為葉利欽的養子,招入克里姆林宮預備作為接班人,但種種原因未能成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