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左翼激進聯盟黨當地時間周日(1月25日)在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該黨領導人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承諾,經過5年撙節的苦日子,國際債權人施加的“屈辱與痛苦”已經落幕。
牽動歐洲神經的希臘大選結果將于北京時間早晨公布,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鐵定將以超過36%的選票贏得大選,希臘現任總理薩馬拉斯已經承認在選舉中失敗。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勝出背景
經過六年的危機,希臘失業率飆升超過25%,數百萬民眾受貧窮威脅,憂心撙節選民作出回應。
根據希臘內政部對部分得票統計的預估,左翼聯盟在總數300個議會席次中料可拿下149至151席,而得票率較現任總理薩馬拉斯所領導的保守派的新民主黨(New Democracy)多出將近9個百分點。希臘也將在他的帶領下,成為第一個在經濟危機中公然反對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紓困條件的歐元區政府。
歐元區近年來對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施加了嚴格的緊縮政策,卻未能有效改善該國經濟,民眾因失業等問題積聚的不滿終于在此次大選中爆發,左翼政黨在競選中發出了退出歐元區的威脅。
報道說,投票在當地時間星期日(1月25日)7時(格林尼治標準時間5時)開始,至19時結束。將近1000萬名合資格選民將投票選出300名國會議員。投票結束后的出口民調顯示,激進左翼聯盟的得票率高達38%。據信保守派總理薩馬拉斯的得票率為23%到27%之間。激進左翼聯盟之前在民意調查中領先,該黨強調“換取援助的緊縮開支措施傷害數以百萬計人民”,表明將尋求勾銷部分欠債,并放寬緊縮政策。齊普拉斯承諾要勾銷希臘的巨額債務,改變目前的財政緊縮政策。
希臘經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急劇萎縮,失業率高漲致使大批希臘人民陷入貧困。盡管有人警告齊普拉斯將使希臘與債權人發生沖突,但是因幾年來的預算削減大受打擊的該國中產階級似乎已經做好了選左翼聯盟賭一次的準備。
希臘或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
目前左翼聯盟能否在議會拿到絕對多數席位尚存疑問,但如果以德國為首的歐元區大國不能同意放棄緊縮,希臘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歐洲也勢必將付出慘重代價。
齊普拉斯勝選在望,立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政府形成對立的可能性增高;此外,未來幾個月國際金主對希臘下一次待撥下的逾70億歐元援助款項可能出現變數。
齊普拉斯已承諾將讓希臘留在歐元區,而且他有名的激進論調也有所緩和;不過他的掌權將對歐元區政府迄今為止的危機應對方式構成巨大挑戰。
路透社評論稱,金融市場一直擔心左翼激進聯盟黨獲勝將引發一場新的希臘金融危機,但對歐元區的影響料遠遠小于2012年希臘上一次選舉時所擔心的。
如果左翼激進聯盟黨最終沒能獲得絕對多數,齊普拉斯將不得不試圖與小黨派合作建立聯合政府,或設法達成協議,允許左翼激進聯盟黨在議會其他黨派議員的支持下組成少數派政府。
有關的協商可能很快就要展開,而獨立希臘人黨的領袖Panos Kammenos和中間黨派大河黨領導人Stavros Theodorakis均表示,他們愿意支持一個反對援助計劃的政府。
如果齊普拉斯為組閣尋求支持,可能會發現自己被盟友的要求所綁架,這也就令人質疑他的政府能夠支撐多久。
齊普拉斯承諾與歐盟、歐洲央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組成的“三駕馬車”重新商談協議,并注銷希臘3,200億歐元債務中的很大一部分。
正值歐洲央行剛剛出臺措施,向搖搖欲墜的歐元區經濟注入大量資金,周日希臘的選舉結果將會引起柏林方面的驚慌。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黨派的一位資深議員表示,這一結果表明希臘的選民已經放棄撙節,但他稱如果希臘拒絕援助,歐洲不會答應。
Syriza領導希臘新政府,意味著“希臘退歐”(Grexit)的風險大幅上升。盡管Syriza不希望放棄使用歐元,但其聯盟內部的左派團體希望希臘退出歐元區。
不過希臘退歐也不是板上釘釘的事。近期,歐盟已表示,只要希臘不退出歐元區,一切好商量,激進左翼聯盟也放松了口風。但中國駐克羅地亞前大使吳正龍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分析稱,雙方討論的空間并不大,激進左翼聯盟已明確表示將堅守終止財政緊縮政策的承諾,而德國也放言,如果希臘要對緊縮政策開刀,事情就不好辦。
對此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有分析如下
左翼聯盟提出的政綱意味著更沉重的債務負擔
不論激進左翼聯盟牽頭組成哪一種形式的聯合政府,都將面臨希臘經濟危機爆發后歷任希臘政府一直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弱勢且隨時可能破局的聯合政府,勉力支撐一個負債率高達年GDP175%、失業率高達1/4,社會矛盾尖銳且錯綜復雜的艱難局面。
激進左翼聯盟領袖齊普拉斯提出的政綱,是取消為換取總額2400億歐元希臘抒困資金而不得不推行的財政緊縮計劃,廢除部分外債,轉而采取刺激經濟增長的積極財政措施,具體細則包括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升到12000歐元/年,將最低工資標準從580歐元提升至751歐元,將退休金下限從第13個月起提升至700歐元,為300萬個家庭提供電力和住房補貼,取消燃油稅,擴大失業保險金受益人范疇,等等等等,正是這些綱領讓飽受“緊縮”之苦的希臘選民紛紛站在他們一邊,但一一兌現這些綱領意味著再花120億歐元,也意味著更沉重的債務負擔(如果還能借到債的話),不兌現又意味著政治失信,且不論如何取舍,都將面臨其他參與組閣黨派的掣肘。
一旦激進左翼聯盟組閣失敗,轉由新民主黨或泛希社運黨等嘗試組閣,問題將更嚴重——這些黨派議席更少,即便組閣成功,新政府的行為能力將更弱,穩定性也將更差,屆時人們擔心的,恐怕將不再是“新政府會否執行有爭議的政策”,而是他們是否還有這樣一個明確的政策了。
民眾不愿再被歐洲“債主” 強塞一個總理
很顯然,歐盟對選舉結果甚至選舉本身都準備不足:直到去年底他們還不遺余力地對希臘政壇、選民施壓,試圖“保送”新民主黨提名、帶有深厚歐盟背景的前歐盟執委會主席斯塔沃羅思·迪馬斯當選總理,從而避免這次突如其來的提前立法選舉;待迪馬斯三次闖關失敗,許多歐洲政要惟恐希臘新政府一旦落入激進左翼聯盟手中,希臘會“賴賬”甚至退出歐元區,更一再發出威脅,甚至將激進左翼聯盟這個上屆就差點組閣成功的政黨稱為“極端勢力”。不過以22日歐洲央行政策性會議為標志,歐洲明顯降低了對激進左翼聯盟口誅筆伐的調門。
激進左翼聯盟也半斤八兩:他們顯然還沉浸在選戰情結中不能自拔,“退出歐元區”和“賴賬”等過激言論不時從其政要口中冒出,盡管歐盟和IMF等“大債主”已不止一次提醒他們“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問題在于,不論最終組閣成功的是哪一個政黨,激進左翼聯盟的影響力都會遠大于選舉前,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希臘人的意愿——他們當然并非都喜歡激進左翼聯盟和齊普拉斯,但曾在歷史上被英法“債主”強塞了一個糟糕到后來被他們忍無可忍趕走的德國裔國王的希臘,不希望再被歐洲“債主”強塞一個總理,一如齊普拉斯所言“誰也不能強迫別人選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
歐洲人恐怕不得不暫時平靜下來,努力去思考、去嘗試和激進左翼聯盟溝通,甚至共事,去了解對方的訴求,并告訴對方自己的訴求。雙方必須試著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線,同時明了對方的底線,從而減少彼此間的猜忌和擔心——鑒于彼此間缺乏“感情基礎”,他們這樣做未必能讓希臘這個歐洲文明搖籃“從此過上幸福生活”,但倘不這樣去做,希臘這個爛攤子,只怕會更加爛下去。
(報道綜合自人民網、環球時報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