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歐洲亂了將有利中國,真的嗎》一文
歐洲越來越有“亂”的可能了,這引起很多中國人的興趣。利耶?弊耶?眾說紛紜。為此,《環球時報》1月15日專門發表社評文章,題為《歐洲亂了將有利中國,真的嗎》,就此問題做權威之解讀。這篇社評總的格調是歐洲亂了對中國不好,通篇表現出一付“心憂西北恐天傾”的杞人模樣。但必須承認的是,這樣的格調離喊出“救歐洲就是救中國”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所以還有討論的余地。
其實,這篇社評大作并沒對利弊大小有多么翔實的分析,文中除了羅列一些空話、套話之外,主要的又是拿“專家”“學者”來壓人,稱“《環球時報》采訪的國際關系學者大多不同意‘歐洲亂了對中國有利’的看法,他們認為互聯網上的這種說法過于情緒化,也過于簡單”。給“歐洲亂了對中國有利”的看法扣上“過于情緒化,也過于簡單”的帽子,雖然這屁股打的不算重,但鄙夷鄙視之情溢于字里行間。
筆者認為,這是很不公平的。
凡事都有利弊兩個方面,所差無非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而已,“歐洲亂了”這件事也是這樣。對有些國家而言,這件事顯然不好,比如烏克蘭,它正眼巴巴地盼望著歐洲的強力支持,歐洲一旦亂了起來,顯然會嚴重削弱其關注干預烏克蘭危機的力度,對烏克蘭而言,這顯然是糟糕的事情。但是,對烏克蘭不利的事情卻非常有利于俄羅斯,現如今俄羅斯正飽受歐洲的戰略擠壓,如果歐洲從此焦頭爛額、自顧不暇,俄羅斯得以壓力驟減,肯定要就此舒出一口長氣,所以,不要看俄羅斯表面上譴責恐怖主義,誠墾地表達對歐洲的同情,但私下它一定要以手加額而曰“天助我也”。
接下來的問題是,具體到中國這里,“歐洲亂了”這件事的利弊又究竟如何呢?
竊以為,從戰略的角度看問題,這件事對中國是相當有利的。
眾所周知,歐洲是“國際社會”的核心,也是北約組織的中堅,而北約是美國稱霸世界重要的戰略工具。美國之所以能夠貫徹并實施全球戰略重點從歐洲到亞太轉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歐洲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可以放心東進了。如果歐洲發生顛覆性的危險,美國無論如何是不敢放手的,畢竟歐洲是霸權的戰略老本,不容有失。況且,“歐洲亂了”必將極大地削弱西方集團的總體實力,這必將顯著地減輕他們群毆中國的力度與水平。
至于這篇社評所羅列的對中國三點不利,筆者以為實在有些牽強:一是不能認為“歐洲亂了”就影響中國出口,實際上也許是越亂中國出口越多,比如中東一直很亂,非洲也很亂,好像中國出口照樣年年增長,如果能“亂”到中國可以出口軍火的程度,說不定中歐貿易大漲也未可知;二是文明沖突必將導致國際關系的失序、影響中國“走出去”的問題,實際上可能恰恰相反,因為按照筆者的理解,讓西方集團一統天下才影響中國“走出去”,任何打破西方統治秩序的演變,都有助于中國的“走出去”;三是極端主義說不定會殃及中國的問題,這有什么說不定的呢?極端主義早就為害中國,只不過中國的極端主義得到了西方或明或暗的鼓勵而已,現在讓西方也飽受極端主義之害,這樣的“殃及”不亦宜乎?
但是,話又說回來,總體上對中國有利的事情,對一些中國人卻不見得有利,“歐洲亂了”也是這樣,這件事將給一些中國人帶來極大的傷害。這些人對歐洲也有深深的感情,雖然沒有如對美國那般濃烈,但也有相當的寄托,因為歐洲畢竟也是普世思想的大本營,也是他們精神與靈魂的圣地。記得歐洲經濟與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有中國的某“高級經濟專家”在《環球時報》上撰文,大聲疾呼中國要趕緊出手救援,而且還“刻不容緩”,現在看到歐洲有可能“亂了”,焉有不著急之理!所以,真正“過于情緒化,也過于簡單”的不是別人,正是這些人自己。不然,中東伊斯蘭國家那么亂,非洲那么亂,何曾見到中國的“專家”、“學者”有絲毫掛懷之意?相反,只要美國、歐洲一有點事兒,你看把他們急的,簡直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
寫到這里,筆者好意奉勸一句,你們還是穩住點心神吧,不要把“歐洲亂了”這件事和中國扯上多大的關系,中國是完全有閑心來一個“坐山觀虎斗”的。曾幾何時,西方政客曾毅然決然地宣布“歷史的終結”,現在,如果歷史能以“歐洲亂了”為契機重新開啟,也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嗎?
附:歐洲亂了將有利中國,真的嗎
14日新出版的《查理周刊》真的又把先知穆罕默德畫到封面上。先知穿戴白色長袍和頭巾,左臉頰上有一滴淚水,雙手拿著一幅寫有“我是查理”的紙牌,頭頂上端寫著一句“寬恕一切”。
在巴黎街頭的很多報刊亭,購買者大清早排出長隊,并在一開門的十幾分鐘內將該刊搶購一空。“漫畫先知”之爭在繼續發酵。
文明沖突似乎在歐洲社會與伊斯蘭世界之間逐漸成形??植婪肿油ㄟ^血洗《查理周刊》“四兩撥千斤”,應當說達到了目的。美國官方表示支持《查理周刊》的做法,宣稱這就是“民主社會”。但美國主流媒體都沒有轉載《查理周刊》的封面,這是一種微妙的拉開距離。
埃及、伊朗兩個有代表性的伊斯蘭國家都由官方宗教機構或政府官員出面,對《查理周刊》再畫先知發出譴責。在恐怖襲擊發生后和巴黎舉行大游行期間,有伊斯蘭世界政要站到法國一邊,其他的則保持了沉默。這次埃、伊兩國帶頭抗議《查理周刊》,顯示了沖突的升級。
血腥襲擊發生以來,中國政府譴責了這一恐怖主義行徑,對《查理周刊》的做法沒有表態。中國媒體的主流態度則是一方面譴責恐怖襲擊,認為什么原因都不成其為制造恐怖主義的理由;一方面希望《查理周刊》今后克制自己的表達方式,對其他文明包括穆斯林給予應有尊重。
中國互聯網上更自由的表達里,對《查理周刊》的批評更多些。一些人認為,《查理周刊》這樣搞是“挑釁”,也有人說“讓他們鬧去,歐洲越亂對中國越好”。
然而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國際關系學者大多不同意“歐洲亂對中國有利”的看法,他們認為互聯網上的這種說法過于情緒化,也過于簡單。
他們大概是對的。歐洲如果真亂了,中國短期內必將蒙受損失。一是歐洲經濟會衰退,極大影響我們對這一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出口。二是文明沖突必將導致國際關系的失序,將影響中國“走出去”戰略。三是極端主義有可能在一些伊斯蘭國家強勁抬頭,說不定會殃及中國。
歐洲如果成為文明沖突的中心,或許可以減輕中國的地緣政治壓力,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指責會減少,它們還可能作為盟友拖美國的一些后腿。歐洲之亂對美國的不利也許會高于對中國的不利。
但由于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性大國,勢必要對世界性問題承擔更多責任。歐洲這樣的重要地區保持穩定有利于中國和平發展,這越來越不是一句空話。歐洲如果與伊斯蘭世界陷入文明沖突,將使中國的國家利益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現在做它對中國“利大于弊”的預判恐怕是輕率的。
重要的是,中國不是世界“老大”,很難影響世界性事件的發展方向和節奏。此外中國內部問題有些與外部發生千絲萬縷聯系,外部各種復雜事態中國未必就能與之切割清楚。因此歐洲若陷大沖突,中國難以獨善其身,不太可能有“坐山觀虎斗”的閑心。
幾天前還有人批評中國沒派高級官員參加巴黎的大游行,因為只有中美兩個大國的高官缺席了那次游行?!恫槔碇芸番F在這樣做,證明了中國不參加那次游行,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恰當的。一些新的因素正快速加入到全球新的戰略形勢中來,中國這時候最重要的是穩健,是統籌全局的定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