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發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12月18日號,發表時有刪節)
國際金融市場已經步入多事之秋:油價比高峰時期的150美元暴跌至1/3,盧布比年初大幅度貶值近60%,盛產石油的海灣國家和挪威匯市、股市暴跌,美元升值而日元歐元相對貶值,……這一切變動,歸根結底是初級產品行情和美國貨幣政策變動所致,雖然石油市場和盧布匯率暴跌背后完全可能有隱秘之手的操縱,但大趨勢只能由經濟基本面決定;操縱之手能夠給這個趨勢推波助瀾,加劇其波動性,卻不能無中生有制造出這種趨勢。而所有這一切,對我們警示何在?
最顯而易見的警示無疑是我們必須永遠關注宏觀經濟穩健運行,冷靜看待國際收支差額和外匯儲備,不要被某些將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單純視為遭受“剝削”和福利損失的時尚論調沖昏頭腦。在金融全球化的世界上,不掌握貨幣霸權的任何國家都無法完全擺脫投機性貨幣攻擊的風險,國際儲備就是應對風險的保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你們的問題”;“美聯儲不會因為盧布危機而考慮放慢未來加息的步伐”;……貨幣霸權國決策者幾十年來如此直言不諱的語言,時時提醒我們不要沖昏頭腦。
我們看到,在經濟大國之中,俄羅斯財政指標堪稱穩健,新世紀里多年財政盈余,2012、2013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也分別只有0.1%、0.5%;而且近年經歷了持續的經常項目收支順差,2006—2013年間,其經常項目收支順差占GDP比重為9.3%、5.5%、6.3%、4.1%、4.4%、5.1%、3.5%和1.6%。依靠持續的經常項目收支順差,盡管存在持續的資本外逃現象,俄羅斯2013年末外匯儲備仍然達到了4564億美元;截至11月28日,俄羅斯的官方外匯儲備高達4205億美元。因此,當前俄羅斯盧布的急劇貶值并非經濟基本面崩潰,而是遭遇投機性貨幣攻擊。既然這樣基本面的國家也不能幸免本幣大幅度貶值的貨幣危機,其它許多資源出口國大手大腳揮霍,在牛市期間仍然弄出持續的巨額財政赤字和經常項目收支逆差,它們在未來的經濟動蕩中命運更加令人難以樂觀。
更重要的警示是要夯實我們的制造業基礎,擺脫資源民粹主義誤區,因為所有這些貨幣和金融市場動蕩最劇烈的國家都是資源出口國,都在此前的十年初級產品牛市中享受到了輕松愜意的好時光。
對于資源產區的許多民眾而言,“獨享”自然資源收益的主張往往頗有誘惑力,就連英國這個工業革命的發祥地,蘇格蘭獨立公投時支持者最有力的主張之一也是獨立后可以獨享北海石油收益。然而,就總體而言,其它條件相同,與制造業驅動的經濟增長相比,初級產品行業驅動的增長具有一系列無法克服的弱點:經濟波動性強、加劇收入分配失衡和兩極分化、資產泡沫嚴重、加劇社會矛盾,等等。特別是與制造業驅動的增長相比,初級產品行業驅動的增長會帶來更多的腐敗、兩極分化和暴力壓榨,從而產生較多的社會矛盾。因為制造業企業處于永恒的買方市場,企業需要創新才能取悅消費者而賣出產品,實現增長;但初級產品行業經營的關鍵在于占有資源,牛市時期尤其如此,即使沒有取悅于下游產業的創新,只要能夠“擺平”相關方面勢力,占有資源,就能大發利市。看看2006—2007年爆出的郴州窩案與當地煤炭、有色金屬資源開發之間的關系,看看山西超大規模開發煤炭資源后當地吏治的全面墮落,我們就不難明白這一點。
正因為如此,在現代世界經濟體系中,即使是那些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高、品質優良、運輸出口條件優越的國家,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成績也相當糟糕,縱然能夠在牛市期間過幾天“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日子,其資產泡沫、收入分配失衡、腐敗、社會矛盾等問題也積累得更快,最終在熊市中爆發,與熊市相互促進,把這些國家拖入“失去的十年”、乃至“失去的二十年”泥潭之中。拉美,非洲,一戰之前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的俄羅斯帝國,……莫不如此。正是在總結千百年來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經濟學界誕生了“資源詛咒”這個術語。只有作為一個蓬勃成長的制造業大國省份的資源產地,其人民才得以擺脫上述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同樣是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同樣置身于煤炭需求爆發式增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事情,為什么德國的長期發展實績遠遠超越俄羅斯帝國?因為前者是一個迅猛發展的工業化大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已經全面啟動工業化進程,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躍居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工業大國;而后者依靠自然資源開發作為支柱產業。現代石油工業誕生地美國為什么沒有陷入“資源詛咒”的泥潭?因為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之時,美國制造業總量早已經超越英國而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在這種條件下,石油資源開發的收益方才能夠與制造業發展相互促進,形成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也正因為美國經濟、美國制造業規模巨大,石油業繁榮損害制造業競爭力的所謂“荷蘭病”在美國從來就不曾如同荷蘭發生過的那樣嚴重。
新興市場、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可能延續十年之久的動蕩分化,不少此前熱門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將在這場分化中折翼,我們也面臨調整的壓力。當然,我們與其它絕大多數新興市場不同,因為我們經歷幾代人奮斗建成了全世界頭號制造業大國,建成了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建成了去年一國裝備工業產出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國家,我們擁有更可持續、更能兼顧公平、更穩定的經濟產業體系;具備這樣的優越條件,我們的頭腦不能倒退幾十上百年用農礦資源生產國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