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司法部12月12日寅布,自即日起至2015年1月19日期間,將對非政府組織(NGO)“薩哈羅夫中心”進行計劃外檢查,以查明該NGO是否是“外國代理人”。該組織在2013年春和2014年秋已經受到兩次計劃外檢查。
俄將得到外國資助從事政治活動的NGO稱為“外國代理人”。這些組織近年來異常活躍,試圖改造俄政治體制,對普京執政構成威脅。俄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法律,對其強化約束和管控,已經收到顯著成效。俄媒體認為,目前“外國代理人”處于絕種的邊緣,已無力對抗當局,“反普京革命”偃旗息鼓。
批西方“代理人”干涉內政
俄NGO數量眾多,成分復雜。根據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馬特維延科今年7月引用的數字,俄目前有22萬多個NGO。而據俄公民社會發展基金會公布的數字,俄NGO總數目前超過40萬個。
俄NGO主要分為兩類:政治NGO(從事政治活動)和社會NGO(從事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活動)。這些NGO部分得到俄政府資助,部分得到外國資助。根據司法部公布的相關數據,俄NGO這幾年從國外得到約400億盧布的資助,其中2013年得到的資助中的四分之一進入了“有政治利益代理人特征的”NGO賬戶,最多的資金來自美國。
俄一份研究報告稱,得到外國資助的NGO其目標不再局限于上世紀90年代那種對俄選民進行法制教育,而是積極傳播西方的民主理念和價值觀念,或堂而皇之或秘而不宣地介入俄國內政治事務,成為俄選舉進程的參與者。它們在2011年底之前已成氣候,這些組織實際上成為西方勢力在俄的代理人。
“代理人”NGO最活躍的時期是2011年12月的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期間和2012年3月的總統選舉期間。俄體制外反對派(指未取得議會席位的反對派)聲稱選舉存在舞弊,組織針對時任總理普京的大規模示威游行,明確要求普京下臺。“代理人”NGO與體制外反對派相互唱和,推波助瀾。
在俄羅斯有一定影響的“代理人”NGO主要有“透明國際”、選舉監督機構“聲音”協會、人權團體“紀念”協會、維權團體“爭取人權”運動、“大赦國際”俄羅斯分部等。其中尤以“聲音”協會和“紀念”協會最為突出。
強硬表態“不能放任動亂”
普京2013年4月接受德國電視臺采訪,在談到從法律上加強對本國NGO管控時表示,俄有650多個NGO依靠外國資金生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歐盟與美國境內,僅有兩家由俄出資的NGO在活動。
普京說,一些NGO參與的是俄國內政治事務,俄社會對其資助情況有知情權,當局對其活動不能放任不管。他強調,不能放任動亂。動亂會導致什么?“我們都熟知北非的例子。誰需要這一切?”
俄高等經濟學院教授奧列格•馬特維切夫認為,政府所發現的金額中大部分都是為了顛覆政權之用,也用作不法勾當。即便這些組織向孩子、殘疾人和學者提供資助,“也是在暗中造勢”,“接受此類幫助者會對他國政權產生信任,對本國政府心存不滿”。
今年4月,普京在俄聯邦安全局會議上警告說,俄現有法律為NGO從事透明、自由的活動創造了一切條件,但俄永遠不會允許這些組織被人利用去實施破壞目的。
打組合拳加強約束管控
普京2012年5月重登總統大位后,發誓斬斷那只若隱若現的“華盛頓之手”,讓“外國代理人”現身,讓西方“顏色革命”圖謀破產,為此普京政權打出了一記“組合拳”:
通過“外國代理人法”。2012年7月,普京簽署NGO活動法修正案(即“外國代理人法”)。11月,“外國代理人法”生效。該法規定,接受國外資助并從事政治活動的俄NGO,將被給予“外國代理人”地位。作為“外國代理人”登記的NGO將列入專門的名冊。它們必須在散發的材料中指明自己的這一地位,違反規定將被處以最高100萬盧布罰款、強制勞動乃至剝奪自由4年。俄稱該法律是為了預防這些團體為外國政府從事間諜活動。
在俄羅斯,“外國代理人”這一表述有負面含義,讓人聯想起“人民公敵”、“破壞分子”、“叛徒”、“帝國主義走狗”。西方輿論批評“外國代理人法”意在敗壞那些批評當局的組織的聲譽并將其妖魔化,實際上是普京壓制反對派和獨立公民活動的強大武器。
增加對NGO進行計劃外檢查的理由。2014年2月,普京簽署聯邦法律,允許對NGO進行計劃外檢查,增加可以進行計劃外檢查的理由。西方則指責俄當局將NGO的活動泛政治化。
禁止政黨接受“外國代理人”捐款。2014年3月,普京責戚聯邦委員會完善有關NGO的法律法規,不給那些企圖在俄領土上維護其他國家利益的人有可乘之機。11月,俄國家杜馬二讀通過法律修正案,禁止政黨接受被認定為“外國代理人”的NGO的捐款,禁止政黨與其做交易,如果違皮將受到嚴懲。
下令美國國際開發署停止在俄活動,斬斷“華盛頓之手”。美國一直資助NGO在俄促進“民主”。2012年3月,美國發表了有關支持俄民主的開支情況的報告。美國務院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菲利普•戈登表示,在奧巴馬入主白宮之后美國為支持俄民主和人權花了2億美元。
俄選舉權公共研究所報告認定,俄“聲音”協會在2011-2012年從美國民主發展基金會、美國國際開發署、歐洲委員會和英國大使館得到總額330萬美元的資助。“聲音”協會利用民調方式影響公共輿論,進而試圖影響俄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結果。
美國國際開發署1961年設立,是美國政府主要對外非軍事援助機構,最近20年來在俄境內活動較頻繁。俄下令美國國際開發署2012年10月起停止在俄活動,稱這一機構的一些代表以資助民間團體的方式越過“紅線”,借助金錢戰略,“經由多種政治進程,包括各層級的選舉、機構和公民團體”干涉俄內政。
“外國代理人”或自行消亡
在打擊“外國代理人”的同時,俄在經濟方面加大對社會NGO的扶持力度。俄2013年聯邦預算拿出23.2億盧布資助本國非營利性機構及NGO。2014年10月,俄當局委托“公民尊嚴”基金會挑選出101個社會NGO,在它們之間分配1.82億盧布總統資助。俄政府明確規定政治NGO不會得到總統資助。
同時,在普京的要求下,俄羅斯特警、檢察官和稅務機構聯合出動,從2013年2月底開始檢查“外國代理人法”執行情況,諸多NGO從婦女權利團體、環保組織到羅馬天主教慈善機構,都被檢查。
俄司法部2013年4月宣布,已經要求法庭關閉或暫停將近9000個NGO的活動,另有5610個組織面臨罰款。“外國代理人法”通過后,“聲音”協會成為第一傘被打擊目標。2013年4月莫斯科區怯院對“聲音”協會罰款30萬盧布。今年6月,司法部將“聲音”協會納入“外國代理人”名單。
“紀念”協會也是政府重點整肅的對象。今年9月末,司法部對“紀念”協會提出指控。如果最高法院支持司法部,“紀念”協會就不得不重新登記,而其17個地區分部可能被關閉。
根據俄司法部網站資料,截至今年12月15日,俄司法部已將20個NGO認定為“外國代理人”,公布了其詳細資料及接受外國資助情況。俄輿論認為,列入“外國代理人”名錄的NGO三分之一近期將自行消亡。
俄《獨立報》評論道,俄羅斯“外國代理人”NGO處于“絕種”的邊緣。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納雷什金說,俄羅斯人明白,政治體系的變革必須在法律框架內實現,那些希望政治體系發生變化的人并不希望這些變化危及國家的存在,因此,“顏色革命”在俄羅斯沒有前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