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歐那密表示,沙特阿拉伯已經說服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相信,不管價格跌到什么程度,降低產量都不是符合該組織成員國利益的做法。歐那密強調,“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還是60美元,都沒有什么關系,每桶沒的成本大概是4~5美元”。而且,歐那密還說到:“該國已經準備增加產量,而且將以滿足任何新客戶需求的方式獲得更大市場份額,更低的油價可以通過刺激經濟增長來促進需求。”
這個講話讓人不寒而栗——“增產”???“20美元”????
這個價格接近原油歷史最低價格的,1986年沙特四個多月里持續增產,油價暴跌67%,僅僅約10美元/桶。
釜底抽薪?增產只為盡快抄底?
有些網友認為沙特這么堅決,是為了打壓美國的頁巖油產業,的確,看起來很像,因為,一季度以來美頁巖油也從原來的70美元/桶下降到如今的50美元/桶,美國內的多口油井也已經停止了運作,從此前美國日產以千桶計量來算,頁巖油對國際石油組織和傳統石油國造成的威脅確實非常大,但是筆者還是有個疑問:要打壓也不用如此拼罷?
實際上,我并不太認同“打壓”一詞的性質定義,從沙特增產動作來看,筆者認為沙特的極端行為更像是要加速油價的下跌,使油價跌至底價從而成功抄底美頁巖油,屆時沙特必親身出動說服各OPEC成員國開始實施減產,那么油價就可以成功反彈,這是可以肯定的,因為除了“油大哥”沙特自己以外,地球上沒有國家可以承受得了石油觸底,特別是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還有伊朗。
因此,沙特顯然是在為釜底抽薪戰略抄底作準備,至于打不打壓,我只能說,在能源技術方面,沒有人可以撼動美國,長遠地看,當頁巖油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全世界后,石油終究還是會和頁巖油合二為一,也因此,沙特也可以說是在作緩兵之計吧。
美元升息預期,沙特膽更壯了
約從2012年開始,美國開始悄然解禁其堅持了長達40多年的“油禁令”,除美能源部批準4個LNG出口終端,允許其向加拿大等鄰國有條件地出口天然氣外,至2013年,美國能源部長莫尼茲在普氏全球能源峰會上又講:“美國是時候該重新考慮改變能源政策,解除持續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并授予了103家美國公司原油許可證,其出口速度也隨著頁巖技術的突破而變得更加快、輸出量也更多。
眾所周知, 美國以前是不出口石油的,即便在沒有頁巖油前,之所以突然解禁,一方面當然是由于過去十年的疲軟經濟表現。另一方面,則是前期的QE1、QE2未達預期,QE1只成功挽救了瀕臨倒閉的銀行,卻未能成功改善社會就業率,QE2因受挫于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歐債危機也變得事競卻功損,因此,美國解禁油輸出有利于緩解糟糕的政府財政狀況和提振本國的經濟,而堅持QE至2014美國的經濟終于成功復蘇,非農數據和成屋銷售量以及經理人采購指數等主要的經濟風向標均一路走強,經濟全面強勢復蘇,美聯儲終于在今年10月底宣布“2015升息”計劃,表明要結束過去保持了5年的美元零利率的QE政策。
這一決策、此時背景與1986年時不一樣,1986年除了美元危機外,世界整體經濟并未出現疲態,那時也正是新興市場的黃金時期,全球經濟還是保持了穩步發展,我們假設石油最終止步于20美元/桶并開始觸底反彈,美元隨后升息,貨幣升值就意味著不利于出口,因此,屆時美國的頁巖油輸出會遭受一定挫折,OPEC抄底的時機就到了,最終也肯定可以收復不少“失地”,也因此,本次沙特增產顯然不同于1986年的“壯士斷腕”,不會再喪失更多的市場份額。
從目前來看,中國央行降息降準,引發熱錢出逃,帶來人民幣的貶值,這一趨勢,使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本月FOMC會議上使用了“耐心”這樣的中性詞代替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這樣的定性描述,說明美元升息步伐將會加快,因為手握2萬億美國國債的人民幣貶值,絕對不是什么利好美元的信息。因此,沙特與其它OPEC什么減產與美元升息時間點息息相關。
OPEC不減產,反而有利于(長遠)俄羅斯
毛熊今年是真的被烏克蘭給害慘了,不作緩沖國、游走于歐美、俄之間偏偏要搞顏色革命并欲加入北約,使得普京大帝下狠心收回克里米亞并支持烏冬內戰,結果引來歐美的強力制裁,經濟下滑,攤上石油戰爭就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對于同樣懷有復興之夢的普京和俄羅斯人來說,這似乎是“禍”但又是“福”,前不久普京召開年度記者招待會,單槍匹馬對陣來自全球各地與國內的共1300多名記者,其中談到經濟時說到:“我在經濟轉型方面,還需要一點努力(大意)”,說明普京政府已經在著手調整過去過于依賴能源出口的國民經濟狀況,而沙特堅決開打石油大戰,反而倒是給了俄羅斯一個機遇,一者OPEC國家一向是地球的“貴族”,除了美國和前蘇聯外,一般都沒啥人敢去惹他們,畢竟手握“工業血液”在手,你敢逼急了它,它就敢自我毀滅,讓你全球的機器都停止運轉,比如伊朗,美國最終還是在伊朗封鎖霍木茲海峽的威脅言論下放低了姿態,小布什、奧巴馬都一樣服軟,因此,這些個國家在國際上還是一貫被伺候著的,石油如此暴跌,美國油氣輸出如最終不讓步,必會被OPEC拖到虧損,因為頁巖油的開采成本在6~8美元/桶,而人家沙特的4~5美元/桶,人家比你更狠,況你美國經濟復蘇拖累全球,利空全球,你還搞敢100美元/桶賣給我?我們還在熬苦日子呢!誰跟你們做生意?
這一可預見的情況,顯然是剛剛企穩美國財政不想看到的。因此,屆時油價一反彈,毛熊可順勢搭便車回復經濟又可以趁機報復美國,當然,目前短暫的痛還是免不了的。
石油大戰:中國是贏家
雖然今年因經濟下行而放緩了原油需求,但是根據媒體報道,最近一季度,隨著石油的暴跌,中國的進口量又開始增加,并且翻了個翻,據估算,本季度中國以低價從國際上購買的原油,與上半年價格對比,足足為中國省了5000億美元的財政支出,這筆不小的數目,不妨可視為財政補貼,因此,作為全球最大(已超越美國)“油老虎”,油價不管怎么下跌對于中國都是有利而無害,照這趨勢下去,中國還繼續有得賺。
最后,總體來講,石油大戰的本質還是金融貨幣戰爭,戰后以來,全球經濟似乎從未出來紊亂、分裂過,歷史已經告訴過我們,這樣的狀況會導致全球利益爭奪加劇,這是要亂了的節奏啊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