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古巴-美國斷交50周年,直到這年年底,尚沒有多少跡象表明,這兩個近在咫尺的宿敵間,會有多少關系松動的機會。
然而機會竟在不經(jīng)意間出現(xiàn)了:12月16-17日間,忽然傳出兩國將進行囚犯交換的信息,古巴將釋放65歲的美國公民格羅斯和另一名被關押近20年的美國中情局雇員。作為交換,美國將釋放古巴La Red Avispa情報網(wǎng)的3名駐美間諜。這一消息很快得到證實,且雙方幾乎立即走出了更具戲劇性和歷史意義的一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和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同時在電視上發(fā)表講話,宣布兩國將謀求關系正常化和恢復邦交。
美國和古巴間的對立被稱為“冷戰(zhàn)活化石”,古美關系的回暖也被一些歐美評論家視作“冷戰(zhàn)最后堡壘的開放”。耐人尋味的是,曾被歷屆美國總統(tǒng)、國務卿視作“美國最頑固敵人”的卡斯特羅兄弟并沒有出現(xiàn)特別明顯的立場松動,即便在此次電視講話中,勞爾?卡斯特羅仍強調(diào)“古巴人民英勇捍衛(wèi)了社會公正和獨立的理想,面對危險、攻擊和逆境百折不撓”,并繼續(xù)堅持“建設繁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既然如此,美國為何松動了自己的立場?
古巴當初的反美,很大程度上是生存的需要,而美國的反古則帶有明顯的冷戰(zhàn)情結(jié)。
卡斯特羅革命之初并沒有明顯的反美色彩,只是反對親美的巴蒂斯塔當局,在革命勝利后加速倒向蘇聯(lián)以尋求自保;美國支持巴蒂斯塔的目的,在于防范蘇聯(lián)對加勒比“后院”的滲透。在當時美國政府看來,反巴蒂斯塔就與反美無異,而倒向蘇聯(lián)陣營則意味著自動成為美國的敵人,隨后兩國陷入互相懷疑、指責的惡性循環(huán),并最終于1961年斷交。而翌年發(fā)生的古巴導彈危機則一方面讓危機達到高潮,另一方面借冷戰(zhàn)兩大“主角”的“恐怖核平衡”,古巴作為交換籌碼,獲得美國心照不宣的“不攻”待遇,在美國眼皮底下“反美”了幾十年。
簡單說,古巴本無心反美,前提是自己能夠生存下去;美國本無意反古,當初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防范一切蘇聯(lián)滲透后院的可能。如今“冷戰(zhàn)”大戲落幕20多年,古美這場“小冷戰(zhàn)”早就喪失了存在下去的基礎。
正如勞爾所言,古巴尋求和美國關系正?;侵挂蝗?,格羅斯釋放問題早在2011年6月就由菲德爾?卡斯特羅提出,雙方接觸已有相當長的時間。盡管雙邊關系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但古巴對美國經(jīng)濟的依賴程度一直不低(僑匯、旅游收入和雪茄出口等)。改善兩國關系,打破美國制裁,一直是古巴當局的愿望。
長期以來妨礙古美關系最大的障礙,是美國政治的需要。
美國政壇保守派一直將卡斯特羅兄弟視作“意識形態(tài)上的敵人”,將任何尋求與古巴改善關系的努力視作“背離美國價值觀”。這股勢力影響力巨大,令歷屆美國政府受到牽制。在美國生活著為數(shù)不少的古巴難民,他們中許多已加入美國籍,擁有舉足輕重的選票;還有些人在院外游說中能量不小,這也是美國政府在尋求古美關系正常化中所不得不考慮的。
但對于奧巴馬和民主黨政府而言,古美對立不僅是冷戰(zhàn)遺產(chǎn),也可被輕松包裝為“共和黨政治遺產(chǎn)”,而古巴難民為數(shù)固然多,非古巴裔的拉美移民數(shù)量更為巨大,這些人是民主黨最鞏固的票倉(2008年拉美裔選民70%投了民主黨的票),他們中許多人贊成古美關系改善。如果說中期選舉前奧巴馬為爭取中間選民還未免投鼠忌器,如今中期選舉,民主黨慘敗,奧巴馬無所顧忌,在古美關系上釋放“勝負手”以鞏固基本盤,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和他此前繞開國會強推移民制度改革一脈相承,且時間點都選在共和黨占多數(shù)的新國會開幕前夕。
不僅如此,奧巴馬只剩最后兩年任期,且無連選連任壓力,因此近來屢屢尋求所謂“歷史定位”,挑戰(zhàn)一些老大難話題,非法移民問題和古美關系問題恰都在此列。此時挑戰(zhàn)這些棘手問題,成功了名標青史,即便失敗也無需承擔什么后果——自有后來人收拾殘局。
當然,古美關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常化并非易事,美國國內(nèi)的政治保守派和古巴流亡團體預計會在明年1月5日國會開幕后有所動作。如前所述,古巴和卡斯特羅兄弟的立場并未有明顯改變,“在此情況下妥協(xié)即認輸”的說辭,將是反對古美關系正?;咦钣辛Φ霓q詞。
(陶短房,旅加學者,海外網(wǎng)專欄作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