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最吸引人們眼球的事件莫過于俄羅斯盧布的崩盤了。
早在11月20日,山人就寫過一篇文章《“伊核談判”之后全球局勢將進入一個新的動蕩期》,其中寫到“ 依托大宗商品、原材料與能源、商品出口的金磚國家與新興發展中國家在接下來的這一輪經濟戰中將損失慘重”,如今,情勢的發展基本符合山人當時的判斷。
由于委內瑞拉的經濟體量相對較小,所以委內瑞拉成為“伊核談判”之后最先倒下的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財長與12月1日緊急訪華,說明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影響,依托石油出口支撐的委國內經濟已經相當嚴峻了,這一輪經濟危機之后,委內瑞拉在拉丁美洲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分量與影響力將急劇下降。缺少了委內瑞拉的支持,古巴的經濟運行將會變得異常困難,所以奧巴馬抓住這一難得機會與古巴交換囚犯,改善關系。
美國已經開始在拉美地區收復失地了。古巴外交政策的調整只不過是委內瑞拉這個反美斗士倒下之后即將在拉美地區引起的一連串地緣反應的第一個信號。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不詳信息或者信號出現或者發生的——因為誰也不想成為拉美地區的第二個委內瑞拉。委內瑞拉國內政局會不會發生動蕩?馬杜羅政權還能維持多久?非常令人擔憂。
俄羅斯之所以走到今天,既是西方尤其是美國長達三年的戰略調整與精心布局的結果(外因),同時也是俄羅斯在西方挑起敘利亞之亂以后一再戰略失誤造成的結果(內因)。
為了更方便理解上述觀點,這里不妨回顧山人在5月5日寫的兩篇文章中的一些觀點。
在《對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的另類看法》一文中,山人指出“如果從長遠的視角去看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這件事的話,筆者認為俄羅斯吞下的這個果實的味道很可能并不那么甜,反而有點‘苦澀’”、“雖然俄羅斯這次看似順利地將克里米亞納入了自己版圖范圍,但是如果從長遠角度與戰略高度去看待這件事情的話,對未來的俄羅斯卻未必就是‘福音’”。
在《只有跳出“烏克蘭”去處理烏克蘭問題,俄羅斯才能化被動為主動》筆者提出了以下幾組觀點:
1、當前國際局勢的發展對中俄來說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時刻。任何對當前局勢嚴峻性持樂觀估計或者“不屑一顧”的態度要么就是“妄自尊大”、要么就是“自我陶醉”、要么就是“盲人摸象”。
2、烏克蘭局勢的走向,不僅僅涉及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同時也涉及到中國的全球戰略問題。
3、一旦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的拖累而被嚴重削弱、或者在烏克蘭問題上承受的壓力超越其抗壓極限而導致其“戰略意志與決心”最終崩潰的話,那么西方苦心經營多年而一直未能如愿的“天下圍攻中國”的局面將會再次形成,而且會比幾年前的局面更加嚴峻。
4、國內普京的粉絲們對普京的“戰略意志與決心”一直抱有一種“盲目樂觀”的態度。但是他們嚴重忽視的一個基本事實就是俄羅斯的“戰略意志與決心”并不取決于普京的“強漢形象”,也不取決于俄羅斯的“軍事優勢”,而是取決于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在與西方的“持續對峙”中能夠支撐多久。
5、 如果烏克蘭亂局久拖不決,俄羅斯的經濟能否長期承受,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也是需要打一個疑問號的問題。
6、“烏克蘭之亂”的功能已經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1)、將無論從“戰略重要性”還是“后果嚴重性”而言對俄羅斯均更為“志在必守”的“烏克蘭之亂”置換“敘利亞之亂”,借此消耗俄羅斯的各種戰略資源(包括政治外交資源、軍事資源、經濟資源)。
(2)、以聚集了俄羅斯更多、更為重要的“核心利益”的“烏克蘭之亂”作為“煙幕彈”,掩護歐美在聚集了各自最核心利益的“中東平臺”上順利完成系列至關重要的交易,調和或者緩解歐美(西方利益)之間的矛盾,在歐美(西方陣營)的共同利益與目標(維系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政治資秩序)暫時達成妥協。
(3)、以“將烏克蘭之亂引向敘利亞之亂”作為威逼俄羅斯的手段,換取俄羅斯在中東、埃及等聚集了歐美“核心利益”的戰略方向進行“交易”的配合,確保歐美在中東、埃及利益交換的順利完成。
( 4)、以在處理“烏克蘭之亂”上中俄的不同態度,分化瓦解或者至少弱化中俄之間的“戰略協作關系”,最終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5)、以“烏克蘭之亂”(俄羅斯在東歐、黑海甚至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利益)換“敘利亞之穩”(俄羅斯在中東、地中海地區的戰略利益),利誘俄羅斯對歐美在中東、北非地區進行利益交換的行為保持沉默,排擠至少削弱中國在中東事務的影響力。這一招與美國拋出的“以臺灣之亂”換“南海之穩”如出一轍。
由于普京在處理烏克蘭危機時過于自信,尤其是輕率的吞下“克里米亞”這顆苦澀的果實之后,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也就被徹底套牢在烏克蘭這條繩索之中了。
局勢發展到今天,俄羅斯調整烏克蘭政策的時間與空間幾乎已經喪失殆盡。俄羅斯錯誤的烏克蘭政策讓俄羅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從今天的局面上看,俄羅斯如果單純用經濟手段進行絕地反擊已經無濟于事了,但如果選擇軍事手段(昨天俄羅斯已經擺出在飛地加里寧格勒采取軍事行動的姿態),則又很可能進入西方尤其是美國設下的另一個圈套:美國就是希望借助俄羅斯的軍事強勢乘機強化北約的功能與作用,重新軍事介入與控制中東歐地區,強化中東歐地區的大陸(歐亞大陸)切割線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么李克強時不我待的前往中東歐地區召集會議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李克強的中東歐之行的成果尤其是能否阻止一場歐陸戰爭,仍然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顯然,委內瑞拉財長的訪華與當初的埃及新當選總統穆爾西的訪華頗有一點異曲同工之妙,其實就是測試中國是“救還是不救”的態度,并將這一測試結果昭告于天下,從而以這一結果牽引那些與委內瑞拉一樣寄希望于中國“拯救”的國家在得到委內瑞拉財長訪華結果之后調整自身的外交政策。而古巴外交政策的調整不能不說是牽引的結果之一。
據韓聯社報道“盧布瘋狂貶值俄滑向金融危機韓國嚴防怕被波及”,其實這只是借俄羅斯盧布貶值作為說辭罷了。韓國真正怕被波及的倒不是因為盧布貶值,而是擔心同樣剛剛與中國完成自貿協議談判的澳大利亞突發的人質事件在韓國上演而已。而在此之前,據韓聯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不會有中國代表團赴朝參加今年的儀式”,這只不過是在關鍵時刻替主子測試中朝關系罷了。
由于剛剛與中國完成自貿協議談判的澳大利亞收到了警告的信號,而這一信號又被同樣剛剛與中國完成自貿協議談判的韓國完全的接受并且產生一種“不寒而栗”的恐懼,因此,剛剛完成的中韓、中澳自貿協議會不會出現意外的變故尚難預料。
就在韓國與日本同時替主子拋出“不會有中國代表團赴朝參加今年(金正恩逝世三周年)的儀式”的測試題以后,中國依然派出劉云山出席這一紀念活動就是最好的回答:中國不會拿“中朝關系”去交換“中韓自貿協議”。因此,中韓自貿協議很可能因為韓國懾于某種壓力而被迫退后簽署。
在年末歲初之際,西方對俄羅斯經濟發起了最兇悍的攻擊,至少說明了兩點:
1、西方絕不給中國“一路一帶”戰略布局推進與成型、“金磚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運行、“亞太自貿區”展開的機會。因為中國的上述戰略一旦得以順利展開、推進或者實施運行,那么中國在接下來的經濟金融戰中將獲得極大的回旋余地與空間,西方(主要是代表西方利益的美國)計劃在2015、2016年對中國發起的全面經濟戰、金融貨幣戰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西方必須抓住最后的機會徹底收拾俄羅斯,孤立中國。這也是李克強總理為什么年末歲初出訪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泰國等國,加快推進一路一帶建設的主要原因。
2、西方自身也已經預感到“時日不多”,因此不惜冒“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風險(比如美國的頁巖氣開發就受原油價格下跌的打擊),即使將手中的子彈全部打光,也要迫使俄羅斯盡快屈服。因為只有俄羅斯屈服了,也就破解了金磚集團、也就破解了中國的一系列經濟戰略布局,為接下來圍堵、圍攻中國創造最佳條件與環境。
當然,西方率先集中優勢兵力對俄羅斯發起全面地經濟、金融、貨幣甚至政治戰爭,實質上是在利用委內瑞拉對中國進行測試不成之后,換成了一個經濟體量更大、同時對中國也更具戰略價值的俄羅斯對中國進行測試罷了,測試的題目卻完全一樣:救還是不救?面對這樣一道測試題,其實中國面臨著兩難選擇:如果救,則等于中國主動跳入西方為中國預設的坑中,正中西方的下懷——借此不斷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尤其是接下來兩年對中國來說極其寶貴的經濟戰略資源;如果不救,則要么因此徹底削弱俄羅斯,折斷中國的戰略右翼,破解中國的“一路一帶”戰略的順利推進甚至胎死腹中,或者俄羅斯調被迫整外交政策,與中國保持戰略距離,破解中俄的戰略協作關系。
面對這樣的選擇題,中國的選項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救”,但是中國的“救”既有前提條件,前提條件已經包含在李克強的出訪路線圖中了,也包含在出訪的各種議題中了,也要講究“救”的方式,不是短期“輸血式”的而是短中長期相結合符合各方戰略需求的“造血式”的。
面對西方尤其是美國拋給中國的選擇題,其實中國并沒有給予直接與正面的回答,而是借助李克強的出訪將這道選擇題拋給了俄羅斯與歐盟。中國給俄羅斯的選擇題就是:如果需要我救你,選擇權在你,希望你能配合我順利推進一路一帶的建設;中國拋給歐盟的選擇題就是:如果要想歐洲大陸免于戰爭,那么就配合我順利推進一路一帶的建設,因為只有將“一路一帶”建設得以順利推進的話,那么中歐俄三方的戰略空間與回旋的余地才會成倍擴大,三方的經濟才能抵御新一輪衰退的挑戰。
當然,從李克強此次訪問的成果來看,目前只能說初步達成了目標,最終效果如何,仍然有待于進一步觀察歐俄的下一步戰略取向與選擇。
而就在李克強總理剛剛離開中亞,巴基斯坦發生的人質慘案,無疑具有兩重目的:赤裸裸的警告語挑釁;測試俄羅斯對這一事件的態度。
盧布崩盤之后,世界局勢如何走向仍然有待于等待俄羅斯,也有待于等待歐盟的政策取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