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受權貴集團操控而迷失的諾貝爾和平獎

王麗穎 · 2014-12-15 · 來源:國際金融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12月10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是聯合國的世界人權日,也是諾貝爾獎設立者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6年在意大利去世的日子。

  在這一天,世界上一些最有天賦和才氣的人匯聚到瑞典和挪威這兩個北歐國家的首都,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燦爛的儀式所授予的榮譽。皇室的出席使得儀式達到輝煌的頂峰,報紙和電視報道覆蓋了世界的絕大部分地區。在瑞典,幾乎沒有任何事情能比受邀參加一年一度的千人諾貝爾獎宴會更讓人羨慕,宴會舉辦地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內華麗的藍色大廳。

  賣獎牌救濟生活

  如今一切輝煌都始于諾貝爾的遺囑。逝世的前一年,諾貝爾留下了一份遺囑,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后添加了經濟學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遵照這份遺囑,從1901年開始,除了戰時,在每一年的這一天,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的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其中,文學、醫學、物理和化學獎在斯德哥爾摩頒發,和平獎在奧斯陸頒發。

  諾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除了榮耀,其獎金數逐年增加也很吸引眼球。每年的獎金數量都是隨著基金會的收入和當年的通脹率而定,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進入21世紀后增加到95萬美元。

  不過,在今年頒獎之前,卻發生了一件尷尬事件。12月4日,1962年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的諾貝爾獎章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賣,200克重的獎章拍得410萬美元,甚至高于之前美國媒體預估的350萬美元,就連他當年參加頒獎典禮及晚宴時的兩份手稿也拍得了61萬美元,這把諾貝爾獎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

  “你可能永遠沒機會真正獲得諾貝爾獎,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你不能擁有它,因為你可以拍賣所得。”這是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憑借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雙螺旋結構, 1962年12月10日,沃森與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爾金斯共同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沃森從此被稱為“DNA之父”, 但此后他因發表涉種族言論,遭業界排擠,事業每況愈下。沃森并不是第一個出售諾貝爾獎牌的人,但他卻是在世期間拍賣該獎牌的第一人。他的搭檔克里克2004年去世后,其家族2013年4月以227萬美元價格拍賣了他的諾貝爾獎章。現年86歲的沃森解釋稱,拍賣此獎牌一方面是補貼生計,另一方面是希望借這次拍賣“重新投入公眾社會”。

  沃森的拍賣行為立刻招來了非議,很多人認為,這將拉開拍賣序幕,讓原本受人尊敬的獎項蒙上一層陰影。備受爭議的不光是獎牌最終的處理方式,更有爭議的是諾貝爾獎的評定也存在爭議,尤其是近年來的和平獎評選屢屢被指背離了諾貝爾的初衷。

  愛情中成長的“和平獎”

  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是一名建筑師、工程師和武器設計師。1842年全家前往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在那里,他的父親開始了“魚雷”的研制工程,而諾貝爾也開始研究化學。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回到瑞典生活,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瑞典公民。18歲時,他去美國學習了4年化學,投身于研究炸藥制造,主要是如何安全地生產和使用硝酸甘油炸藥,后來被譽為“炸藥之父”。

  雖然諾貝爾一直未婚,但他的傳記作者指出,他至少有過3段戀愛史。然而,就是第二段愛情對后來設立諾貝爾和平獎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位女子名為貝莎·馮·蘇特納,1876年,她開始在巴黎為諾貝爾工作,當時她仍姓金斯基。在最初共處的一個星期里,她很欣賞諾貝爾,并與他一起討論這個世界的戰爭矛盾。

  諾貝爾聘請蘇特納做他的秘書兼管家,同時也希望她能成為自己聲明中的女人。然而,蘇特納已心有所屬。在蘇特納為其工作一周后,因不得不離開巴黎前往瑞典處理急務。幾天后,貝莎·金斯基變賣了首飾支付酒店費用,離開了巴黎,拋棄了工作,與亞瑟·馮·蘇特納秘密結婚,并逃離了男方家庭,因為男方家庭反對這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

  但諾貝爾并未斷了與蘇特納的聯系,二者建立了長久的友誼,保持著頻繁的信件往來。蘇特納(1843-1914)在人生最后的30年里,為結束戰爭和推翻19世紀籠罩在整個歐洲的君主聯盟而不懈努力。在諾貝爾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蘇特納使他對和平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爭議稱,與蘇特納長期的友誼啟發了諾貝爾的和平意識。

  蘇特納的小說《放下你的武器》(1889年)強烈批評了軍隊、戰爭以及超級國家之間的權力斗爭,成為19世紀最暢銷的圖書之一。而諾貝爾也深讀過此書,他寫信對蘇特納說,“能有幸握住你這一雙極為英勇的、敢于對戰爭宣戰的女戰士的手我感到很榮幸。全球有兩千多種語言,該書應該翻譯成多種語言。”諾貝爾在1893年里的遺囑中指定,將其遺產的百分之一贈予蘇特納的奧地利和平組織,而1895年的最后遺囑將其修改為為“廢除或裁減軍隊”設立的獎項。

  有人說,諾貝爾和平獎其實最早應該被稱為“放下你的武器獎”。 一些政治家一度指責,諾貝爾最初根本沒有設立和平獎的意愿,因為在一些談話和信件中,他曾懷疑和平運動的成功幾率。蘇特納給諾貝爾寫過70多封信件,越來越清楚地表達了她希望諾貝爾為和平事業提供經濟支持的愿望,而諾貝爾本人可能對他發明的更具威力的新炸藥感到愧疚。雖然他對蘇特納的和平思想比較著迷,但是諾貝爾仍花費了數年的時間才完全接受和平運動的思想。蘇特納回憶稱,諾貝爾曾經表示:“如果能說服我,讓我相信這個組織能接近目標,那我將會大力提供資金支持。”

  原始遺囑的漏洞

  因對獲獎人的資格充滿懷疑,如今,對諾貝爾遺囑的解讀也存在很大爭議。諾貝爾最后一份遺囑訂立于1895年11月27日,有兩個見證人,盡管他本人精通法語、德語、英語、俄語和意大利語,但遺囑他使用的是瑞典語。遺囑要求變賣諾貝爾的資產并創立一個基金會,接著描述了設立哪5個獎項、設立的目的,以及授權誰來頒獎。但對于每年如何授獎也語焉不詳,至于基金會的組織結構和如何使用和管理基金更是只字未提。

  諾貝爾遺囑中還涉及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因為諾貝爾一生在許多國家生活過,而且在不同國家都有財產。但遺囑中并沒說明遺產究竟應當由哪個國家的法院、按哪個國家的法律來處置。有的國家規定,逝世者的國籍決定他的財產歸屬哪個國家處理;還有的國家規定財產應該由逝世者最后定居的國家處理。諾貝爾在5個國家有財產,但哪里才是他認為的家呢?因為存在這樣的疏漏,這份遺囑面臨著無效的命運。

  諾貝爾一生體弱多病,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還要忍受著精神抑郁和脆弱的心臟帶來的痛苦。雖然最終在意大利去世,但他在整個歐洲都有財產,經常往返于各個不同國家的家中:巴黎市中心的大別墅、意大利圣雷莫的別墅、瑞典博福斯軍工廠附近的比耶克博恩莊園,以及在蘇格蘭勞力斯頓和德國克魯梅爾的家。

  不得不說,諾貝爾為人類留下了一份慷慨的禮物,但當時人們對這一壯舉的反應不一。諾貝爾的親屬們因沒有得到更多的遺產而十分惱怒并強烈抗議,而對此不滿的還不僅僅是他的親屬們。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對每年有大筆的現金流出瑞典而感到十分沮喪。他認為,諾貝爾是誤入歧途的空想家和國際主義的受害者。事實上,挪威議會負責頒發和平獎也反映出瑞典和挪威緊張而脆弱的關系。當時挪威剛從瑞典王國獨立出來,正準備廢黜國王建立議會政治。瑞典國王憤怒指責諾貝爾是“不愛國的人”,要求諾貝爾的親屬盡最大努力廢除這份遺囑。和平獎面臨的形勢最為嚴峻,曾有人稱,和平獎會傷害瑞典的利益以及同挪威的關系,它幾乎是瑞典人的眼中釘,瑞典人認為這筆錢應該用來宣傳瑞典的文學和科學,而不是交給挪威議會任命的委員會。

  獎項的設置可謂歷經艱險。因為變賣諾貝爾所有的工廠、別墅、專利和其他資產會影響到許多人和利益集團,從而產生了很多不確定性和恐慌。許多與諾貝爾合資辦企業的親戚陷入了麻煩,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籌集新的資金以填補因諾貝爾撤資造成的資金漏洞。許多人看到有利可圖而參與進來,隨后,許多律師也加入其中。一時間,政府官員、親屬、雇員、商業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集團的需求,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諾貝爾在許多領域很有能力,但他不得不在打官司和律師身上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就是為什么他在寫遺囑時沒有讓律師介入的原因。在他看來,律師會輕而易舉地將他設立獎項的計劃毀掉。幸運的是,他在彌留之際選擇了一位好的年輕管理者索爾曼,對后來成立基金會并頒布獎項起了決定性作用。

  挪威議會的角色

  作為一項崇高的榮譽,諾貝爾獎項100多年來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注意力。然而,自二戰以來,尤其是近20多年里,和平獎卻變成了世界上遭受質疑最多的獎項,因為它受到了來自超級軍事大國首腦、國際爭端制造者和分裂主義者頻頻被授予和平獎的例子。

  在最初幾年里,沒有人對挪威議會的評選產生懷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遺囑往往會與現代社會脫節。很多批評家表示,諾貝爾委員會存在過失,但這種過失不在于沒能使得遺囑適應現代社會,而在于未能理解諾貝爾遺囑的出發點。他們應該發展的是諾貝爾對和平的看法,而不是委員會本身對和平的看法。

  為什么諾貝爾當初選擇由挪威議會來評選和平獎呢?有人猜測是因為此時的挪威和瑞典是盟友,理應在他的獎項中有一席之地,也有人猜測是因為諾貝爾出于對挪威文學和對著名作家、和平運動家比昂斯騰·比昂松的欽佩。

  為什么挪威議會獲得了諾貝爾的信任?歸根結底,是因為當時自由黨掌權的挪威議會是歐洲議會中積極推進和平政策的先驅。在挪威和瑞典有摩擦時,挪威議會主張通過仲裁,而不是用戰爭來解決糾紛。挪威是最早一批向和平運動如國際和平局捐款的國家之一。考慮到挪威議會在和平理念上的先鋒地位,諾貝爾選擇由它頒發和平獎。諾貝爾基金會的官方英文譯為“和平斗士”(champions of peace)

  根據諾貝爾的意愿,挪威委員會于1897年4月26日接受了這一委托,但諾貝爾和平獎不是由議會頒發,而是由議會選出的獨立5人委員會頒發。委員會每6年進行一次換屆,每3年更新其中兩到三位成員。在1901年之后的40年中,學識、興趣以及對和平政治的參與度,成為當選委員會成員的必要條件。毫無疑問,這一職位極具吸引力,吸引力當時最負盛名的政治家。在100多年的歷史中,前期的成員很穩定,爭議也較小,在1917年時將5人委員會改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希望將委員會與當時的議會和內閣劃清界限。

  在不斷變革的過程中,一系列獎項會與諾貝爾最初的意愿漸行漸遠。究其原因,這與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受利益集團的操控,歪曲、藐視諾貝爾和平獎的宗旨和章程有直接關系。早在1914年,諾貝爾遺囑的兩位見證人就發表公開抗議,他們反對將獎項頒發給一些已經聞名于世的人。

  其實諾貝爾是希望幫助一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夢想家。“這些崇高的、充滿理想主義的詩人和發明家們,常常因為不切實際和缺乏途徑而錯失了遠大的前途。”諾貝爾提到,希望獎項能為這些人減輕日常負擔,這樣他們更能發揮所長,有更多貢獻。但現實中,獎金并未如其所愿地鼓勵獲獎者為和平及裁軍工作,很多獲獎者不需要這筆獎金,而是將它們捐贈出去。獎金使他們成了慈善家,而不是資助他們為人類繼續服務。

  到了二戰之后,諾貝爾和平獎就開始被政治歪曲了。1945年,挪威進入信奉軍事手段的后戰爭階段,之后的幾年里,全面擴張軍備的觀點占據了統治地位,議會中的大多數議員似乎覺得將有軍事思維模式的人選為諾貝爾委員會委員完全合理。于是,一個極不勝任、不愿意貫徹諾貝爾初衷的委員會產生了,違背遺囑文字及諾貝爾真正意愿的獎項也開始出現了。委員會主席對諾貝爾的意圖進行了大膽、輕率的臆測和演繹,委員會主席奧瑟·利昂納斯在1970年為獲獎者諾爾曼·布勞克頒獎就給外界造成了困惑。布勞克的貢獻是培育出了新的、高效、高產谷物,很難說是一名和平捍衛者,其頒獎詞為“在過去一年里為人類帶來最大好處的人”。

  漸行漸遠的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真正的迷失方向是在1946年。1946年至1965年間,哈瓦德·朗格任挪威外交部長,年輕時還主張和平主義的他在納粹的威脅下放棄了立場,并成為挪威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靈魂人物。作為工黨國家委員會的成員,朗格促成了舒爾擔任諾貝爾委員會秘書,用他的話說,如果有一位密友擔任諾貝爾委員會秘書對他來說大有裨益。在那些年里,和平獎與挪威外交政策不可能毫無瓜葛。之后,挪威的軍事和安全政策在背離諾貝爾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冷戰更是為諾貝爾和平獎帶來了災難。

  有人評價稱,從1948年開始,這個世界就沒有得到過應得的諾貝爾和平獎。關于和平獎,諾貝爾在遺囑里這樣定義道:“一份獎給曾為促進國家間兄弟關系、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推動和平大會付出巨大努力的人。”后來,不僅諾貝爾委員會背叛了諾貝爾,違反了法律,挪威的立法者也違反了法律。作為一個國家議會,它熟知如何制定法律,更應該尊重法律,而不能兩者相悖。受政治因素的綁架,最終諾貝爾委員會開始自己定義獎項,為了掩蓋和平獎與和平運動的根本聯系,1946年以后上任的秘書淡化了蘇特納的作用。

  諾貝爾和平獎越來越偏離正常軌道了。在2007年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氣候變化工作以及2008年頒給美國總統奧巴馬。委員會辯解稱,諾委會是在踐行更寬泛的和平概念。后來,諾貝爾和平中心的資助主要來自“全球基金贊助機構”,如挪威電信、挪威聯合集團等贊助商,有人開始質疑“贊助商正在謀殺和平中心”。

  當外交部也成為一名重要的贊助商時,和平獎可能會進一步考慮和挪威外交政策結合。當處理與贊助商的關系成為諾貝爾和平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時,就會影響和平獎和它的形象。和平獎的思想和目的變了,嘉賓的名單也變了,以前年度諾貝爾頒獎儀式和宴會匯聚了來自文化界、政界和和平運動方面的人士,但后來卻越來越多邀請贊助商。他們經常擔心當局會聽從和平和裁軍組織的話,并極力反對削減生產和出口武器。

  贊助商讓諾貝爾和平獎失去了最基本的兩個特征:公正性和獨立性。一個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孟加拉格萊珉銀行,他們為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服務,使窮人脫離極度貧困。一些人稱,“2006年12月在奧斯陸的頒獎典禮變成了一件骯臟的交易。”在那里,尤努斯巧妙地將大眾的目光從和平獎轉移到了與挪威電信公司極其難纏的商業扯皮上。雙方都參與了孟加拉格萊珉電信公司的電信業務,尤努斯希望挪威電信公司能夠簽署書面協議,放棄其在格萊珉電信公司的股份。

  諾貝爾和平獎是挪威在國際上最著名的品牌,但這個品牌卻沒有將世界向和平方向引導。201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甚至導致了國家之間的對抗和分裂,總共19個國家拒絕參加頒獎典禮的邀請,這與諾貝爾設立此獎的初衷,即增進國家間深厚的兄弟情義背道而馳。

  最具諷刺意義的就是給奧巴馬頒和平獎。許多人指責稱,這次頒獎遺漏了美國在過去公開和秘密行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們常常制造困難和對抗矛盾,之后又將其作為美國和其盟國參與暴力沖突的理由。比如,伊朗在1953年擁有了一個民主的領導人穆罕默德·摩薩臺,而美國推翻了他,并建立了國王巴列維恐怖政權;美國曾對薩達姆.侯賽因很友好,支持了他十余年的專制政權;美國看到蘇聯入侵阿富汗很高興,于是聯合奧薩馬·本·拉登、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作為工具去對抗蘇聯。所以將和平獎頒給一個近年來曾數度挑起對外戰爭的超級軍事大國的統帥顯得很諷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 一线天粉嫩在线视频 |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性爱一区精品 | 一本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二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