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將俄羅斯排除在歐洲之外。這不符合歷史,也不合理,甚至威脅和平。”德國《南德意志報》8日說,在烏克蘭局勢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德國64位知名人士向政府及媒體發出呼吁,要求停止“妖魔化”俄羅斯,制定新的對俄政策。
在呼吁書上簽名的名人來自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領域,有52名男性和12名女性,其中包括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前總統赫爾佐克等人。刊登在德國《時代周報》上的呼吁書說:“自1814年起,俄國就是共同締造歐洲格局的強國,誰想改變這種現狀都會失敗。最近的例子是希特勒,1941年他想征服蘇聯,以慘敗告終。”呼吁書還說,如果沒有當年蘇聯人民的諒解,沒有西方盟國的支援,兩德就不會統一,歐洲的分裂不會消失。因此,“在歐洲面臨真正威脅的時候,德國尤其擔負著維護和平的責任”。“我們呼吁聯邦政府承擔起歐洲和平的使命。歐洲需要一個新的減壓政策,在所有國家共同安全的基礎之上,平等對待及尊重伙伴國家。俄羅斯對本國安全的渴求完全是合理的。”
1990年冷戰結束之后,“沒有壓力的國際政策以及和平革命讓我們變得麻木及失去警惕”。正如32個歐洲國家及美國、加拿大在當年簽署的“新歐洲的巴黎憲章”中所說的那樣,歐美應實現和平及安全新秩序,從溫哥華到符拉迪羅斯托克建立一個“共同的歐洲聯盟”,這個聯盟保障所有參與國家的安全。但這個目標至今未能實現,現在,歐洲人民重新感到不安。
簽名者還呼吁,媒體報道有義務不帶偏見。“在不尊重歷史的情況下,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妖魔化整個俄羅斯”。“2008年,當北約一些成員國邀請格魯吉亞及烏克蘭加入北約時,每一位對國際政治了解的新聞記者都應敏感到俄羅斯的擔心”。目前的烏克蘭危機涉及的不是普京一人,“國家首腦上臺有期,留下的問題涉及到歐洲人民”。為此,媒體應提供負責任的、經過慎重調查而發表的文章。活動發起者表示,“我們的目的是發出一個政治信號,盡管對俄羅斯的烏克蘭政策持批評態度是正確的,但不能導致我們過去25年與俄羅斯建立的關系被破壞”。
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接受《世界報》采訪時說:“對俄羅斯的行為,歐洲給出共同回應才是正確方式。俄羅斯1994年簽署了旨在保障烏克蘭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布達佩斯備忘錄》,但現在卻違背了它。”
“默克爾已經受夠了!”德國電視一臺評論說,默克爾不再對俄羅斯使用“美麗語言”。還有媒體說,歐洲內部對俄政策沒有達成一致,雙邊關系因烏克蘭危機仍存在很大變數。
(報道綜合自環球網、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