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環球網消息:《香港商報》綜合報道,從今年6月起,歐洲央行用負利率、準備歐版QE等舉措揭開了新一輪歐元區大寬松的序幕。上月聯儲局宣布結束QE3,但日本央行上周卻擴大QQE規模至80萬億日圓,并決定將購買ETF和REIT的規模增加兩倍。美日央行截然不同的貨幣決策加大了歐美日三地區央行的政策分歧。美報分析,一場貨幣戰蓄勢待發。但這一次不是像20世紀30年代一樣的焦土戰,而是一場頗具破壞性的秘密戰爭,這場戰爭將加劇全球的經濟問題、令國內政治日程偏離軌道。
1.本輪貨幣戰將極具破壞性
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擴大資產購買規模的舉動令日圓大跌。隨著不斷走軟的匯率拉低其汽車和電子產品在海外的價格,日本將給其它國家的生產者制造競爭挑戰,威脅就業崗位,令這些地區的決策者面臨必須作出響應的政治壓力。
日銀放水 多國料以牙還牙
相關反應已經顯而易見︰韓國央行本月減息,韓國議會還在要求進一步減息;新西蘭央行一反常態地明確對新西蘭元的堅挺程度提出警告,捷克、瑞典和以色列的央行將利率降至零附近的水平,而美國、歐元區、日本、英國和瑞士的利率已經在這一水平上維持了數年。
分析認為,對于日本在過去兩年來削弱日圓的做法,全球貨幣體系中影響最大的那些國家大多沒有直接采取“以牙還牙”的應對策略。但這些國家的決策者用口頭或行動來應對這種做法產生的影響則是遲早的事。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全球進一步陷入通縮,增長乏力。
歐銀QE令成員國分歧加大
這種情況也會影響錯綜復雜的歐元區政治。通縮風險已經促使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打開了債券購買的大門,導致歐元走低。但是他面臨持強硬貨幣立場的德國央行的強烈反對,尤其是在更有爭議的購買主權債券的方案上。相比之下,法國則極度歡迎貨幣刺激政策幫助其達到歐盟規定的財政目標。而希臘也急需貨幣刺激政策,該國債券價格目前已經回到了危機價格水平。這些處境艱難的國家與德國和其它經濟較為健康的北歐國家出現分歧,可能也與西班牙意見不合;西班牙在不得不進行痛苦的經濟調整之際,對法國坐享歐洲央行的支持感到不滿。
俄委巴等國陷困 危機難免
此外,還有一些真正處于困境的經濟體,諸如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巴西。對于這些國家而言,油價下跌已使其財政狀況面臨風險,但同時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和資金外流又迫使它們加息而不是減息。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的競爭性貨幣貶值可能直接引發危機。
全球通縮或打斷美收緊幣策
有評論指出,美國的反應還不能確定。作為一個主要由國內需求驅動的經濟體,美國暫時能忍受美元走強帶來的陣痛,但這也是有限度的。值得注意的是,聯儲局副主席費希爾已對美元走強給經濟帶來的拖累表達了擔憂情緒。就目前而言,美國經濟仍在增長,就業也在增加,但美國不能無期限地充當全球增長的唯一引擎。因此,雖然聯儲局仍可能在明年春季或夏季數年來首次加息,但將通縮這一燙手山芋在全球范圍內擊鼓傳花的游戲將不可避免地放慢、甚至打斷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進程。
2.央行幣策并未“超負荷”
鑒于每個主要央行都在作出改變,現在評估我們可以對央行抱多大期望是個好時機。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目前各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負擔過度”,只有財政政策才能幫助低迷的經濟擺脫困境。當然,財政政策仍有運作空間,比如在整個歐元區,財政赤字與經濟產值的比例僅為2.5%。結構性改革也是需要的。但我們應該對貨幣政策已經發揮了其全部作用的觀點提出異議。
“流動性陷阱”不可信
有人認為,發達經濟體正處于“流動性陷阱”——這個時候印鈔不再有任何效果。這種觀點是不可信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是語義層面上的,但語義可以影響政治。我們很難發現陷阱,而且也難以、甚至不可能逃脫陷阱。“流動性陷阱”的言外之意是說貨幣政策制訂者已經竭盡所能。就陷入流動性陷阱模式的經濟來說,央行是無能為力的。盡管央行可以隨心所欲地印鈔,但這種力量不再對利率造成影響,也不再能夠對經濟增長起到提拔作用。
藉購債影響利率并非最有效
如果我們已經處在這樣的局面下,那么就不能責備央行未能出臺更多的貨幣刺激政策。它們充其量只能承諾未來通脹將會上升,從而讓實際利率(考慮通脹因素的利率,并決定著人們是借貸還是儲蓄)進一步下降至零以下。但誰會相信銀行的此類承諾現在無法創造通脹呢?央行改變預期的力量取決于其履行承諾的能力。
在當前的危機中,沒有發生這種情況。不要只看短期利率,你會發現,所有地方的最長期利率顯然遠高于零。即便零是“下限”,也不能說央行已經觸及了這個下限。無可否認,大型央行(除了歐洲央行以外)利用資產購買來影響這些利率——但不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它們本可以宣布,希望長期利率下降至多低的水平,并承諾按需購買債券來實現這個目標。但在實際上,它們卻承諾購買一定數量的債務——無論由此導致的長期借貸成本處于何種水平。
3.日銀不應動搖通脹目標
有外媒分析,日本黑田東彥將通縮描述為一種陷阱是正確的。當消費者和企業預計價格下降時,他們會延遲支出,寄望于囤積的現金將來會更值錢。這從經濟中抽走了需求。價格下跌獲得了一種自我實現的動能。假如黑田東彥淡化其通脹目標,那就會表明,他可能被猶豫不決的市場信心擊敗了。
這格外重要,因為管理預期對他的使命至為關鍵。出口僅占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15%,日本企業幾乎沒有從日圓下跌中受益,因為許多業務和原材料都在海外。債券利率下降(目前不到1%)也沒有帶來多大好處。這些渠道都比不上日本擺脫通縮心態后產生的潛在收益。
能否踐諾攸關央行信譽
恢復通脹只是安倍推動日本增長戰略的“三支箭”之一。日本央行以微弱優勢通過了黑田東彥的最新舉措,這表明該行對加大量化寬松日益感到不安。但如果不能將通脹維持在正值水平,后果將會嚴重得多。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和儲戶開始支出,如果名義增長沒有上升,日本政府管理巨額債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市場可能受到日本央行聲明的沖擊,但它不應如此。央行信譽與能否履行承諾有關。黑田東彥已經誓言要維持溫和的通脹水平,但幾十年來累積的低迷情緒絕不會在幾個月里消散。如果通脹預期依然疲弱,黑田東彥的任務就很簡單︰他不得不出臺更多的舉措。
4.聯儲幣策效力或被粉飾
傳奇投資者辛格在最近致投資者信中表示,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樂觀情緒受到了經濟數據的誤導,這些數據低估了通脹、高估了增長,而且聯儲局過去6年來的政策是不可持續的,全球經濟及金融系統處在一種人為制造的虛幻當中。
通脹數據恐遭扭曲
辛格旗下的艾略特公司在第三季度寫給投資者的信件中表示,10月份上半月市場的動蕩或許是下一場崩潰的“預告片”,如果投資者對貨幣刺激的效力失去信心,那么這場崩潰可能就會
演變為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沒有人能夠預言,政府憑借偽增長、偽資金、偽就業、偽金融穩定、偽通脹和偽收入增長數據能蒙混多久,一旦信心喪失,損失可能會很嚴重,眾多市場和行業將同時突然大幅下挫。”
盡管美國的表現比大多數其它國家要好,但辛格認為當前還不能過于樂觀,因為美國的真實數據可能被粉飾。美國通脹數據至少比真實的通脹低了一個百分點,同時通脹數據還因富裕階層和中產階級的消費鴻溝越來越大而被扭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