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石油價格降低到80美元左右的時候,俄羅斯盧布的幣值也貶低了25%,這對于俄羅斯經濟發展來講處于非常狀態,也是俄羅斯民眾處于歷史上前所未有茫然狀態。有評論認為,油價持續下跌,導致盧布貶值,國內通脹上升、資金外逃等等,對普京的政權帶來生死存亡的挑戰!為了讓經濟平穩著陸,俄羅斯政府正在計劃開啟其已經“珍藏”了近十年的“安全氣囊”。 俄羅斯經濟部副部長謝爾蓋 別列亞科夫已經提出了辭職,并在Facebook上寫道:我請求大家原諒我們不得不做愚蠢的事情。但吊詭的是:普京的支持度也來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87%高度。
危機與轉機
危機即轉機,俄羅斯在經濟發展中,不但需要GDP的增長,也需要建立長期的戰略。2008年后俄羅斯在經過長期的經濟增長之后,梅德韋杰夫執政期間積累了大量問題,主要是俄羅斯的戰略發展無法執行,最大的問題在于以獨聯體國家為基礎的歐亞聯盟無法得到執行;再比如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俄羅斯官員和寡頭很難下決心和中國進行全面的合作,很多合作大多也是風聲大、雨點小,如何加入中國的龐大市場,如何利用中國的高科技,如高鐵等技術。此次,在西普會晤之后,普京周邊的寡頭首先嗅到普京希望俄羅斯穩定歐洲、開拓中國市場、搭上東亞經濟的快車這樣的思路,這次在李克強總理參加莫斯科大型的創新論壇中和總理梅德韋杰夫進行對談,現場中俄官員達到五百多人,場面壯觀,對此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全程進行直播近一個小時小時,這在俄羅斯電視史上對亞洲領導人的直播前所未有。
筆者曾經歷蘇聯解體和98年經濟危機,在這些危機過程中,當政府公布通貨膨脹為10%時,市場價格往往已經快翻一番,而且市場上商品早已告罄,民眾拿著貶值的貨幣無所適從。而此次雖然盧布貶值,但市場商品價格穩定,商品眾多,而且一些超市特價商品的價格和貶值前近似,民眾也沒有大量拋售盧布的跡象。
俄羅斯在經過12年的經濟增長之后,面臨巨大的困境,來自右翼和部分寡頭的挑戰,及政府各個部門的配合度長期低落,民眾對于國家發展前景比較渺茫,小富即安的心態非常嚴重,對于普京提出的建立在獨聯體國家基礎上的歐亞聯盟計劃長期停滯不前,中俄關系始終停滯在政熱經冷狀態。
普京周邊的智庫也分為親美、親歐和獨立派,現在隨著中俄兩國關系的熱絡,普京周邊智庫、政府官員、學者也開始出現親中派,在10月13日俄羅斯外交部直屬的國際關系學院成立七十周年的校慶中,很多學者在討論會中都用俄語和英語感謝中國最近對于俄羅斯的支持,這是筆者在留學俄羅斯八年,及長期關注俄羅斯局勢的二十年中第一聽到這樣的表態。
近年,一直缺乏大型建設的遠東,蘇瑪集團開始籌備在遠東建設扎魯比諾大型通用港口的建設工作,其第一階段的年過貨量可達6000萬噸。該港口位于俄羅斯,但將在很大程度上服務于中國的國內貨物運輸(從北方運到南方),以及中國的出口貨物運輸。俄羅斯企業可利用該港出口農產品和其他物資。對于該項目來說,高效通關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蘇瑪集團老板馬戈梅多夫一直是普京軟實力的積極支持者,現在如何實施高效通關一直是其思考的主要問題,鐵路由于國有化,其變化的可能性較低,而航空運量小,很多航線也國有化,使得港口變革成為可能,在遠東建立新港-扎魯比諾大型通用港口則是實際實施這一戰略。
烏克蘭東部發生局部戰爭之后,尤其當MH17發生空難,百多乘客罹難,美國不但組織西方國家把俄羅斯開除出G8峰會,并且成為當初的G7格局。俄羅斯到底是要發展成獨樹一幟的外交格局還是有什么樣的計劃呢?
俄羅斯政府、智庫和民間始終認為石油價格的變化是美國和阿拉伯國家提高產量后的陰謀,主要是俄羅斯對于西方的政策比較喜歡采用陰謀論的方式來理解,并且受眾也愿意接受這樣的思維。對此,普京團隊也是順勢而為,這也包括俄央行干預盧布的匯率失敗的行為。其實由于世界的經濟開始逐漸復蘇,尤其美國快要結束貨幣寬松政策,美元持續保持強勢貨幣的地位,尤其當冬季來臨,石油的用量大大提高,阿拉伯國家自然會提高產量,石油價格下降為必然趨勢。
俄羅斯中央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承認,俄羅斯央行大約花費了近60億美元外匯儲備試圖提振盧布的價值,但是13日盧布對美元的比值為40.3∶1,這樣的走勢無疑宣告了這種干預的失敗。7天以來盧布下跌了近2.3%,這也是盧布自2013年8月1日那次出現9天連跌以來最長的一次下跌周期。
普京提出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低迷,將會影響世界經濟的增長。對于這一點,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普京已經開始語無倫次了。普京的主要觀點認為,石油為大宗商品交易的支撐產業,而且石油貿易多用美元,美國的石油加工業也是美國經濟支柱性產業,如果石油價格大幅下降,價格長期徘徊在80美元左右,那么世界范圍內使用美元的量就會大大減少,對于美元維持強勢貨幣構成根本性的危險,而且其石油加工產的利潤也會大大減少,盡管美國現在開始大量開采頁巖氣,但頁巖氣的技術要求和天然氣完全不同,頁巖氣要運送到歐洲國家,光是價格就比普通天然氣高三分之一,而且歐洲接受頁巖氣管道的規格也需要大幅變化,這對于正在陷入經濟危機中的歐盟來講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最有由于使用美元的量大幅減少,也會影響美元經濟的規模效應。
領導人面對危機的團結性是關鍵
總體而言,俄羅斯在危機面前最大的問題不在于危機本身,因為其國家領土廣闊,資源豐富,人才眾多。從歷次俄羅斯的危機中最危險的事不是危機本身,而是面對危機時,俄羅斯官員、寡頭、民眾不能夠團結,意見分散。最基礎的就是面對危機,是政府來加大干預,還是讓市場進行調節。是讓寡頭和美國、歐盟來直接對談,還是政府在經過對抗之后,美國和歐盟采取妥協,然后利用寡頭進行進一步的融合。
在沙皇俄羅斯快要解體后期,當俄羅斯面對參加一次世界大戰,和德國的戰爭中面臨巨大的挫折,并在遠東的日俄戰中完全敗北,這樣俄羅斯內部的保皇派和民主改革派意見完全南轅北轍,斯托雷平在1906~1911年推行的、旨在摧毀村社制度、扶植富農經濟的土地改革,在布爾什維克執政后得到部分執行。后在五十年代赫魯曉夫所推行的改革也遭到改革和保守雙方的杯葛,直到六十年代被迫下臺為止,改革戛然而止。
蘇聯解體的過程中也充滿各種勢力的矛盾,首先是蘇聯中央機關和葉利欽為代表的俄羅斯聯邦機構的矛盾,然后是蘇聯內部中央和蘇維埃議會的矛盾,蘇聯政府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矛盾,這使得8月政變、蘇聯解體、葉利欽炮打議會辦公地白宮、蓋達爾的休克療法,就是當面臨蘇聯周邊國家東歐、蘇維埃聯盟的共和國的不信任時,首先采用了蘇聯解體,拋棄蘇維埃中央政府的措施后,俄羅斯聯邦政府的成員在經濟政策上錯誤采用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經濟大幅倒退。
2000年普京執政后,也面臨來自寡頭的挑戰,普京采用依法起訴其中最有威脅的寡頭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整頓寡頭的媒體,使得媒體回歸專業媒體人階段,政府官員盡管存在貪腐問題,但官員和寡頭之間相互支持的灰色地帶日漸清晰。這樣在八年間,俄羅斯經濟再次崛起。
但在2012年普京再次執政后,同樣面臨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其當選前和后都面臨莫斯科的右派“右翼力量聯盟”黨的挑戰,“右翼力量聯盟”黨由于支持人數少,在國會杜馬中連議席都沒有,但其支持者的最大特點基本上都集中在莫斯科,這樣當反對人上街頭時,場面也是蔚為壯觀,再加上新的寡頭普羅霍洛夫參加2012年總統選舉,使得普京在12年的選舉中異常艱難,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當俄羅斯崛起后,是繼續向前走,發展經濟,還是擺好戰略格局后,首先建立獨聯體國家之間緊密的經濟、政治關系之后,以獨聯體國家為基礎的地緣政治,和世界打交道。沒有獨聯體國家支持的俄羅斯,也很難成為世界真正的強國。
在這次烏克蘭危機中,普京順勢而為,讓經過公投之后的克里米亞收歸俄羅斯,由于烏克蘭的領導人錯誤估計來自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持,使得東部的問題始終不能夠得到解決,直到現在為止還在進行戰斗,因為美國的貸款中有一項明確規定是給烏克蘭軍隊用于對付東部的反對派,如果東部沒有戰爭后,其中的一部分貸款就會撤出。
這樣面對烏克蘭問題的危機、石油價格低迷的危機,普京首先要擺正領導人之間意見統一的問題,然后穩定獨聯體國家的經濟穩定,最后和歐洲的和解,中俄之間經濟的互補性建設成為普京近一年執政黨的主要方向。
(作者: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