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阿富汗政治軍事地理透視

王國梁 · 2014-10-24 · 來源:世界地理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作者簡介】王國梁,男,教授,主要從事世界政治地理的教學和研究。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系,山西,臨汾041004

  【內容提要】阿富汗地處西亞、東亞、中亞和南亞四大地理區之間。地理位置重要,戰略價值巨大,歷來是橫亙在大國之間的緩沖地帶,也是大國之間競相角逐的場所,被稱為“中東的橋梁”。境內山地高原廣布,地理環境惡劣,民族構成復雜,部派武裝眾多,長期以來沖突頻繁,戰亂不斷。2001年10月7日,隨著美、英等國對塔利班軍事打擊的開始,21世紀第一場現代化戰爭在阿富汗拉開了帷幕,本文從政治地理角度對阿富汗的位置、地形、民族與地緣政治的關系以及未來的阿富汗政局進行了系統分析,供關心阿富汗局勢的同仁參考。

  Afghanistan is located in between the Western Asia,the Eastern Asia,the Middle Asia,and the Southern Asia.Lying across between the powerful countries as a buffer zone for its importa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gigantic strategic value,it is a zone of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powerful countries,and is called!Bridge of the Middle East.There are numerous factional strife and endless chaos caused by war because of its vast hilly areas and plateaus,advers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and complex national composition.With the beginning of U·S,British and other Countries to fight the Taliban's military affairs the first sophisticated War of the 21st drew its heavy curtain in Afghanistan on October 7,2001.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 among the position,terrain,nation and geopolitics,and the futur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Afghanistan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the political geography.The paper is onl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colleague concerning about the situation of Afghanistan.

  【關 鍵 詞】阿富汗/塔利班/北方聯盟Afghanistan/Taliban/Northern Union

  2001年10月7日當地時間20點左右,美、英兩國軍隊開始從空中和海上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大規模軍事攻勢,剎時間,阿富汗土地上騰起陣陣濃煙,導彈的呼嘯聲,炸彈的爆炸聲不絕于耳,21世紀的第一場現代化戰爭——阿富汗戰爭打響了。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又一次面臨著戰爭的考驗。

  1、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復雜的軍事地理環境

  阿富汗位于亞洲中西部,是一個面積僅65.23萬KM[2],人口不足2000萬的內陸小國,北與塔吉克、烏孜別克、土庫曼接壤,西與伊朗毗連,南與東南與巴基斯坦為鄰,東北以狹長的瓦罕走廊與中國相接(邊界長92.45KM)。

  阿富汗介于西亞、南亞、東亞、中亞四個地理區之間,處于連接中東和遠東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內陸通道上,素有“中東的橋梁”之稱。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就成為列強競相角逐的場所。古希臘屬地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很早就統治過阿富汗,而后波斯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相繼入侵,阿富汗在混戰度過1000多年。18世紀中葉以來,英國殖民者和沙皇俄國在此展開激烈的爭奪,沙俄一向覬覦阿富汗,將它看作是南下印度洋、取得不凍港的必經之路,而英帝國主義則將其看成是維護英屬北方統治的重要屏障,侵占阿富汗近一個世紀。冷戰時期,蘇聯為了營造與美國爭奪霸權的戰略態勢,實現南下印度洋,西控波斯灣、東逼馬六甲的“啞鈴戰略”,對阿富汗進行了長達10年的侵略戰爭。冷戰以后,中亞和里海地區以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新“熱點”,阿富汗也因其鄰近中亞的地緣優勢再次成為大國關注的戰略要地。俄羅斯把阿富汗看作阻止大國勢力從南部向中亞滲透的緩沖地帶,而美國、伊朗、巴基斯坦等則把阿富汗看作是向中亞地區進逼的前沿陣地。由此可見,阿富汗既是大國利益的交匯處和大國競相角逐的場所,又是橫亙在大國之間的緩沖地帶。

  從軍事地理角度來看,高山縱橫,地形崎嶇,氣候干燥,水源缺乏,不利于大兵團和機械化部隊展開作戰,且許多石灰巖山地擁有眾多的天然溶洞,它們像一個個迷宮曲曲彎彎在地下綿延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這些溶洞有的規模很大,甚至可容納上千人的兵力,有的內部大出口小,掩藏在灌木叢中,一般很難發現,利于開展游擊戰爭。至于高山之間的重重隘口更是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是開展游擊戰爭和進行伏擊作戰的理想場所,也是阻擋外部入侵的天然屏障。歷史上,英國殖民者曾三次入侵阿富汗均遭慘敗。其中,1842年1月第一次侵阿戰爭期間,由于受到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英軍從喀布爾倉惶南撤,沿途遭到阿游擊隊的襲擊和暴風雪困擾,1.5萬人的侵略軍全軍覆沒,只有1個印度士兵生還。1979年~1989年蘇聯10年侵阿戰爭期間,雖然出動了數十萬部隊,但阿富汗游擊隊憑借有利的地形,與侵阿蘇軍周旋于高山峽谷之中,并伺機襲擊蘇軍,使蘇軍沉陷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之中。到1988年,蘇軍在阿富汗戰場上傷亡達3.5萬人,耗資達450億美元,但仍未能征服阿富汗。正因為如此,阿富汗歷來就有“戰爭泥潭”和“入侵者的墳墓”之稱。

  2、復雜的民族構成,眾多的部派武裝

  復雜的地理環境和長期遭受異族入侵的歷史,使阿富汗的民族構成十分復雜,歷史上,印度——雅利安人,馬其頓人、塞族人、安息人、希臘人、匈奴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先后進入過阿富汗地區,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僅僅把阿富汗當成了長途遷徒的中轉站,經由興都庫什山和蘇萊曼山的險峻山口和狹窄走廊,他們很快消失在茫茫的草原或沙漠之中。另外一些人則停留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嶺,或與世隔絕,或同當地人融合,融化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即使那些在語言、習俗等方面十分相近的族群,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阻隔之后也變得陌生起來,不斷發生的大規模民族遷徙和長期的戰亂以及在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種族、民族和部族,構成了阿富汗社會結構的基本網絡,對于大多數阿富汗居民來說,國家是抽象的、遙遠的,而部落和家庭才是具體的和最值得效忠的。

  由于長期動蕩不安所造成的人口跨國界的頻繁移動,使阿富汗缺乏準確的人口數據和民族方面的資料,散見于書刊、報紙中的有關數據彼此相差甚大,在人口總數方面有1600萬人、1900萬人、2000萬人,2200萬人和2500萬人之說。在民族構居方面有人認為阿富汗有20多個民族,也有人認為阿富汗的民族至少有30個以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各民族又分為若干個大部族或集團,下面又分成眾多的小部族或家庭世系。由于地形復雜,交通不便,各部族間相互隔絕,語言不通,形成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

  阿富汗的主體民族是普什圖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0%以上(美國戰略預測公司數據為38%),普什圖人又可分為兩個分支,即杜蘭尼普什圖人和吉爾扎伊普什圖人,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東部、南部和西部,構成一巨大的向南凸起的弧形分布帶,首都喀布爾以及賈拉拉巴德,坎大哈、查蘭奇等重要城市均屬普什圖人分布區。在中北部地區也有不少普什圖人,與其它民族在地域上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阿富汗的第二大民族是塔吉克人,約占總人口的25%,也有人認為占30%,主要分布在阿富汗東北部地區與塔吉克斯坦毗連處,向西南經法扎巴德、巴格蘭到薩曼甘省一線,此外在南部的加茲尼、坎大哈省中部以及西部的信丹德、赫拉特等地也相對集中。

  阿富汗的第三大民族是哈扎拉族,約占總人口的15~20%,集中分布在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塔加卜一帶。其它較大的民族還有烏孜別克族,占6~9%,主要分布在北部馬扎里沙里夫、席巴爾干、邁馬納等東西狹長地帶;土庫曼族、集中分布在北部靠近土庫曼和烏孜別克邊界一帶,此外還有分布于東部的努里斯坦族和西南部的俾路支等族。

  復雜的民族構成直接影響著阿富汗的政局穩定,阿富汗的政治——軍事派別也是圍繞民族和地理因素建立的,大多數民族均有自己的武裝,民族內部事務由各自的首領管理。馬蘇德直到2001年9月遇刺身亡之前,一直從他位于潘杰希爾谷地的基地指揮著他的塔吉克族軍隊,杜斯塔姆領導的則是以烏孜別克族士兵為主的部隊,塔利班的成員大多是杜蘭尼普什圖人。而吉爾扎伊普什圖人也有自己的武裝。長期以來,在面對外來侵略、國破家亡之機,各派武裝往往能暫時捐棄前嫌,聯合起來一直對外,一旦異族入侵被擊敗,各派武裝立即各自為戰,導致沖突和內戰的頻繁發生,使阿富汗人民長期生活在硝煙和戰火之中。

  3、林立的伊斯蘭教派,混亂的阿富汗政治

  阿富汗是一個傳統的伊斯蘭國家,居民中有98%為虔誠的穆斯林,從教派歸屬上看,大約有84%的居民屬遜尼派、15%屬什葉派、另有1%屬其他教派。

  從理論上講,伊斯蘭教是阿富汗文化的中樞神經,是惟一可能把所有阿富汗人團結起來的超越部族、民族和種族的意識形態。然而,實際情況是,在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以前的數百年間,伊斯蘭教從來就不曾成為社會和政治變革的主導力量,在一個部落與部族勢力盛行的社會,長期以來在各部族形成的習慣法遠比伊斯蘭教法更具權威,而部落領袖也遠比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毛拉更具社會影響力。不僅如此,既便在一個教派中,又可分為許多支派或組織,如遜尼派傳統主義組織,遜尼派原教旨主義組織,什葉派組織等,其中遜尼派傳統主義組織又進一步分為伊斯蘭民族陣線、伊斯蘭民族解放陣線、伊斯蘭革命運動三個支派;遜尼派原教旨主義組織分為伊斯蘭協會、伊斯蘭聯盟、伊斯蘭黨希派和哈利斯派四個支派;而什葉派伊斯蘭組織共有8個小派別:即勝利組織、伊斯蘭圣戰衛士、伊斯蘭運動、伊斯蘭黨、真主黨、伊斯蘭革命聯合陣線、伊斯蘭呼聲和伊斯蘭力量。因此,70年代末以抵抗蘇聯入侵而興起的伊斯蘭抵抗運動和90年代中期塔利班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某種歷史發展的例外,它是阿富汗國內外地緣政治環境異常變遷所引發的結果。

  長期以來,受復雜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外部勢力的影響,阿富汗政局長期不穩。1919年阿富汗獨立后,便長期生活在戰亂和動蕩之中。1929年和1933年兩次發生政變,并導致納第爾國王遇刺身亡;二戰以后,以1963年到1973年部族沖突頻仍,政府象走馬燈似的更迭,10年內換過5次首相;1979~1989年又經歷了10年的蘇聯侵略戰爭;冷戰以后,阿富汗各派武裝為爭奪權力大打出手,內戰隨之爆發。1992年4月,各派武裝經討價還價,組成聯合政府,但1994年塔利班的崛起,使阿富汗高原再燃戰火。其他各派武裝為阻擋塔利班咄咄逼人的攻勢,在無可奈何下結成“北方聯盟”,與塔利班對抗。到2001年10月,塔利班與“北方聯盟”的內戰持續了五年有余,使阿富汗人民長期生活在戰火與硝煙之中。

  4、大國勢力明爭暗斗,未來政局撲朔迷離

  從10月7日美、英發動對塔利班的軍事打擊到11月上旬的一個多月間,美英等國向塔利班控制的重要軍事目標和前沿陣地發射了數不清的導彈和成千上萬噸的炸彈,但塔利班政權巋然不動,對美國強烈要求交出本·拉登置之不理,但從11月上旬開始,不知何故,塔利班主動撤出了它所控制的重要城鎮,在短短幾天內消失得無影無蹤,美國執意要捉拿的本·拉登和塔利班領袖奧馬爾也不知去向,留給世界一頭霧水。

  隨著北方聯盟重返喀布爾,國際社會開始策劃未來的阿富汗政府,戰爭無論打多久,總有結束的時候,誰來治理百孔千瘡的阿富汗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又一焦點。與此同時,反塔聯盟的各派武裝以及流亡國外26年的前國王查希爾等政治派別在大國勢力的支持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權力之爭。

  美國最初企圖依靠北方聯盟的作戰潛力推翻塔利班,同時以流亡國王查希爾為中心建立一個塔利班后的政府,其想法是:身為杜蘭尼普什圖人的查希爾可以把南方的普什圖族和主要是塔吉克族,哈扎拉族和烏孜別克族組成的北方聯盟團結在一起。

  北方聯盟對此表示不滿,他們拒絕同這位前國王分享權力,這不僅因為作戰任務要讓北方聯盟承擔,而上臺執政卻是一個普什圖人,而且因為查希爾本人根本不是一個公平無私的普什圖溫和派,他一直竭力主張建立一個大普什圖國家,這是北方聯盟無法接受的。為此,北方聯盟計劃在占領喀布爾后,迅速推出自己的政府,但美國政府又表示明確反對。

  巴基斯坦也反對北方聯盟取得政權,并警告北方聯盟不要輕舉妄動,但對查希爾執掌未來阿富汗政權也不滿意。巴基斯坦最初建議策劃一場由塔利班溫和派外交部長阿洪德發動的反對塔利班的政變,然后由其上臺執政,從而保持巴基斯坦對阿富汗政府的影響,這一建議遭到美國的否決,美國明確表示絕不會容許任何形式的塔利班政府。

  俄羅斯和伊朗也在積極參與這場爭奪控制塔利班后的阿富汗的斗爭,俄羅斯希望原教旨主義者遠離這一地區,以便于其對中亞的有效控制,為了這一目的,俄羅斯支持主要由塔吉克族和烏孜別克族組成的北方聯盟,希望在未來的阿富汗政府中建立一支忠實于俄羅斯的力量。而伊朗為了不使巴基斯坦獲得經過阿富汗的通道,以便保護伊朗經阿富汗進出中亞的路徑,積極支持什葉派哈扎拉族,但該派武裝在反塔聯盟中屬于勢力較小的一支,因此難成氣候。2001年12月4日,在波恩召開的聯合國關于建立塔利班后阿富汗臨時政府的會議,經阿富汗與會各派別的討價還價,終于就臨時政府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并于12月6日確立了組成阿富汗臨時政府的主要人選;卡爾扎伊(普什圖人)任臨時政府主席,阿卜杜拉(前國防部長馬蘇德的政治顧問)任外交部長,加努尼(前拉巴尼政府內政部副部長)任內政部長,法西姆(馬蘇德遇刺后接任北方聯盟最高司令)任國防部長。

  阿富汗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都不大可能形成一個穩定的政權,這是因為:

  1.地理環境的復雜性和嚴重的民族對立,以及落后的基礎設施,使中央政府很難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網絡,對全國的統治顯得蒼白和無力,這種狀況使地方割據變得輕而易舉。長期以來,國家在阿富汗廣大居民的眼里形同虛設,部族和家族才是聯系百姓的主要紐帶,阿富汗政府的職能也主要體現在村莊一級,這是未來阿富汗政權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

  2.阿富汗經濟十分落后,除了勉強維持生計的農耕和畜牧業外幾乎沒有別的什么東西,工業幾乎是空白。因此未來政府以及各種地方勢力的三大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對援助分配的控制,對走私的控制以及對麻醉藥物的種植、加工和出口的控制等,所有這些收入都是橫財,不可能通過公平或有遠見的方式進行,這就很可能成為新的沖突的導火索。

  3.該國不穩定的力量對比是阻礙阿富汗形成穩定政權的又一障礙,阿富汗現存著幾個隨時準備奪取政權的民族群體,它們不僅深深扎根于該國的某一特定的地區,而且每一個都有鄰國或大國的支持。由于阿富汗的與世隔絕,貧窮和崎嶇的地形,使得歷次阿富汗內戰均是低層次、低預算和低技術的,因此即便是少量資源的流入就可以改變各群體的力量對比,這意味著任何時候只要進行最低限度的努力,或者某個鄰國對某一族群或派別進行那怕是有限的支持,就可以使形成的任何聯盟毀于一旦。

  有鑒于此,塔利班的倒臺并不意味著阿富汗和平時期的到來,即便是聯合國或某個第三方將阿富汗作為保護國長期占領或管理,也不太容易給阿富汗帶來持久的和平。這不僅因為阿富汗各民族對異族的入侵和占領向來同仇敵愾,而且塔利班的殘部依然會隱藏在高山和叢林中,不時向占領軍或政府軍進行襲擊和騷擾,在這一方面,蘇聯長達10年的侵阿戰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或許會給某些試圖以軍事占領維持阿富汗虛假和平的國家提個醒。

  【參考文獻】

  [1]王國梁.世界政治地理[M].海洋出版社,1993.

  [2]曲洪.當代中東政治伊斯蘭:觀察與思考[M].

  [3]參考消息:阿富汗是個大泥潭[N].2001-10-20(3).

  [4]傅小強.六條路通向阿富汗[N].環球時報,2001-09-21(10).

  [5]東方曉.山國阿富汗[N].環球時報,2001-09-18(6).

  [6]Afghanistan."the Enemy's Enemy"by Johanna Megeary TIME[J].October(8)2001 page60.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6.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7.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0.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久久久精品免費 | 亚洲国产精品大秀在线播放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韩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一二区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