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連瑞士銀行都不能信任了,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
在全球的金融機構當中,瑞士金融業的優勢是最為醒目的。
詹姆斯•邦德在1999年的007系列電影《黑日危機》中說,“如果你連瑞士銀行都不能信任了,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
“客戶機密性”又稱"絕對沉默之義務",早在1934年就已經是瑞士法律的一部分。瑞士人將這個傳統傳承了數百年,也正因為這個傳統,當鄰國幾次三番遭受戰火摧殘時,瑞士仍保持和平與繁榮。
瑞士擁有十分嚴格的銀行保密傳統和法規,瑞士銀行業為此收獲了恪守秘密的良好口碑,這使瑞士成為歐洲避稅天堂和世界上最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之一。
瑞士銀行業一直堅持"客戶個人資料至上"的原則。瑞士的相關保密法規在為其吸引大量境外存款的同時,也為逃稅和洗錢等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
美國要讓全球的金融機構在它眼皮子底下裸奔,就必須對瑞士的金融業動手--這是世界金融保密的典范。由于瑞士的金融業不透明,想打擊它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信息缺乏,師出無名,而且,人家對客戶保密干你美國什么事?你憑什么把手伸到瑞士?
對美國來說,它要想干預瑞士的金融業,必須找到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涉及美國利益;其二,與瑞士的金融業相關。前者可以給美國提供"合法"干預、合法行使監管權的依據,以做到師出有名。而后者則給美國將矛頭對準瑞士金融機構的理由,可以名正言順地確定定點打擊的目標。
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理由,美國當然找得到。
首先,瑞士銀行幫助全球各地的客戶嚴格保密,這種客戶當中當然有涉及偷逃稅款的。其次,在這些偷逃稅款的客戶當中,當然有來自美國的。如果瑞士的金融機構要自證清白,就需要將客戶信息對美國透明!
這對美國而言,也就意味著有機可乘。
于是,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出現了:
曾在瑞士銀行工作的銀行家布拉德利•伯肯菲爾德向美國政府舉報,其所在銀行集團名下一個秘密的私人財務管理部門,幫助其美國客戶通過隱瞞海外資產來逃避美國國內的稅費。此前,伯肯菲爾德曾因協助一位資產達億萬美元的美國地產開發商逃稅700萬美元而被判處40個月監禁。
伯肯菲爾德提供的情報讓瑞士銀行不得不承認自己幫助部分美國納稅人隱瞞了收入,在向美國國稅局繳納7.8億美元的賠償金后,瑞士銀行才與美國檢方達成"延期起訴協議"。美國政府追回了50億美元的欠稅,而伯肯菲爾德也獲得了美國國稅局1.04億美元的巨額獎金。
自布拉德利舉報后,美國逐步展開瑞銀2000~2007年間在美國的私人銀行業務涉嫌偷漏稅的調查。2009年時,美國司法部表示瑞銀集團為2萬名美國納稅人提供瑞士銀行賬戶,涉案資產達200億美元,其中1.7萬人隱匿了自己的身份,讓美國國稅局無從知悉這些賬戶的存在。
隨即,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美國索要5.2萬個賬戶信息,瑞士還價到4450個,并在法院宣布此舉違反《銀行保密法》后,由議會強行通過了向美國提交賬戶信息的決議。
美國乘勝追擊。
2010年,美國通過《外國賬戶稅務遵守法案》,要求瑞士的銀行向美國國稅局提供其客戶的敏感信息。以嚴厲打擊海外逃稅之名,悄悄把"執法"目標轉移并鎖定到瑞士身上,這步棋走得實在是精妙。
瑞士當然心領神會,懂得美國的小算盤在計算著什么。
2010年10月1日,瑞士議會破天荒地通過《違法資產歸還法》,并于2011年2月正式實施。正是這項法律的出臺,使瑞士凍結獨裁者資產變得非常高效。
從突尼斯總統本•阿里下臺到瑞士銀行凍結其賬戶,只花了4天時間。而穆巴拉克2011年2月11日宣布辭職后僅僅兩個小時,瑞士銀行業就迅速做出反應,凍結了其在瑞士的資產,將以"適當的方式"歸還給埃及人民。瑞士在努力重塑自己的形象。
《違法資產歸還法》對美國通過財產這條線索嚴厲打擊相關被制裁國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美國再勝一步。
隨著主動權逐漸回到美國人手里,美國進一步打擊瑞士銀行業的條件也越來越成熟了。與軍事打擊一樣,美國金融戰的第一步,也是組建多國部隊。
2012年2月,美國財政部宣布,美國將聯合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盟國家建立一個國際監管體系(這些國家同樣都是瑞士銀行"客戶至上"的受害者),并采用新的多邊措施實施《外國賬戶稅收遵從法案》,要求外國的金融機構向美國國稅局報告美國賬戶持有人的詳細信息,不遵守該法的金融公司將面臨美國的稅收處罰。
讓瑞士銀行業裸奔
準備就緒之后,美國終于出手"嚴打"了。
這次的重點打擊目標是總部位于瑞士東北部小城圣加倫的有著271年經營歷史的韋格林銀行。
2013年1月初,針對美國司法部的指控,韋格林銀行承認在過去長達10年內,通過向美國稅收部門遞交虛假納稅申報單幫助美國富人逃稅,涉及金額達12億美元。
美國司法部稱,韋格林銀行的3名客戶經理通過開設假賬戶以掩蓋納稅人的真實身份等做法,幫助至少100名美國納稅人在離岸賬戶上藏匿錢財(對美國而言,安排美國納稅人"釣魚執法"的操作難度并不大)。
美國隨即對韋格林銀行開出了天價罰單。
瑞士這家最古老的私人銀行在繳納7.4億美元的巨額罰金后宣布永久歇業,這被視為美國政府的一大勝利。韋格林銀行被迫永久歇業,不僅給瑞士銀行業帶來巨大沖擊,也使瑞士的《銀行保密法》面臨嚴重挑戰。
瑞士韋格林銀行中槍倒下,相當于美國在瑞士金融領域打開了一個缺口。
2013年8月28日,瑞士政府宣布原則上同意與美國不久后發布聯合聲明,以化解瑞士銀行因涉嫌幫助美國客戶逃稅而引發的瑞美兩國糾紛。
幾天后,瑞士與美國兩國政府就解決稅務糾紛最終達成了反避稅和解協議,敦促涉嫌幫助美國客戶逃稅的瑞士銀行協助美方調查,以避免遭到起訴,但該協議不適用于14家正受到美國刑事調查的"一類銀行"。
根據協議,對于曾經和正在幫助美國納稅人逃稅,但尚未遭到調查的"二類銀行",想要不被起訴,就需提供美國公民秘密賬戶的所有詳細信息,并支付巨額罰款。而可以證明沒有幫助美國納稅人隱藏海外資產的"三類銀行"和4家不受《海外賬戶納稅法案》約束的瑞士國內銀行可以不支付罰款。
在美國方面,同瑞士達成和解協議當天,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發表聲明稱,這一協議將有力打擊所有試圖規避法律、藏匿資產于海外的美國公民的避稅行為,同時通過與瑞士政府展開積極合作,能夠實現將美國納稅人的錢由海外追回并歸還國庫的重要目的。
美國司法部高級官員稱,美國將從和解方案中獲得10億美元或更多的罰款。
瑞士銀行家協會對美國司法部的這一決定既感到壓力巨大,又無可奈何(由于瑞士的特殊歷史,該協會的立場甚至比政府更具有決定性作用)。
協會還表示,這一決定在罰款和法律條款上都達到了極其嚴苛的水平,同時留給瑞士各銀行的時間非常緊迫,但"這似乎已經是處理瑞士銀行業與美國之間關系的唯一方案"。
美國讓瑞士銀行業裸奔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洗黑錢者、貪污腐敗者、獨裁者在瑞士銀行的存款信息都不再像過去那樣安全,美國可以更自由地"抓辮子""打棍子"。通過各種手段打擊、要挾相關人員與美國合作,實現美國的戰略意圖。同時,美國也為本國的金融機構摧毀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超級金融核武器
美國從大張旗鼓地徹查Libor案,開始了對超級金融霸權時代的精心構建。經過步步驚心、環環縝密的策劃和行動,美國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4年5月5日,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在巴黎舉行的歐洲財長會議上,瑞士同意簽署一項有關自動交換信息的全球新標準。這一決定性的舉措,意味著瑞士正式告別了幾百年來所堅持的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
普通人或許無法理解這一事件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意義。
但有目共睹的是,瑞士愿意向美國提交客戶詳細資料的消息公布之后,在烏克蘭立場上態度空前強硬的普京突然改變了態度。普京宣布俄羅斯已經從邊境沿線撤走了威懾烏克蘭的部隊,并要求烏克蘭的分離主義者放棄主權公投計劃。
普京甚至表態說,倘若烏克蘭東部自治的要求得到尊重,俄羅斯將會接受烏克蘭5月25日總統選舉的結果。
瑞士向美國提交詳細客戶資料的承諾,意味著:其一,美國可以在金融戰中精準地實施定點清除戰術,重創對手;其二,可以將對相關國家核心人物資產的掌控作為要挾對方的工具,迫使對方滿足美國的利益訴求。
美國將利用這一超級"金融核武器"在非洲、中東、中亞、拉美等地區,更便捷地實施自己的大戰略,更高效地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終極目標。
顯然,瑞士愿意提供客戶資料,無論是對于美國還是對于當今世界,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標志性事件。它意味著,全球整個金融體系對美國都是透明的,再沒有任何可以躲過美國視野的盲區,自此以后,全球各國的金融機構都將在美國霸權的覆蓋之下裸奔。
一個超級金融帝國時代正式開啟了
自此以后,美國將越來越不必動用傳統的成本高昂的軍事武器打擊對手,而更喜歡動用金融武器殺敵于無形。
從瑞士承諾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詳細資料那一刻起,瑞士的銅墻鐵壁已經被美國徹底擊穿。
美國借此良機乘勝追擊。
2014年5月19日,瑞士信貸向美國認罪,承認幫助美國客戶逃稅,同意支付約26億美元的罰金。瑞信成為20年來第一家承認刑事指控的大型跨國銀行。此事成為一個分水嶺。約有100家瑞士銀行和4.3萬美國納稅人向美國司法部申請避免被指控,詳細披露了其避稅方法。
美國國稅局把這些信息匯總在一起,增加了進一步調查13家瑞士銀行的籌碼。美國檢察官已起訴的納稅人或銀行家明確涉及瑞士寶盛、蘇黎世銀行,以及兩家以色列銀行的瑞士部門。
除了陷入刑事調查的13家銀行外,另有106家與美國交涉尋求不被起訴的銀行,他們面臨的罰款可能將達到未申報資產的20%~50%。如果這些銀行能說服客戶參與美國國稅局自愿披露計劃,則可能有助于減免罰款。美國國稅局已獲得60億美元補交稅款和罰款。
金融殺,讓美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回顧整個金融殺的過程,無論是從戰略角度,還是從金融、經濟角度來看,對美國而言,都意味著一個超級帝國體系的建立。
美國金融大屠殺,重點打擊的是英國和瑞士的金融機構,這兩個國家恰恰是最有力量與美國在金融領域競爭的國家。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監管大圍剿中,美國的金融權力得到了空前的擴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