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很善于運用國際政治博弈工具。利用中國的投資,普京一箭三雕解決因受西方制裁影響受到削減的經費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通話時稱,如果我想做的話,俄軍能在兩周內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
普京的話,絕非危言聳聽。以俄羅斯的實力,在兩周內摧毀烏克蘭脆弱的防御體系,甚至是北約的干涉力量,從而一舉攻占其戰略地帶,從任何意義上來說應不是難事。何況,現今的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已被嚴重損壞,如果再加上已被俄吞并的克里米亞力量和烏東部叛軍,作為內應,更會加速烏克蘭政府軍的全面崩潰。
事實上,盡管俄羅斯目前仍竭力否認,然其軍隊以某種方式——如志愿軍,進入烏克蘭境內與烏叛軍協同作戰,并向后者提供大量援助,只剩下一張待捅破的白紙。僅在十多天前,烏克蘭政府軍還擁有絕對優勢,并以壓倒之勢,直逼叛軍盤踞的東烏克蘭城市盧甘斯克,大舉進攻頓涅茨克,幾乎收復了東烏克蘭。
然而,在烏克蘭東部叛軍宣布獲得俄羅斯的大量軍事援助——包括人員支持后,形勢迅速向著不利于烏克蘭中央政府的格局發展——叛軍實力猛增,而烏克蘭政府軍幾無還手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在兩周內摧毀烏克蘭脆弱的防御體系應不是難事。
在烏克蘭危機發生前后俄羅斯的作為來看,普京無疑是個地緣博弈高手。他表現出了一個戰略家的洞察力和決斷力,在每個關鍵時刻都是發牌者,讓博弈有關各方,乃至域外大國,均跟著其指揮棒轉。而普京則穩居運籌帷幄的中軍帳內,左右牌局的發展。
在亞努科維奇政府受到示威者逼迫下臺之后,人們普遍認為西方取得了完勝,而俄羅斯則成了一個失意的失敗者,但就在此時他打出了克里米亞牌,一舉奪回局勢掌控權。在他的精明指揮下,不僅烏克蘭當局無法改變既成事實,而且西方也在干預政策前徘徊,失去了最佳良機。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是西方在此之后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中居于被動地位的起始,普京則逆轉乾坤,乃至一鼓作氣,再發一張牌,挑動烏克蘭東部地區鬧獨立,使得其政局持續動蕩。
更高明的是,普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借西方向來主張“人權高于主權”、“人民主權論”和“民族自決權”,攻擊西方在烏克蘭“支持國家政變”、“武力奪權”、“暴力鎮壓不同意自己意見的人民”,違背了自身的價值觀。普京以此表明,他不僅以力量改變地緣戰略博弈的結果,而且還擁有道義上的優越感。
在普京咄咄逼人的攻勢下,西方整體上顯得力不從心,每走一步都比普京慢了半個節拍,導致戰略上陷入被動,將最初在烏克蘭朝野政爭中賺得的本錢輸了個精光,并在其后始終被普京牽著鼻子走。
西方的劣勢很明顯:美國的霸權主義雄風不再,缺乏斗志,優柔寡斷;西方內部在經濟衰敗得背景下自顧不暇矛盾紛紛無法凝聚合力,在危機前期表現尤為顯著,缺乏統一的政策;在對俄羅斯施以何種程度的壓力、對烏克蘭進行何種程度的援助以及西方何種程度地介入俄烏斗爭等重要方面,西方都很失策,助長了普京的戰略期待的延伸。
多年前,普京就雄心勃勃地發誓,“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這個目標已一定程度實現了,盡管并不全面。除了發展經濟和整飭內政等領域,普京比前任要做得好以外,俄羅斯的強大在普京任期主要體現在通過調整外交政策,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參與國際政治游戲權來具體實現的。
普京很善于運用國際政治博弈工具,最大程度地實現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在處置烏克蘭政治危機的過程中,普京展現了其眩目的國際政治戰略家的才華。
在占盡優勢后,普京開始實施兩手策略,一面強力介入烏克蘭政局,乃至不惜動員軍隊入烏作戰,一面呼吁談判解決問題,建立了俄羅斯、烏克蘭、歐安組織和烏東部地區叛軍勢力四方會談機制。——通過和平手段,不直接費一槍一彈實現其在烏克蘭的戰略緩沖政治目標,很顯然是有效的實現了。
如果說普京是國際政治中的權謀家的話,西方就過于傲慢僵化和虛偽自私了,后者習慣自欺欺人于各種所謂的國際規則和價值觀,比如它軍事援助烏克蘭,卻懾于俄羅斯巨大的軍事壓力不敢大張旗鼓地向其提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避免戰爭不可控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主要對象--中國。奧巴馬也在危機初期就怯懦地承認,不會尋求訴諸武力,將自身自伊戰后衰敗經濟現狀與力不從心的無奈底牌徹底暴露在普京面前。
直到烏克蘭危機惡化到當前失控的程度,西方還在一廂情愿地以己之府度他人之心地得意討論如何施加進一步制裁的問題——期望俄羅斯在制裁面前讓步。
但它只能說明西方政策缺乏戰略性和可行性。依普京的個性、俄羅斯政局和目前態勢來看,普京不大可能從現有立場后退,而只會繼續滲透掌控烏克蘭,以贏得更多博弈的籌碼。——在此可以說,普京表示他無意直接公開派遣俄羅斯軍隊蕩平烏克蘭,至少在現下是真實的。
然而另一方面,烏克蘭政局保持混亂和動蕩,更有利于俄羅斯實現其短期地緣政治目標。從長遠來看,完全掌控烏克蘭,重構俄與西方的政治經濟戰略緩沖地帶,甚至向東歐縱深推進,最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理論上說,普京的欲望可能很深遠,復興俄羅斯的世界強國榮耀,是普京的強烈信念和追求。他最近有意無意地提到,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一個從未曾有過國家的地方創建了一個“國家”,暗示哈薩克的獨立,缺乏歷史和地理依據。
不排除在其內心深處,將哈薩克視作未來可以吞并的對象,就像克里米亞在輾轉多年后依然回到俄羅斯的懷抱一樣。情況也許確實如此:如果不能恢復到蘇聯的水平,俄羅斯怎能說已經實現復興了呢?
英國首相卡梅倫的一句話提醒了人們,世界可能有重蹈二戰綏靖主義覆轍的危險,如果它繼續對俄羅斯的進攻趨勢視而不見的話。默克爾則稱普京是個“完全無法預測”的人。
他們兩人都從一個側面看清了現時代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危險——為了實現自己復興俄羅斯的承諾,進而維持其長期統治俄羅斯的格局,他將在與西方危險的對抗中逐步蠶食從蘇聯脫離出去的國家。
媒體報道卡梅倫將在北約峰會上提出一個計劃,由英國牽頭成立一支規模達萬人的遠征軍,以增強北約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力量。
這是迄今為止北約對俄羅斯實施的最強硬的舉措。如果它變成現實,俄羅斯與西方對抗的格局將會正式形成,維持內部動蕩性質的烏克蘭危機或將引爆俄羅斯與西方的更激烈的沖突,包括戰爭。——只有在戰爭中才能實現某些在和平時期無法實現的目標,比如重建規??皵M蘇聯的俄羅斯帝國。但這勢必改變美國以亞太為重心的全球戰略布局,特別是南海對峙的布局,徹底打亂美國的戰略構想,美國丟掉太平洋地區的控制權,其后果可能比北約丟掉東歐更嚴重。
普京再次連續發牌,在他的兩周占領基輔論之外,普京最近在一場活動中,強調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核國家之一,警告西方別“惹”俄羅斯,對俄羅斯在烏克蘭以及別的地方爭奪地緣目標。
普京還首次呼吁烏克蘭當局與烏東部叛軍舉行政治對話,討論包括東部地區“國家地位(statehood)”在內的所有問題——有評論指出“statehood”一詞還有“州的地位”含義,然而鑒于頓尼茨克現在已擁有州的地位,普京提出討論其“州的地位”,顯然說不通。
普京實際上是以此向西方發出威脅:如果西方擴大對俄制裁的范圍,俄羅斯只會“鐵棒加粗”更加強硬,干脆支持烏東部工業地區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甚至同意其加入俄羅斯聯邦。如果西方在此之后對俄發起戰爭挑戰,那么以俄羅斯的核國家后盾,完全可以保持不敗的格局。
在局勢進一步惡化的前夕,普京已經在未雨綢繆了。很多人都未注意到的是,普京近日緊接著習近平訪問了蒙古,作為俄羅斯的“后院”,保持其戰略穩定,對其全副身心地與西方進行博弈乃至武裝沖突,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而對俄羅斯亞洲部分的遠東地區,普京加強了對其戰略規劃,提出“提高遠東地區”的交通便利化水平、擴大國內外投資和建立跨越式社會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面向亞太市場的出口導向型產業。
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是俄與西方斗爭的前沿,為保證前方安全,集中精力對付西方,將遠東和東亞地區作為俄羅斯的戰略后盾,毋庸置疑是必然的選擇。
尤其令中國人關注的是,在俄與西方沖突加劇的背景下,俄羅斯在戰略上對中國的需求增強了。長期在能源合作問題上遲滯不前的俄羅斯,迅速與中國新一屆政府達成了穩定提供資源的戰略協議;俄羅斯在金磚五國機制、亞信峰會機制等多個多邊組織中迎合中國,幫助中國實現外交目標等等,都是從前難以見到的景象。
為了顯示對中俄關系的重視,普京和到訪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一起出席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境內段“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開工儀式,并向中方發出了一個新誘餌:鼓勵中國以股東身份加盟俄羅斯石油公司開發北方油田的計劃。
普京告訴張高麗,“我們對外國合作伙伴的放行通常很審慎,但對我們的中國朋友,我們當然不設任何限制。”普京的話說得如此美妙,簡直讓人產生錯覺,好像多年來俄羅斯為中俄油氣順利合作設置障礙和堅決拒絕中方投資,從來就不存在似的。
普京此舉可謂一箭三雕:利用中國的投資,解決因受西方制裁影響受到削減的經費問題,以維持和擴大能源生產,保證其收入來源——俄羅斯國家收入高度依賴能源;在面向西方的油氣資源出口渠道被堵塞后,尋求穩定向中國提供油氣的機制,以挽回在西方受到的損失;
而第三個方面,也是普京的潛在目的,則是通過與中國在能源領域的戰略合作,將中國利益與俄羅斯利益更深地進行融合、捆綁,以確保在與西方對抗升級的情況下,不至于令自身陷入完全孤立,甚至有意拉攏中國與其結成某種程度的同盟關系,在與西方發生戰爭的情況下,站在自己一方。
對于國際戰略的風云突變,美國正在首鼠兩端,中國一方面面對美國的躊躇彷徨的機會如何做,另一方面如何打破美國編織的美日澳印加東盟的戰略反華包圍同盟,將考驗中國的政治智商。
?。ㄈA岳論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