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蘇里州弗格森鎮白人警察槍殺非洲裔青年布朗引發的風波,已持續10天,不斷上演的暴力事件最終讓聯邦政府坐不住了。當地時間8月18日,奧巴馬中斷休假返回白宮,就伊拉克局勢以及弗格森騷亂召開記者會。
白人警察槍殺非洲裔青年引發社會風波,在美國并不鮮見。2013年,白人協警齊默爾曼槍殺17歲黑人少年馬丁被判無罪,即引發包括舊金山、費城、芝加哥、華盛頓、波士頓等多地的抗議浪潮;本月11日,兩名洛杉磯白人警察在街邊開槍打死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非洲裔男子,也引發當地示威活動。但是,像弗格森這樣從抗議升級為暴力,持續時間長、迄今沒有平息跡象的并不多見。有跡象表明,官方應對上的失措,以及多年來醞釀的普遍情緒,或將使此案成為美國民權運動的一個節點。
與近年來其他類似事件相比,此次事件具有獨特之處。從人口分布和經濟背景看,該鎮居民67%是黑人,而白人警察占比高過94%。這一不合理構成使槍擊黑人事件天然被抹上種族解讀色彩。此外,該地屬于美國相對不發達地區,失業率達13%,貧困率達22%,這足以成為街頭行動升級的驅動力。
而當地警方乃至州政府的應對進一步催生了普遍的暴力情緒。槍擊事件發生后,警方按程序對開槍警察實施了匿名保護等措施,當時出現的街頭抗議活動級別尚與其他類似事件一樣,并漸趨平息。但隨后警方公布,布朗是槍擊前搶劫便利店的嫌疑人,由此引發羅織罪名的疑問,街頭活動再度高漲并趨于暴力級別。在槍擊與搶劫之間的關聯尚未厘清,官方信息發布節奏混亂的情況下,州政府出動了裝甲車及國民警衛隊,并實施宵禁以圖平息事態,導致當地黑人群體反彈,外地黑人紛紛趕來參與。事態趨于復雜。
由于近年來類似事件不斷出現,黑人民權組織的活動漸趨活躍。馬丁·路德·金三世也對此事表示關注,表明這一事件已超出區域范圍,并與民權運動掛鉤,出現了其他抗議活動通常不具有的強烈政治性。
政治性的參與,使得弗格森鎮槍殺黑人青年案有了更高階的多元訴求:第一層訴求是還原真相,從白人手中討回公道;第二層訴求是界定并限制警方使用武力的級別;第三層訴求則指向了相對有利于白人執法者的“不退讓法”。近年來,正是因為“不退讓法”賦予警察的自由開槍權,使槍擊黑人和其他族裔事件中的警察得以豁免,并引發一次次抗議。
目前,當地警方已決定對布朗二次驗尸,以求用最確定的事實還原真相。但當事件演變到當前這一步以后,只還原真相似難平息整個事態。如何使用警力,“不退讓法”是否需要修訂已擺到了政府和立法者案前。如果觸動這一層面,那么弗格森鎮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案,就將成為歷史節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