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后,以和平合作共贏為主題的世界大勢滾滾向前,而美國卻倒行逆施,仍然迷戀其仰仗超強軍事實力稱霸世界的美夢,在世界各地強化軍事同盟、物色吸納新盟友,不斷挑起事端,制造動蕩,企圖渾水摸魚。
隨著兩極格局的終結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的國家利益多元化,相互交融趨勢凸顯,自二戰結束以來通過各種各樣軍事或防務合作與美國結盟的60多個國家,與美國的盟友關系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但美國決策者和政治人物仍沿用冷戰思維和零和游戲邏輯,把這些盟友視為其繼續稱霸世界的骨干力量和基礎,為其主宰世界助力。美國拒絕共同安全和包容性發展的科學理念,頑固推進軍事結盟戰略,堅持以盟友和非盟友劃線處理國家關系和全球性問題,只顧打造自身絕對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地區沖突增多、加劇,全球經濟復蘇受到拖累。表面上美國超強軍力有了用武之地,霸權淫威滲透全球,實際上外強中干、色厲內荏的衰落走勢不時顯現,掌控世界事務能力日益下降,深陷妄自尊大陷阱不能自拔。
中東政局近幾年的變化表明,美國的軍事結盟戰略已經徹底失敗。美國一直把以色列視為其主要盟友,在調解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矛盾中總是偏袒以色列,導致近幾十年來多次調解,多次失敗,即使有時促使雙方達成某種和解協議,在執行中也半途而廢,人道主義災難已數次發生。在盟友的支持下,打著反恐和防擴散的旗號,美國入侵伊拉克破壞國家治理和力量平衡后,現在戰亂又起,反恐形勢更加嚴峻;美國的軍事結盟戰略也是目前利比亞和敘利亞內戰的元兇。美國事實上的盟友、伙伴或敵人,界線已變得十分模糊,甚至混亂。集軍事安全、美國式自由民主價值觀外交、反恐戰爭和經濟合作于一身的完美盟友恐難找到。向盟友提供的武器等軍援是否落到了敵人手里,也時常難以分辨。可見,陳舊的軍事結盟戰略與中東新形勢脫節,促使美國在中東變成戰亂、動蕩的推手,謀求和平安全的絆腳石。
再看烏克蘭危機,雖然情況錯綜復雜,但其源頭還是美國主導的針對俄羅斯的北約東擴。多年來俄羅斯的公開聲明顯示,其底線是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或完全倒向西方。烏克蘭在美、歐與俄羅斯的較量中左右為難。盡管俄羅斯近些年來與北約、歐盟在安全、經貿等領域的關系有了較大發展,但絲毫沒有改變美國主導的北約和歐盟誘拉烏克蘭,將烏納入西方陣營的圖謀。俄羅斯當然不愿看到北約的軍人在其邊境站崗放哨。追根溯源,美國的軍事結盟戰略是烏克蘭危機以及當前俄羅斯與烏克蘭、美國、歐盟關系惡化的罪魁禍首。
值得高度關注和警惕的是,美國在實施亞洲再平衡戰略過程中,也在采用軍事結盟戰略,企圖分化亞洲、搞亂亞洲。美國唆使其軍事盟友日本、菲律賓在東海和南海制造事端和緊張,并通過為日、菲提供安全保障、在與中國的島嶼及海洋權益爭端中為他們撐腰打氣等手段,破壞亞洲的和平穩定以及中國與東盟等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美國在亞洲強化與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和韓國的軍事結盟,誘拉新加坡、越南等國入伙,加強軍事合作,企圖構建亞洲版北約,其矛頭指向中國,不言自明。中國和亞洲各國對美國在亞洲的圖謀心知肚明,不會選邊站隊,只會加強團結,把亞洲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實上,美國與盟友關系的歷史性變化,已使互信遭到削弱,步調難以一致,軍事結盟戰略陳舊失靈,難以為繼。盟主因對盟友不放心而對其實施全方位監聽監控;對損害盟主利益的盟友暫停或減少軍援或開巨額罰單,指責“盟友對盟主三心二意”;而盟友自行其是,利用盟主實力謀私利,破壞地區穩定,或把盟友關系說成“一文不值”。盟主與盟友的勾心斗角、相互角力,加劇了國際和地區局勢的動蕩不安。美國只有改弦更張、回到構建全球共同安全、促進包容性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才能對世界和平與繁榮發揮應有作用。(作者吳祖榮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