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究竟是干啥的?“學雷鋒” 式向美國政府提供免費政策建議的 “福利機構(gòu)”?叼著煙斗的學者八小時之外神侃的 “俱樂部”?眾多智庫里,哪些曾經(jīng)切中國家政策命脈?
美國國務院前政策規(guī)劃部門負責人理查德?哈斯曾經(jīng)說,“智庫有五點作用:提供新想法、提供研究想法的專家、給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解不同想法的平臺、影響公眾、提供兩黨沖突的第三方調(diào)解。” 不過,也有的學者認為:智庫在美國政策制定中的作用體現(xiàn)了階層統(tǒng)治的影響。
智庫是 “觀點掮客”?
精英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心理學和社會學教授威廉?多姆霍夫(William Domhoff)就是這種觀點的持有者。他的著作包括《誰統(tǒng)治美國:權力、政治和社會變遷》、《權力精英與國家:美國政策是如何制訂的》和《國家自主性還是階級支配?美國政策形成的個案研究》等。
多姆霍夫認為,美國政策的制定過程是精英階層的想法和利益到達國會山與白宮的過程。一旦精英階層擁有政策取向,大大小小的基金會就會開始為政策最終落實籌款。這些款項往往給予智庫,以推動智庫學者開始起草政策議案,隨后這些議案將進入由精英階層、政府官員及智庫學者組成的討論組進行最終的討論和提交。
在多姆霍夫眼中,美國政治存在不同階層的不平等,上層資產(chǎn)階級擁有財富和向心力。他們上同樣的學校、參加俱樂部、互相通婚、去主流教堂,形成了精英主導的權力機構(gòu)。對于這些人而言,私有制、個人自由、漸進式改革以及有限政府都是共同的價值觀。
智庫是精英階層與政府的 “接口”。學者們愿意為智庫工作,是因為這里沒有教學、院系等瑣碎事務,但學者也并非在智庫中自由研究,其研究方向受到智庫管理層的影響。
也就是說,智庫從來就不是價值中立的研究機構(gòu),而更像是 “觀點掮客”,其政治偏好受到背后 “金主” 的重要影響,他們的提案總是有特定集團利益的影子。
誠然,多姆霍夫的理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與 “陰謀論”聯(lián)系在一起,他關于 “波西米亞俱樂部” 的描述也充滿可以寫入電影的畫面感。但他關于智庫的評說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看法。
自由、保守兩派智庫巨頭
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學者 Tugrul Keskin 和 Patrick R. Halpern 使用多姆霍夫的框架,對美國外交政策制定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智庫進行了分析。
談到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智庫,不能不提著名的自由派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這一成立于 1916 年的機構(gòu)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智庫,曾經(jīng)因與馬歇爾計劃緊密聯(lián)系及對凱恩斯主義的支持名聲大噪。上世紀 80 年代,隨著新保守主義的崛起,布魯金斯學會影響力開始下降。
從多姆霍夫的視角看,現(xiàn)任布魯金斯學會聯(lián)合主席、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成員約翰?桑頓曾是高盛集團的總裁,也是福特、天空等大財團董事會成員,代表了精英階層。而布魯金斯學會的主要金主包括凱西基金會、蓋茨基金會、著名約旦富豪海姆?薩班、福特基金會、摩根大通銀行等,正因如此,布魯金斯學會在政策研究過程中需要平衡這些精英基層的利益。
美國外交政策從來就少不了 “觀點之戰(zhàn)”。與布魯金斯學會相對,約翰?奧林基金會、布拉德利基金會、斯凱孚基金會、史密斯?理查德森基金會等保守派財團支持的智庫代表了保守派政治精英的利益。成立于 1973 年的傳統(tǒng)基金會更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除傳統(tǒng)基金會外,企業(yè)研究所也是美國保守派智庫的重要 “據(jù)點”。這一智庫成立于 1943 年,擁有包括理查德?佩里和勞里?米爾羅在內(nèi)的 “鷹派” 學者。目前,企業(yè)研究所包括 50 多名專職學者,并與保持 100 多名學者的學術網(wǎng)絡。
企業(yè)研究所原本是美國商會下屬的一個機構(gòu)。20 世紀 70 年代,商會認為布魯金斯學會過于自由化,因此要成立另一個智庫以面對 “觀點之戰(zhàn)”。1972 年,企業(yè)研究所得到福特基金會 30 萬美元的資助,從此逐步發(fā)展。
企業(yè)研究所學者想要進行政策研究,必須通過一個獨立委員會的審查。小布什政府期間,國務院、國防部和白宮中很多人都是來自企業(yè)研究所,幾乎都屬于新保守主義學派。這中間以理查德?佩里最為出名。副總統(tǒng)切尼則是企業(yè)研究所董事會的副主席。在美國保守派眼中,企業(yè)研究所也已經(jīng)超越傳統(tǒng)基金會成為保守派最著名的智庫。
不僅僅是巨頭
在兩位學者看來,除了自由派和保守派最重要的幾個智庫外,其他大大小小的智庫也都受到精英階層影響。
例如,成立于 1994 年的尼克松中心如今已經(jīng)是美國國家安全領域最有影響力的智庫。其總裁德米特里?西梅斯曾是美國多任總統(tǒng)的 “非正式” 外交和國家安全顧問,曾在卡內(nèi)基基金會擔任過俄羅斯和歐亞項目負責人。尼克松中心的金主是美國國際集團,也因此,這家智庫及其出版的《國家利益》雜志往往主張保守派思想。
成立于 1962 年的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由前助理國務卿戴維?阿布希爾和前海軍上將阿利?伯克創(chuàng)立,也是外交領域的重要智庫,出版《華盛頓政治季刊》。前國防部副部長何慕理 1999 年開始入主這家機構(gòu)。擁有 190 多名研究人員的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相對其他智庫學術氣氛更濃,瞄準當選政府官員,在新政府正式上任前組織外交政策研討會。
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董事會主席薩姆?納恩曾是資深參議員,與迪克?切尼以及時代華納的老總特納都是好朋友,是精英階層試圖滲透外交政策制定的典型代表。
由切尼創(chuàng)立的 “新美國世紀計劃” 在如今的美國外交政策領域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著名保守派學者保羅?沃爾福威茨在內(nèi)的成員也使得這一智庫有了更多影響力。其 “美國填補蘇聯(lián)權力真空”、“增加防務開支” 等主張也影響深遠。
更不用說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猶太國家安全事務研究所這些有著明顯利益傾向的智庫。他們規(guī)模不大,卻又基辛格、沃爾福威茨等大牌支持,經(jīng)費多來自紐約的大財團。
兩位學者的這項研究用精英理論看美國外交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智庫,這不失為一種有益的角度。英國學者蘇珊?斯特蘭奇在其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中也提出,應該關注權力結(jié)構(gòu)的變化和利益取向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影響。以此來看,美國智庫的 “觀點之戰(zhàn)”,也可定義為不同利益團體的 “幕后角逐”。
參考文獻:
Keskin, T., & Halpern, P.R. (2005). Behind closed doors: Elite politics, think tanks, and U.S. foreign poolicy.Insight Turkey, 7(2), 99-11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