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維·阿·秋利金 米·瓦·波波夫
市場社會主義的支持者們時常想起新經濟政策,并說,列寧本人講過,這是我們對社會主義整個看法的根本改變。這是嚴肅而長遠的。在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初級階段,新經濟政策指的是以暫時后退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放寬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其中首先是放寬農民和社會主義國家部門之間的商品生產與流通)。然而列寧本人卻非常清楚,這些話指的是社會主義趨勢和資本主義趨勢之間的斗爭。我們發現,列寧從未提出過要立即廢除生產的商品性。他一直強調的是要在社會主義公共生產中克服商品性 ,遠離商品性和否定商品性。
市場主義者們通常舉出新經濟政策的例子(來證明),似乎列寧已經轉變了對于社會主義的認識,并認為它是商品經濟——市場的回歸并非是暫時需要,而是目標和前景。其中最厲害的甚至發明出了列寧式的新經濟政策方法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類的東西。不過要指出的是,新經濟政策首先就不是一種方法論,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在推行新經濟政策時就已承認——對于資本主義成分的容許是自身的倒退,而并沒有將之稱為是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性發展。其次,在(新經濟政策推行的)同時,就已發展出了從過渡經濟中排除商品性成分,向社會主義轉型的最有力杠桿。成立了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物資技術供應委員會,建立了大工業,制定了俄羅斯國家電氣化委員會計劃(全俄電氣化計劃)。也就是說,在增加所謂商品性產品(在實質上已不是)的物理量時,社會主義生產的社會性也在不斷地加強,并為進一步克服商品性創造了條件。
斯大林在實踐中繼續了列寧的路線——在過渡性生產中排除商品性,向社會主義轉型,并讓直接性的社會生產在社會主義生產當中有了質的增加。對于上述問題的主要看法,斯大林在其著作《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做過說明,其中是這樣描述社會主義經濟的目標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是不是存在呢?是的,是存在的。這個規律的主要特點和要求何在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主要特點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 也就是說,斯大林準確地指出,在社會主義體系下,只有整個社會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
在當時條件下,斯大林并不是簡單地出于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點來得出結論,而是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分析,并找出答案。斯大林仔細考慮過那些以無產階級專政為維持基礎,并防止資本主義成分在經濟中復辟的種種保證。但在我們看來,他卻有些低估了商品生產中(即便存在著上述的種種保證)產生的趨勢和傾向——即完全恢復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市場,這在后來的蘇聯(在相應的環境下)成為了現實。
斯大林說過,社會主義時期的價值規律不具有調節意義,只是起著局部作用,特別是在消費品生產領域中。對于這句話的后半段是可以有爭論的。但總體上來說,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規律,所以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的規律。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強調:“……價值規律,正是商品生產的基本規律,也就是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即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規律。”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商品性僅僅是作為直接社會性的反面和需要在社會主義——即不完全共產主義發展為完全共產主義的過程中克服的資本主義烙印而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就在于加強它的直接社會性和排除商品性。不管共產主義者的革命碰到了怎樣的局面,也不管什么樣的退卻和妥協不得不被接受,都必須有這樣一個明確的方向——排除商品生產,并向社會主義的直接社會性質邁進。社會主義經濟的前進運動將會一直持續,直到政權與社會主義經濟組織的關系轉變為政權與直接性社會生產的關系為止。
赫魯曉夫上層集團在1961年做出的背棄社會主義政治原則(無產階級專政原則)的決議和1965年所推行的經濟改革,在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關系中造成了逐漸積累的負面效應。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此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顛覆社會制度的提供了溫床。
(但)不管今天的資本主義辯護士們如何說,蘇聯的經濟是具有直接性社會生產特點的。這一點在如今能夠尤其明顯地感覺到,因為與當前生活相比較,過去蘇維埃人通過社會消費基金享受到了(超過總量)一半多的生活消費財富(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一系列最關鍵的生活消費幾乎是“照著需求”來滿足,以這樣的方式在保證著生活:免費的住房(雖然要排長隊)、冷水和熱水、電力、面包、健康保險和教育、公共城市交通和其它許多的東西。)
遺憾的是,盡管還繼續叫作共產黨,但黨自身的高層卻在政治計劃中和經濟中實現了對于社會主義方針的背離。蘇共二十二大上通過的新黨綱,將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從自身基本原理中剔除。而在蘇共二十七大上,則批準了向市場進行過渡的改革。但也正是在這次代表大會上,黨和人民收到了警告——向市場過渡的改革終將以資本主義、蘇聯共產黨的崩潰和人民的苦難為結局。在共產主義倡議運動代表阿·阿·謝爾蓋耶夫教授的報告中寫道:“除了商品市場,還存在這另外兩種市場。以證卷交易所為代表的私人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要是這兩種市場合到一塊就必然會產生傳統的資本主義市場,哪怕它是被宣稱為處于監管之下的。(若是這樣)就無處可逃了……我們的人民經受不住這樣的改革,它會使黨——作為共產黨瓦解掉,停止存在。” 就如同我們看到的那樣,科學性的預告(最終)證明了自身的正確性,而我們不得不帶著“怎么辦?”之類的疑問(列寧他在的同名書籍已講得很清楚)重頭再來。
通過發展市場、發展商品性和商品—貨幣關系(這些也就是資本主義關系)來建設社會主義的主意,以及那些各種各樣通過社會調控市場經濟來建設社會主義的計劃,都是戈爾巴喬夫路線——即便這是在人民信賴的極其愛國的政/府領導之下,帶著最良好愿望(所進行的事)。結果只能是資本主義。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已經學會了替這些資本主義模式編造各種各樣的說法,和同樣多的理由。
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的整套理論中把經濟從政治基礎中剝離,而將視其為某種純粹的、非政治化的、非階級成分的事物是一種錯誤和胡鬧,甚至可以說是共產黨人對于工人階級犯下的罪過。在蘇聯共產黨執政的最后幾年,著手建的是市場社會主義,建成的卻是資本主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