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邦著 林賢劍譯 林小芳校
布魯金斯學會是位于華盛頓的著名的自由派智庫,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組成的團體。2009年8月底,這兩個機構在北京舉行會議。來自美中兩國的經濟學家討論了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和氣候變化。
在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經濟學家余永定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余永定表達了對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潛在損失的關注,其價值已達800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已作出承諾,中國持有的大量外匯是安全的,美元將保持強勢。余稱,“但沒人知道,若美國變得絕望時,她是否能夠拒絕減輕債務負擔的誘惑”。1據新聞報道,余的關切也是中國領導層的關切,因為中國總理已經表示了對美元穩健性的類似觀點。1
中國的主要經濟學家和中國總理至今才提出美元穩健性的問題,這令人震驚,因為多年來,世界各國的央行通過放貸給美國政府而遭受巨大的損失。然而,“損失不是由于不能清償,而是因為還款的貨幣一直是不斷貶值的美元。”2
結果,日本中央銀行在1985年購買的30年期美國國債已招致66%的損失,在過去的幾年里,歐洲中央銀行購買的美國國債損失接近50%。從而,“盡管官方宣稱‘強勢美元’的政策,人們還是可以判斷,美國正通過其貨幣制度性地貶值,而處于債務違約過程中”。2
自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放棄金本位制以來,美元制度性的貶值就一直是通過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實現的。由于2008年發生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美聯儲不顧后果地增加貨幣供應,將利率維持在零或接近零的相應水平。它敦促銀行“放貸,而不論風險,以刺激總需求和就業。”3它甚至直接放貸給次級市場,最終蒙受重大損失。寬松的貨幣政策連同救助美國銀行系統的數以萬億計的美元,已經削弱了美元的穩健性。3
對華爾街的救助和接近零的利率助長了美國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商品和股票價格已經上升。印發貨幣,導致了美國銀行系統已經過多的儲備金的增加。事實上,2008年8月,美國銀行系統的過剩儲備金不足20億美元,2009年8月增加到7080億美元。一方面,這種奇怪的現象表明,美國經濟停滯,因為資本不能被引導進入生產性企業;另一方面,如果銀行釋放大量的儲備金用于貸款,通貨膨脹率將扶搖直上,另一輪銀行失敗將不可避免”。3
在財政方面,各項救助當然為通貨膨脹火上澆油。僅在幾個月前,在小布什總統的7000億美元救助之后,奧巴馬新政府推出了8250億美元的救助,這將美國的赤字和累積債務推高至不可思議的3萬億美元。其意義尤為重大,因為美國的個人儲蓄率僅為2%,而私人債務已經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74%。由于百分之十的家庭拖欠房貸或止贖,家庭資產凈值以驚人的速度下降,美國沒有任何辦法在國內為其赤字融資。4
這提出了誰來為美國財政赤字融資的問題??梢钥隙ǎ袊⑷毡竞椭袞|產油地區可能把她們的貿易順差輸送回來,購買美國國債,但她們的順差規模不足以為3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融資。從而,唯一的選擇是美聯儲通過開動印鈔機,使債務貨幣化。不幸的是,“印鈔機將把通縮性蕭條轉變為通脹性蕭條。失業率與物價上漲相結合將是一個殺手”。4通貨膨脹將摧毀美元,美國將無法支付進口,而美國是如此地依賴國外供應消費品。事實上,情形是危急的。“美國破產了。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破產了。房主破產了。消費者破產了。就業破產了。公司破產了”。4
這毫不令人奇怪,因為兩極分化日益惡化美國經濟,“在2002年至2007年的經濟擴張期,1%的頂層得到了三分之二的收入增長。”5同一時期,家庭債務增加了近140萬億美元。這次美國消費者將不可能引領世界走出困境。這可能對于像中國這樣的出口驅動型經濟具有巨大的影響。5
對中國來說,甚至更危險的是美國國債違約的可能性。這會對中國經濟造成破壞性影響,因為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多年來通過中國工人的汗水和辛勞,通過向外國利益集團出售國有資產積累起來的,它們可能變得毫無價值。
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后,隨著投資者尋求暫時的避風港,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創下了歷史新低。然而,以信用違約互換形式存在的美國國債的風險溢價大幅地上升,僅在一年多的時間就提高了25倍。美國私人債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澳大利亞經濟學家史蒂夫·基恩(Steve Keen)分析稱,“問題確實是,在一次強力的、不可控的違約鏈把政府和債券市場拖下水之后,整個債務金字塔是否可以避免崩潰”。6此外,到2008年11月,美國國債拍賣市場已經顯示出需求萎縮和流動性差的跡象,盡管其具有較低的收益率。6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學者也提出美國國債違約的可能性,杰夫瑞·羅杰斯·漢默(Jeffrey Rogers Hummel)教授稱,美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因為50萬億美元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的義務,確實會岌岌可危。漢默先生宣稱:“如果投資者群起要求對美國國債的風險溢價,這種兌現會傳播得很快,就如同蘇聯的突然解體。政客們將無法作出反應。”7雖然他承認“這一情景純粹是設想”,但它肯定是可能的,不論是怎樣的遙不可及。
除了美國國債違約,另一個可能性是通過通貨膨脹減少債務,最終由于紙幣的過度印發導致惡性通脹。在這方面,只要看看魏瑪共和國的惡性通脹,就明白了。與美國的現狀類似,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高額戰爭賠款,魏瑪共和國政府大幅增加貨幣供應,讓德國馬克崩潰。到1923年1月,馬克對美元跌至18000:1,并最終變得一文不值。8
德國國家銀行(Reichsbank)與美聯儲類似,負責發放貨幣,其運行是為了個人利益。通過德國國家銀行印發的大量貨幣,使外國投機者能夠從事賣空的投機,并在晚些時候以較低的價格買回來。“對德國馬克進行投機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德國國家銀行制造了大量的可供借貸的貨幣,也就是根據需求印發馬克,并以有利可圖的利息借給銀行。”9
同樣,在美國,美聯儲在伯南克先生的領導下,除了向金融機構放貸1.5萬億美元,為了拯救美國金融體系免于崩潰,注入了另一筆12.8萬億美元。5這就提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創造了如此巨額的貨幣用于投機,美國可能逃脫魏瑪式惡性通脹的命運嗎?
因此,美國惡性通脹的幽靈和美國國債違約的可能性,終于縈繞在中國決策者和主流經濟學家的腦際,正是這些人,極力地主張與美國建立緊密的經濟一體化。由于這樣的一體化,中國和美國之間形成了一種共生關系,僅僅為了美國的消費需求,中國以其環境損害為代價,生產了數以百億計的消費品。這些消費品出口到美國,換來被稱為美國國債的紙片,這些債券將永遠不會得到償還,并最終因不斷縮水而變得毫無價值。這是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和主流經濟學家無法承受的立場,他們沒有勇氣面對向世界開放本國市場所帶來的不愉快的后果和以出口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災難。
顯然,余先生或中國總理敦促美國支持美元,這是徒勞的嘗試,因為美國將主要根據其自身利益行事,尤其是美國金融業的利益。此外,一般而言,“債務國從來不會犧牲國內的優先目標,而來維護所欠的債務的實際價值,也更不可能確保其有能力清償外部債務”。10因此,為了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必須做到,停止擁護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停止支持世貿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議程,停止接受與美國一體化的理念,必須將不受歡迎的美國國債送回華盛頓,回到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的政策。這將帶來與美國的金融攤牌,但這將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自救行為。否則,美國將把中國拖入金融深淵。
注釋:
1. Jing, Fu: ‘U.S. must act to support dollar: Economist’, China Daily, August 31, 2009.
2. Das, Satyajet: ‘Don’t be surprised if the U.S. Government default on debt’, SIFY.com, September 13, 2008.
3. Hossein, Askari and Noureddine, Krichen: ‘Central Bankers stuck in a hole’, Asia Times, September 1, 2009.
4. Robert, Paul Craig: ‘Is It Time to Bail Out of the U.S.?’, Information Clearing house, January 29, 2009.
5. Whitney, Mike: ‘ Liquidity to Keep the Financial System from Collapsing in a Heap’, Global Research, August 31 2009.
6. Smith, Yves: ‘CDS Pricing in Increasing Treasury Risk’, Naked Capitalism, November 2, 2008.
7. Hummel, Jeffrey Rogers: ‘Why Default on U.S. Treasuries is Likely’, www.econlib.org, August 3, 2009.
8. Engdahl, William: A Century of War, Pluto Press, 2004, P.72.
9. Brown, Ellen Hodgson: The Web of Debt, Third Millennium Press, 2008, P.233.
10. Askiar, Hossein: ‘China’s sleepless nights’, Asia Times, August 6, 200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