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地區被擊落引發的爭端,迄今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愈演愈烈。以俄羅斯為一方,烏克蘭以及美國、歐盟為另一方,圍繞著這起嚴重的空難事故的罪責歸屬,引起了激烈的爭吵,美國、歐盟并加大了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力度。概言之,美、俄兩國在東歐的對抗正在逐步升級。
既然客機疑似被導彈擊落,追究罪責歸屬顯然是當務之急。嚴格說來,至今所有信息均由烏克蘭危機相關方發布,充斥了傾向性,難以據此進行科學分析。
親俄武裝力量業已把找到的客機黑箱交給英國鑒定。然而,黑箱主要針對飛行故障的情況設計,僅能解讀機組和地面的通信情況及飛機的飛行參數,判定飛機是否因為外力轟擊而造成墜落。至于外力轟擊來自何種導彈,則無從解答,更不用說該導彈究竟是何方神圣所發射。所以,找到黑箱,答案仍然付諸闕如。
實際上,MH17客機空難事故不同于MH370客機失蹤的無頭案。MH17客機殘骸全部找到,兩個黑箱也找到,估計不久還將找到轟擊客機的導彈殘骸。如果專家小組前往墜機地點踏勘,檢視客機殘骸的外殼以及導彈的殘骸,當可發現地空或空空導彈本身或彈片是由哪個方向轟擊客機,究竟是迎頭、后方或側面轟擊客機,再根據客機的航向和速度以及該型號導彈的速度和射程,即可推算導彈的發射地點。這一推算當然有助于對罪責究竟歸屬何方做出合理的判斷。
令人詫異的是,迄今國際社會遲遲未把前述程序付諸實施。俄羅斯或許意存推諉,可以理解,而在親俄武裝力量表示同意國際專家小組前來現場調查以后,美國、歐盟專家小組遲未成行,就誠所未解了。
據美國高級情報官員透露,照片、社交網絡、聲紋分析和環境證據揭示,從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力量控制的區域發射的一枚SA-11型導彈擊落了MH17客機。至于究竟是誰發射導彈及其原因,最合理的解釋是在“俄羅斯協助創造下的環境中”,由“缺乏訓練的隊伍”發射了導彈。
白宮發言人7月25日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們得出了結論:在這場悲劇中,普京和俄羅斯人是有罪的。”白宮如此做法,自然是旨在聯合歐盟及七國集團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制裁。
關于罪責歸屬一說,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講話令人感到蹊蹺。早先他堅稱客機是烏克蘭政府擊落的。最近他的口風改變了。他指出,烏克蘭政府不斷對烏克蘭東部地區親俄武裝力量發動進攻,“是當前這種糟糕狀況的罪魁禍首”,因此,烏克蘭政府是這場災難的“終極兇手”。為此,他要求進行“全面、公正的調查”。
在普京口中,烏克蘭政府從“直接兇手”變為“終極兇手”。這也可以被理解為,普京認為,正是因為烏克蘭政府一味訴諸軍事進攻,造成了當地緊張而混亂的局面,倉促之間,一支訓練不足的隊伍發射了導彈,就在所難免了。有鑒于此,追源禍始,他認為責任仍在基輔當局,所以稱為“終極兇手”。此語實堪玩味。
美俄的矛盾趨于尖銳化
過去民航客機數次被擊落,例如美國擊落伊朗客機、前蘇聯擊落韓國客機等,當時成為嚴重的國際事件,卻并沒有對國際戰略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或謂馬航MH17被擊落,可能重蹈覆轍,時過境遷以后,當前的爭端始終未獲解決,終究也會風流云散。
筆者認為,這次空難事件對于大國戰略博弈的影響至巨。主要依據在于,從大勢著眼,今日不同往時矣。
首先,國際爭端的演變史表明,若涉及民族矛盾或宗教矛盾,均有尖銳化、長期化的發展趨勢。總體說來,當事方之間的矛盾在短期內難以調停。
歷史上,俄羅斯為了泛斯拉夫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以國運相賭。當年俄羅斯為了保護塞爾維亞,不惜與奧匈帝國及其后臺德國交戰,釀成一次大戰。二次大戰時,德國、蘇聯交戰也同南斯拉夫有關,德國先出兵占據了南斯拉夫,兩個月后才全力入侵蘇聯。
當年俄羅斯為了泛斯拉夫民族,尚且以國運相賭,承擔了民族犧牲,更何況如今俄羅斯是為了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本族民眾,豈能善罷甘休。假若外界認為,莫斯科迫于美歐的制裁壓力,會對烏克蘭東部地區俄羅斯武裝力量的殊死斗爭作壁上觀,不敢越雷池一步,恐怕是奢望了。即使莫斯科的反應在一時間趨于沉寂,條件成熟時,依然會破土而出。
其次,一旦烏克蘭在軍事上徹底轉向北約,則在風云緊急之際,美國和歐盟足以對俄羅斯“一劍封喉”。如此,俄羅斯被逼迫處于同德、法、英三國相等的地位,與崛起于東歐成為地區一霸的愿望就幾乎絕緣了。前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已經度過了陣痛期,近年能源收入賺得盆滿缽滿,政界強力人士對未來充滿了憧憬。這一趨勢又違背了歐盟尤其是美國的戰略利益。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以來,美俄的矛盾趨于尖銳化,難于調和。這是戰略博弈的雙方在現實政治層面的考量。
最后,從普京的性格和領導作風看來,他在面對境內外挑戰時的反應往往是相當強硬的。有一次,在同幕僚談起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時,他問道:“在俄羅斯歷史上,誰是最大的叛國賊?”不待幕僚們做出回答,普京說:“那些懦怯者把權力扔在地上,讓一些歇斯底里的瘋子撿起來,才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的罪犯,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爾巴喬夫。”
可見普京志不在小。據此,普京不但具有處事強硬的一面,而且懷有歷史使命感。這就說明普京對俄羅斯長期蟄伏的現狀不甘于心,是有可能在適當時機放手一搏的。
根據馬航MH17客機被擊落事件觸發的事態的發展趨勢,在東歐形成美國和俄羅斯對峙的局面可能趨于長期化,在因緣時會的情況下,甚至可能趨于尖銳化。由此出現的衍生物,則是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或許會因此受到影響。這是馬航事件與國際戰略博弈之間的關系之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