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重返亞太’的過程中,完全可以‘一邊走路,一邊嚼口香糖’,不會顧此失彼忽視中東”,美國副總統拜登的豪言壯語還在全世界耳邊回蕩時,無情的現實狠狠地抽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天色昏暗的拂曉時分,一串長長的美國車隊快速駛離正被戰火摧殘的城市,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員貼身護送,F-16戰機進行空中掩護……這很像美國大片中的場景,但實際上是美國26日從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撤走外交官時的情景。
“奧巴馬正在失去中東”,“德國之聲”評論稱,美國人每天都獲得來自中東的驚人消息。沙特《中東報》指責美國給中東地區留下一個又一個混亂的國家。他們必須接受美國在該地區日益失去影響力這一現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提出一個沉重的問題:為什么伊拉克、敘利亞、加沙和利比亞全都處于戰火之中?
早在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就認為“沒有美式民主蓋章的伊斯蘭阿拉伯是危險的,就好像當年的蘇聯的共產主義一樣”,“只有植下西方的民主制度,才可以改造與美國為敵的阿拉伯世界”,為此著力在阿拉伯世界推行“大中東計劃”,核心是不惜以武力改變中東政治版圖,以傳播“美式民主”削弱激進伊斯蘭的影響。“如果伊拉克能夠建立一個民主制度,那么,其鄰國的民主潮流將在人民的內心翻騰”。這種樂觀驅使五角大樓打著民主的大旗馳騁于中東大地,并首先拿伊拉克開刀。美國不曾料到,他推行的“美式民主”水土不服,打破了中東政治平衡與戰略平衡,給中東地區留下一個又一個混亂的國家,并使得該地區成為恐怖主義的重災區,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遇襲身亡便是力證。
自2011年利比亞戰爭結束以來,原先參與推翻卡扎菲政權的民兵武裝轉而成為臨時政府的“心頭大患”。他們人多勢眾,因分贓不均與臨時政府經常爆發沖突。“原以為‘民主’制度能解決不同武裝派別的統一問題,最終還是打起來了,又一個‘被民主’行不通的教材”。利比亞內戰已經過去3年,穩定、和平和發展遲遲沒有光臨利比亞,抗議、沖突、混亂和貧困卻有增無減,“這讓有些利比亞人不禁懷念起卡扎菲政府獨裁統治下的日子。然而,已經沒有了回頭路”。
一顆顆“民主種子”撒下去,一路路槍炮聲響起來。混亂的何止利比亞?還有伊拉克、加沙、敘利亞和烏克蘭等國。只要美國插手的地方,到處炮火連天,失業、貧窮、無助和殺虜是主旋律,留下的是滿目瘡痍,“家園成了廢墟,死去的成了孤魂野鬼,活著的不知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人們不禁要問,“難道這就是美國推銷的民主?”,“被民主的國家何時是盡頭?”“每每想到美國還要這樣領導世界一百年,心中便不寒而栗。下一個倒霉國家不知是誰,為他們虔誠地祈禱”。
“從大英帝國販賣鴉片,到美利堅販賣黑奴,西方500年來全球擴張侵略,信奉的是強權就是規則,大炮就是真理,追求的只有利益”,美國對外政策從來都是只考慮與追求美國的利益,根本不會考慮其它國家的利益,所謂的正義和公平,所謂的民主自由和人權,都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干涉他國的遮羞布。“拍大腿決定打仗,拍巴掌慶賀民主,然后又拍拍屁股走人了”,“在我走后,哪怕洪水滔天?”“就美國這種德行,還夢想領導世界一百年?難道要整個世界都成為人間地獄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