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4日訊:是精心設計的陰謀,還是誤打誤撞的悲劇。馬航MH17航班的墜落軌跡的迷霧可能對某一方而言早已不是秘密。
截止到7月23日,烏克蘭、俄羅斯以及美國都公布了自己的證據,但是都不能讓外界信服究竟誰是元兇。俄羅斯似乎引而不發,而美國卻在欲言又止,但此案跟馬航MH370“消失”不一樣的是,它永遠成為一個“迷案”的可能性很小。有一種可能性不能排除,那就是普京其實已掌握有MH17墜毀的真相,而這個真相對支持烏克蘭的西方國家會是致命的一擊,只是普京唯一等待的就是適時出招,一招制勝。
俄羅斯離MH17墜毀地點不足50公里,或許早已掌握事實真相
目前,美歐官方及業界諸多分析人士基于現有的“證據”臆斷是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武裝所為。不過在事實真相公布之前,烏克蘭政府軍以及親俄武裝肇事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判定親俄武裝所為的理由無非是其擁有可能擊落MH17航班的“山毛櫸”導彈,而且親俄武裝的領袖在客機墜毀的消息出來之前就在社交網絡上吹噓擊落了一架烏克蘭政府運輸機,后隨即刪除。美國情報界也基本斷定是親俄武裝“誤擊”了客機。同樣,烏克蘭政府軍也不能排除嫌疑,它們同樣擁有種類與數量居多的俄制武器,其中就包括“山毛櫸”。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烏克蘭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屬于得利的一方,盡管不能因為誰得利就斷定誰就是兇手,但是這不能否認烏克蘭當局背后另有動機。
既然大家都擁有“山毛櫸”導彈,烏克蘭政府軍的嫌疑就在于悲劇發生之后,它們胸有成竹且迅速公開的情報太過“逼真”。無論是“山毛櫸”導彈轉移的照片,還是親俄武裝頭目通話的內容。而導彈轉移的照片顯示有一套發射系統少一枚導彈,烏克蘭政府據此推論就是親俄武裝所為,但是正是這個細節讓烏克蘭政府擁有了嫌疑,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證實,客機是被一枚導彈擊落的,而且目前也沒有消息稱導彈殘骸只有一枚,烏克蘭政府為何就斷定僅僅只有一枚導彈擊落了客機?還有關于親俄武裝頭目通話的內容,有情報專家表示,該內容過于清晰,指向性十分明顯,在情報領域很難掌握如此清晰的談話內容。太及時、太清晰的通話情報就難免被懷疑虛假,有不少情報分析人員就認為,能在客機被擊落數小時后提供如此清楚的情報說明事先有準備。
當然這些只是反證,無法下結論,而根據一國空中預警的正常程序,發現不明飛行物空軍第一時間會起飛監視,根據俄羅斯提供的信息,烏克蘭軍機當時確實有跟蹤偏離航線的MH17航班,但是烏克蘭政府至今不予以正面回復,當然它們會考慮到國際影響,不會貿貿然擊落客機嫁禍給親俄武裝。不過有一種可能不能排除,那就是烏克蘭新政府內部的極端勢力,比如臭名昭著的“右區”(Far-right)組織。
在此前推翻亞努科維奇的抗議運動中,這些勢力雇傭狙擊手槍殺警察和示威群眾,故意激化雙方的矛盾,在攻擊東部分離主義分子時,這樣的極端組織在烏克蘭軍隊中也扮演了重要但又殘忍的角色。
因此不能排除極端勢力繼續導演嫁禍于人的陰謀借以激化矛盾,吸引西方國家的支持和關注。
在真相未出之前,當然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細節,但是西方國家因為立場的不同而一股腦地開始指責俄羅斯。
先是指責俄羅斯直接參與此事,后是稱俄羅斯提供了導彈設備,到現在則是變成了不能確定俄羅斯與此事的直接聯系。
這也間接的說明,經過幾天的演繹,俄羅斯基本被排除了直接參與的嫌疑。反之,普京在此次重大事件中表現得十分沉著冷靜,危機處理手法有理有節。普京對于受到的侮辱與尖銳指責,所表現出的隱忍讓外界暗暗揣摩他葫蘆里到底有什么藥,而俄羅斯國防部出具的軍事證據甚至向美國喊話稱,在馬航客機墜毀時,美國方面有一顆衛星正飛越該區域,要求美國公開這些衛星圖像數據。
有分析人士推測,普京或許從開始就知道真相,但是考慮到在烏克蘭的被動局面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高度不信任,普京在玩一個游戲,讓烏克蘭與支持它的西方國家肆無忌憚的“攻擊”自己,但它們的攻擊現如今和未來都難以拿出過硬的證據,而普京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拋出真相,揮出這致命的一擊。這不僅是針對烏克蘭危機,更是針對西方國家輿論制造的丑態,有效打擊制裁的戾氣,更是包含對西方包圍俄羅斯“宏偉戰略”的防守反擊。
再看普京、波羅申科和奧巴馬等人的“心理特征”。 一場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被普京順勢收入囊中,烏克蘭東部親俄分子借勢“造反”求獨立,烏克蘭當局對普京恨之入骨,美歐對此更是束手無策,只能步步加大制裁。
不可否認,從當前美歐制裁力度和影響力而言,普京的確感受到了對俄經濟的后果。
即便如此,普京也并未按照美歐要求影響烏東局勢,反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暴露了美國的軟弱、歐盟的分裂以及美歐裂痕的不斷加大。
從這個角度看,烏克蘭新任總統波羅申科加大圍剿的同時,烏軍內部的激進勢力借機生事,利用陰謀的實施不是沒有可能。
客機墜毀后的最初12個小時,普京的應對姿態更是值得稱贊。在美歐部分政客第一時間將矛頭對準普京的時候,從拉美返回國內的普京似乎已經掌握具體情況,他當天晚上就在政府會議上表示哀悼,并且主動打電話告訴了奧巴馬,并隨后多次就此同其他國家首腦通話,以示慰問和哀悼,同時有條不紊的就“烏克蘭當前局勢“同默克爾等領袖照常電話溝通。如果普京果真握有真相,觀察他一周來的表現,足見其心理的強大。
以上都是現象,外界很難戳到本質。但如果從“元兇“犯罪(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心理角度來判斷,類似空難案件的調查都會一定的“規律”。比如,1983年從美國阿拉斯加起飛的韓國民航波音-747客機007號航班,被蘇聯的導彈擊落,機上269名人員全部罹難。蘇聯一開始隱瞞了這場空難的真相,并派出飛機、艦船假裝參加搜救。直到9天之后,蘇聯看到隱瞞不下去了,才公布這場空難的真相。烏克蘭當局在事發后12小時內的表態迅速,否認自己所為,同時直接定性這是“恐怖襲擊”(因為在烏克蘭當局眼中,東部的親俄武裝屬于“恐怖分子”)。可奧巴馬并沒有隨聲附和,表態相比其他國家更為謹慎。奧巴馬本人此時卻去忙于國內的籌款活動。
西方國家每一次對其他國家發動襲擊之前都會有一輪的造勢運動,通過西方媒體的影響力制造道德高地。伊拉克戰爭就是如此,美國政府制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但是最終調查結果顯示伊拉克并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政府就承認情報有誤,不過當時薩達姆已經被判絞刑,美國并沒有承擔什么責任,相反在撤軍之后留下更大的爛攤子。馬航MH17航班事件的發生,美國的盟友們在還沒有開始正式調查的時候異口同聲的討伐俄羅斯及其支持的武裝,如果最終證實是烏克蘭政府軍所為,那么這樣一個本身就是悲劇性的事件就太過悲慘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