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中國有句俗話:新官上任三把火。說的是履新者須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干出點名堂,以快點打造起應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既是為官之道,也是世事所迫,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烏克蘭新總統波羅申科受命于危機之秋,滿載多重期許,傲然接掌驚濤駭浪中的烏克蘭航船,兩個多月過去了,這位著名的新總統干得到底怎樣呢?
記得波羅申科競選時曾向他的選民承諾:“如果我當選,在3個月內搞定俄羅斯”,并且還說,他的首要任務是為烏克蘭帶來和平,結束東部地區的混亂局面。他當選后立刻發起了針對東部民間武裝的大規模反恐軍事行動,并宣稱“反恐行動不應持續兩三個月。應該只是幾個小時的問題”。
現在看來,已經用不著等到三個月的約期屆滿了,人們都知道,波羅申科的這些豪言壯語與宏偉目標按計劃實現的可能性注定微乎其微。
這是不是可以證明波羅申科其人不過言過其實、難堪大任呢?
筆者以為,恐怕還不好這樣說,因為從另一個側面看,波羅申科還真是一個有相當本事的人。在波羅申科的直接領導與大力推動下,烏克蘭問題的屬性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其一,烏克蘭危機已經由國內危機迅速上升成為一場深刻的國際戰略危機。
前蘇聯解體以來,烏克蘭一直糾結于向西倒還是向東倒,為此而不斷引發政壇惡斗。此次危機也不例外,問題還是起因于親西方“民主”派的奪權斗爭。所以,盡管這場“革命”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但說到底還是一場國內政治危機。
但是現在,任何人都知道如今的烏克蘭危機已經不只是國內政治危機這么簡單了,烏克蘭問題已經演化發展成為一場國際戰略危機,成為東西方較量的焦點與熱點。這場危機快速上升、達到這般高度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波羅申科的推動與助瀾功不可沒。在他的執掌下,烏克蘭當局沒有把解決危機的定義域局限在國內政治范疇,更沒有“以我為主”、牢牢抓住主導權的意識,而是極力將烏克蘭危機擴大化、國際化,唯恐西方特別是美國介入不深、干涉不夠,看樣子甚至恨不得請美國直接來領導才好,結果烏克蘭危機演變成了西方制裁與俄羅斯反制裁之間的較量。這樣一來,這場名為“烏克蘭”的危機內涵就完全變味了,今后將怎樣發展,已經不是波羅申科當局所能左右的了,已完全取決于美俄之間的博弈與較量。
其二,圍繞烏克蘭危機的軍事行動,已經由反分裂戰爭演繹成為一場代理人的戰爭
從波羅申科當選前后的一系列言行可以看出,波羅申科是一個很具有鷹派作風的人,表現得相當強勢。尤其重要的是,他不僅很不吝嗇地動用本國的武裝力量,而且還毫無顧忌地借重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軍事力量,美國多種形式的準軍事力量隱蔽地參與到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這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本來,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力量及其政治訴求具有明顯的分裂性質,烏克蘭完全可以將這場戰爭定位于分裂與反分裂戰爭,可以打著反分裂的旗號采取軍事行動,從而占領道義上的高地。但波羅申科別出心裁,偏偏將他的軍事行動貼上“反恐”的標簽,時髦是夠時髦的了,但也給外部勢力的干預介入埋下了伏筆: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固然可以在反恐的旗幟下插足,俄羅斯也完全可以借用“人道主義災難”的名義伸手,二者彼此彼此,大家都心里明白。所以時至今日,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爭已經演繹成為一場代理人的戰爭:烏克蘭政府軍不過是美國及西方的代理,而東部的民間武裝力量很大程度上也不過是俄羅斯手中的木偶。
更令人聳聽的是,最新消息,波羅申科21日表示,烏可能請求美國賦予基輔“非北約成員主要盟國”的特殊待遇。讓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非北約成員主要盟國”的待遇,“就像現在的以色列、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美國的其他伙伴國一樣”。果真這般,俄羅斯會做怎樣的反映,連傻瓜都能知道。
總之,從實際行動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突出本事在于將一場危機做大做強。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十分到位,特別是如果此次馬航飛機事件這個屎盆子最后扣到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乃至俄羅斯身上,這場危機還有緩解平息的可能嗎?難道烏克蘭不是要因此邁上對俄羅斯宣戰的臺階嗎?把一場國內危機演繹到如此高度、如此程度,波羅申科總統堪稱好本事。筆者以為,對此,西方社會一定是十分滿意的。
只是這樣一來,今后烏克蘭危機將有怎樣的發展呢?
波羅申科的選擇看來十分簡單,即加倍依賴美國依靠西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聰明的辦法,因為誰都知道當今美國的確是一棵相當偉岸的戰略大樹,背靠大樹好乘涼啊!但波羅申科也許忘掉了另外一點:烏克蘭離美國是那么遙遠,離俄羅斯是如此的迫近,難道美國這棵大樹的陰涼真能一直有效地庇蔭烏克蘭嗎?
聰明而不高明。許多人都難免類似的毛病,政客也不例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