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法國民眾走上巴黎街頭,打扮成雞的模樣,舉著“反對自貿協定雞肉小分隊”的牌子,抗議歐美自貿協定談判??棺h民眾認為,自貿談判將降低歐洲自身食品安全的標準,讓“不安全”的美國食品大規模進入歐洲市場。
核心閱讀
歐盟與美國近日結束了“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第六輪談判。由于談判進展甚微,專家認為,明年簽訂協定的難度較大。
與此同時,由于擔心與美國達成協定會損害歐盟的食品安全以及環境標準,歐盟民眾對自貿談判的反對聲音高漲。其中,美國使用高濃度氯水給雞肉消毒的做法,在德國等國引發擔憂。民眾擔心經過類似方法處理的肉類產品會形成有害健康的氯化合物,而一旦自貿協定達成,大批的“氯雞”可能進入歐洲超市,成為歐洲人的“盤中餐”。
遇到的抵抗使談判進展比預期慢很多
按照美國做法,肉類屠宰廠會將雞肉放進氯水中浸泡3小時,或用高濃度氯水噴灑,以防這些肉類產品攜帶沙門氏菌。但歐盟方面認為,這樣的做法不但很倒胃口,而且有礙健康,目前已對這種消毒方式予以禁止。
反對自貿協定的歐洲民眾近日在歐委會網站密集發布反對帖子,一度導致網站癱瘓。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近日表示,網站上的抗議帖子達到近10萬份,盡管有的帖子內容雷同,但將進行研究討論。
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表示,自貿協定遇到的抵抗使得談判進展比預期慢很多,2015年底結束談判的目標顯然難以完成。此外,即使協議簽訂,協定生效還需美國國會和歐盟28個成員國議會的批準。如果無法取得民意支持,獲得通過將無從談起。
當前,盡管歐美自貿協定談判尚未達成任何實質內容,歐洲民眾抵制和抗議的聲音仍在加強。他們擔心,自貿協定一旦達成,歐洲標準不得不“向下”朝著美國的標準看齊。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進行的調查顯示,94%的德國人認同歐洲標準,而認同美國標準的僅占2%。德國農業部部長克里斯蒂安·施密特也表示,歐洲的標準不容談判,“向歐洲出口產品,就要符合歐洲的標準”,并強調,德國土地上不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
當前,歐盟范圍正準備發起一項全歐民眾請愿,以抵制歐美自貿協定。歐洲范圍內共有120個組織參加。要想取得成果,這次請愿至少需要從7個歐盟國家收集100萬個簽名。其中,德國需要至少7.2萬個簽名,法國、意大利各需要至少5.5萬個簽名,盧森堡、馬耳他這樣的小國至少要達到4500個簽名就可以。該請愿活動在通過相關法律審批程序后,將于今年9月中旬正式啟動。另外一項由德國公眾活動組織協會發起的反對歐美自貿協定的在線請愿活動已獲得了超過61萬個簽名。
歐美自貿協定現在已經被領進了急救室
“氯雞”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勞工權益、投資保護、隱私數據保護等許多方面,歐洲人對“美國標準”都感到“不太放心”。
例如在食品領域,除了肉產品以外,美國對即食沙拉同樣進行氯化處理。德國、奧地利等部分歐盟國家禁止使用這種處理方式。比利時、法國雖然允許使用,但濃度要遠低于美國允許的標準。美國大量的玉米、大豆、菜籽都含有轉基因作物,而且沒有任何標識。歐盟則要求,只要轉基因成分超過0.9%,就必須明確標識;美國習慣用放射性射線對水果、蔬菜、調料、海鮮等進行消毒,而德國禁止這種做法。
在養殖業方面,美國允許使用激素加快動物生長,歐盟對此予以禁止,也禁止進口使用了激素的肉類產品。此外,美國和歐盟都禁止把抗生素作為添加劑使用。但是如果動物出現病情,仍然可以使用抗生素。民眾對美國養殖業抗生素的使用感到不放心。
在歐洲,對歐美自貿協定的抱怨和擔憂之聲不絕于耳。消費者保護組織警告稱,美國的激素肉以及過量使用化肥的食品會進入歐洲市場;環保組織擔心,歐洲現有的轉基因食品標識系統可能會失去效用;工會擔心,進入歐洲的美國企業將剝奪員工參與企業決策的權利;非政府組織則批評說,本地投資者的利益將遭到損害;有議會議員質疑說,歐美自貿談判不透明。接連發生的間諜丑聞,更是讓歐洲民眾對美國的隱私和數據保護毫無信任可言。
自去年7月起,歐美自貿協定一共進行了六輪談判。歐盟委員會認為,奧地利、德國等貿易出口國將從歐美自貿協定談判中受益。歐洲議會奧地利人民黨黨團負責人奧特瑪爾·卡拉斯認為,公眾對自貿協定印象如此負面,政府對此負有責任,他們做的解釋工作不足。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一位前來參加歐美自貿談判的美國代表甚至表示,歐美自貿協定現在已經被領進了急救室。
(本報柏林7月22日電)
>> 點 評 <<
倪月菊(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研究員):歐美自貿談判以前主要涉及談判桌上的問題,普通民眾不太關心。但此次“氯雞”事件關乎民眾的食品安全和衛生健康,歐洲百姓就很在意。歐美雙方就轉基因等食品安全問題較難達成統一。這道坎兒,不容易邁過去。
目前,歐盟和美國的關稅水平已經很低,這為貨物貿易的市場準入談判奠定了基礎。要最終達成自貿協定,關鍵還在于去除規則和標準等非關稅壁壘。歐盟和美國分別代表著世界兩大標準。目前,雙方態度堅定,都不可能完全讓步。
經過一番博弈之后,雙方可能尋找到第三條道路,即制定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一套標準,對各自立場作出一定妥協。這就需要技術上的創新。例如,歐盟不允許把雞肉浸泡到“氯水”中,那么,換另一種藥水去除雞肉上的沙門氏菌行不行?如果這種藥水符合的標準介于歐美之間,雙方能不能認可?
此外,在農業補貼、知識產權、氣候變化等許多方面,美國和歐洲標準都存在著明顯差異,雙方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同時,雙方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產業存在一定同質化,競爭性大于互補性。因此,歐美自貿談判難以如期完成,前景不容樂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