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132名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到達頓涅茨克墜機現場。德國《焦點》雜志稱,這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普京協商的結果,由國際民航組織牽頭。不過,法國BFM電視臺評論稱,墜機事件發生后一切都顯得拖沓緩慢,并非僅國際調查是如此。如果國際調查繼續受到阻撓,一切辯解都毫無意義。
美國博客網站“Inquisitr”報道說,馬航飛機被擊落之后,全世界針對普京和俄羅斯的批評浪潮此起彼伏,人們對于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擔憂與日俱增,“馬航被擊落可能導致針對俄羅斯的全球沖突”。德國《南德意志報》20日表示,馬航客機被擊落讓世界形勢岌岌可危。1/4個世紀過去了,冷戰又回來了。在烏克蘭東部、加沙地帶、敘利亞和伊拉克,戰爭再次成為一個熱詞。誰想要建立和平和秩序,必須能夠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歐洲人不能理想化天真地看世界。烏克蘭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剩時間不多,歐洲必須齊心協力制定嚴厲政策。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19日對《今日美國報》表示,“在這件事上普京手上沾了西方人的血。我們應痛擊俄羅斯經濟。”布熱津斯基說,美歐應加大對俄制裁,同時為烏克蘭提供高級反坦克武器、地對空導彈、情報和顧問,以提高烏軍事實力。
德國《日報》20日評論說,這是歐洲歷史上最嚴重的單一恐怖主義行為。俄羅斯與西方的對峙到了一個新的非常危險的水平。現在在頓涅茨克的事件不僅是基輔和叛軍的戰爭,也是對民用航空旅客的戰爭。現在,歐洲面臨一個決定命運的時刻:和平或戰爭。
陷入兩難的不只歐洲。香港《南華早報》20日分析說,奧巴馬已對俄實施6輪越來越嚴厲的制裁,但他仍有兩大目標碰都沒碰,那就是俄天然氣和武器出口巨頭。如果實行制裁,可能導致俄方對美國的歐洲盟友進行報復,進而給美方帶來消極影響。對于普京,他面臨的困境是:要么在國際社會憤怒風暴下繼續支持烏克蘭反對派,要么切斷對烏反對派的支持任憑其被挫敗。日本共同社稱,在美國認為親俄武裝可能擊落客機的情況下,如果偏向俄方,日本將失去美方的信任。如果過于配合美方,則會刺激俄方,從而影響到普京秋季訪日安排。安倍將面臨二選一的難題。
附:比奧巴馬更猖狂 布熱津斯基稱美永遠在遠東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9日在華盛頓直截了當地批評“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稱其軍事色彩濃厚,并在含蓄地傳遞遏制中國的信息。
布熱津斯基在卡特政府時期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曾親自參與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卸任后是華盛頓著名的外交智囊之一。他當天在出席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討會時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提出批評,稱自己從這一概念提出之日起就對其持某種保留態度,現在依然如此。
布熱津斯基將美國轉向亞洲和亞太再平衡放在中美關系背景下分析。他表示,自己在剛讀到“轉向亞洲”這一概念的時候,就在想中國人將會做何種解讀。他連用四個“為什么”來表達對這一概念的疑慮,“為什么要在阿富汗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如此著重強調‘軍事轉向遠東’的意義,為什么把重點放在這方面?為什么要在海洋和領土爭議問題上含蓄地傳遞遏制中國的信息?為什么不直接說美國自1905年調停日俄戰爭以來就是遠東的一部分,現在和將來也是遠東的一部分?這么說既真實準確,又能達到目的。”
布熱津斯基說,美國沒有必要總是強調航空母艦和軍事人員等亞太地區新部署,這些都對外傳遞了“強硬信息”。
近期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發表演講,談及中國和地區秩序問題,表示中國的經濟崛起和軍事力量令鄰國擔憂,以及南海主權爭議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布熱津斯基認為,奧巴馬的表述體現出美國對中國在世界上發揮角色的某種“矛盾心理”,美國在這方面的表態應該更加“仔細小心”。
在對美方戰略表達疑慮的同時,布熱津斯基注意到中國媒體對美國的負面報道在增加,常常看到一些報道批評美國自大放肆。對此,他表示擔憂,認為這種做法加深了中美互疑和兩國關系的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