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和16日,金磚五國領導人齊聚巴西,參加為期兩天的首腦峰會。與會領袖宣布成立“新發展銀行”。
■普京6天4國的拉美之行,稱得上碩果累累,不僅增強了俄羅斯在拉丁美洲的存在感,也在美國眼皮底下示了威。
普京的6天4國“豪華游”
7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巴西與金磚國家首腦會晤,被觀察家稱為“真正的精英聚會”。借開會之便,普京順路訪問了拉丁美洲的幾個重要國家,簽下了不菲的貿易和合作訂單,堪稱吸金的豪華游。
普京送了古巴一份厚禮。俄國家杜馬趕在普京啟程前通過提案,免去了古巴90%的債務,總數達到320億美元。這些債務多是蘇聯時期的“遺產”。普京告訴塔斯社,剩余的35億美元債務也無需償還,將用在兩國的合作項目中。
古巴曾是蘇聯的鐵桿兄弟,在烏克蘭危機中也與俄羅斯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今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時,俄防長謝爾蓋·紹伊古曾透露,正與包括古巴在內的8個國家談判,希望共同建設武裝俄軍艦和戰略轟炸機等軍用設施。
普京與87歲的“古巴革命之父”卡斯特羅進行了一小時的“漫長而有趣的談話”,這讓古巴熱心政治的民眾很受鼓舞。律師何塞·佩爾鐵拉告訴俄羅斯之聲網站:“我們希望俄羅斯支持古巴的經濟改革。”
蘇聯解體嚴重打擊了古巴的經濟,至今沒有恢復。“我們的雙邊貿易在上世紀90年代放緩了,”普京在哈瓦那的記者會上說,“我們已準備好彌補這個漏洞。”
普京離開古巴時,順便訪問了本不在行程之內的尼加拉瓜。尼國左派總統奧爾特加“受寵若驚”,攜妻子在機場迎接普京,并在機場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這是俄總統首次訪問尼加拉瓜”,普京的到來對尼國來說“如同一道光,一道閃電”。
上世紀80年代,尼加拉瓜曾與蘇聯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普京此行有“重拾舊好”之意,表示希望加強雙邊的經濟往來。
在阿根廷,普京稱這個國家是俄羅斯在拉美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并且兩國“將在所有領域展開合作”。
阿根廷的基什內爾政府因2001年債務違約,在資本市場失去了信譽。俄羅斯的投資將幫助基什內爾政府站穩腳跟。
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阿根廷是少數支持俄羅斯的國家之一?;矁葼柨偨y指責國際社會雙重標準——不承認克里米亞公投,卻支持去年阿根廷的??颂m群島通過公投成為英國領土。
“阿根廷總是很有主見,這在當代社會并不多見,我們對此高度贊賞。”普京說。
7月13日,普京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見證了德國第四次捧起大力神杯,并從巴西總統羅塞夫手中,接過了世界杯的東道主身份。而俄與巴西更多的交流,將在普京隨后幾日的訪問中進行。
能源、經貿、存在感,一個都不能少
訪問拉美前,普京曾告訴塔斯社,他“瞄準”的是拉美的石油和鋁土礦。作為回報,俄將加大對拉美地區的投資。
普京訪問古巴期間,雙方達成了多項協議,包括允許俄國家石油公司在古巴勘探近海石油、在古巴建設國際航空港,以及為古巴的兩個熱電廠提供價值16億美元的設備。
12日訪問阿根廷時,普京與基什內爾總統簽訂了核能源合作協議,給處于主權債務危機邊緣的阿根廷“雪中送炭”。
該協議規定,俄羅斯的原子能源公司Rosatom將幫助阿根廷興建核電站的第三個反應堆。《紐約時報》稱,俄羅斯還打算在阿根廷建立衛星系統基地,并且在阿根廷的南極領空內使用俄式飛機和直升機。
觀察人士認為,隨著奧巴馬從拉美全面撤離,普京開始潛移默化地增加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和存在感。
曾在小布什政府內任職的拉美問題專家何塞·卡德納斯告訴俄媒,俄境內有足夠的能源資源,并不需要借助拉美作為能源伙伴,普京的舉動主要是為了“自我夸耀”。“他打算假裝俄羅斯的勢力入侵了西半球,就像美國在中東歐尋找存在感一樣,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東邊不亮西邊亮
俄羅斯被G8集團“開除”后,將目光轉向了金磚四國。俄羅斯卡內基中心的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寧發表推文稱,普京此行顯示,俄羅斯在美國的家門口也擁有很多朋友。
西方國家因經濟危機萎靡不振,金磚國家的重要性和活力越發凸顯。據德國之聲電臺報道,7月1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宣布成立新發展銀行(NDB),讓發展中國家更容易獲得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貸款。金磚國家還決定共同出資1000億美元成立備用基金,幫助金磚國家度過短期的貨幣危機。
“德國之聲”指出,金磚國家此舉是為了讓自己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美國的財政控制。而NDB的500億美元原始儲備金,將由金磚五國平攤。
俄國際問題觀察人士艾德里安·薩爾布齊告訴“今日俄羅斯”新聞頻道,金磚國家不僅是經濟合作組織,更是地緣政治力量。“如果說今日的世界秩序還說得過去,那是因為以俄羅斯和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在全球制衡了美國、歐洲和以色列的帝國主義分子。”
作為俄政府的喉舌,“今日俄羅斯”分析稱,拉丁美洲在當今的多極世界中成了一股穩定、獨立的力量,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的重要性正在提升。近年來,拉美整體經濟增長率接近4%,僅次于中國和印度,對潛在的合作伙伴來說吸引力非凡。普京對拉美的訪問,將成為俄羅斯發展與該區域國家關系的里程碑。
“俄羅斯不是‘區域強國’”
俄羅斯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弗拉基米爾·達維多夫告訴《莫斯科時報》,普京此行顯示了俄不只是個“區域強國”。
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后,美國總統奧巴馬3月在荷蘭海牙將俄羅斯稱為“威脅鄰國的區域強國”,并且點評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不能顯示其強大,只能暴露其軟弱”,引起了俄羅斯學者一片嘩然。
“俄羅斯想要制衡美國,但希望和金磚國家一同達成這個目的。俄羅斯將自己看作多極世界中的一極,并不打算憑一己之力取代美國。”達維多夫說。
美國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此行其實是為了向布魯塞爾和華盛頓示威。古巴裔的美國眾議員伊萊亞娜羅斯·萊赫蒂寧向美國“自由燈塔”網站表示,“俄羅斯不斷在世界各地破壞我們的外交政策目標。它對我們所在的西半球的干預可能破壞地區穩定,其目的是向美國挑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