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間,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首度對自己被拘留、遭調查一事作出回應稱,“從未做過任何違背國家法律的行為”,并指責對他貪污的指控是一種“有組織的、利用司法手段的政治工具”。而在幾個小時之前,一位法國檢察官宣稱,薩科齊被指控腐敗和在一起刑事案件中以權謀私,已被正式司法調查。
對于判定薩科齊是否犯罪仍為時尚早。而其重返政壇的道路顯然已籠罩了層層陰云。
只是場陰謀?
不論事實上有或沒有。尤其是在薩科齊宣布將重返政壇競選2017年法國總統的背景下,“陰謀論”也就有了更大的市場和更廣泛的流傳空間
7月1日,薩科齊因涉嫌腐敗遭法國警方羈押,在警察陪同下抵達金融調查部門。這是法國歷史上首次有前總統因涉嫌腐敗遭警方羈押。
在被拘留15個小時之后,法國檢察官對外宣布,薩科齊被指控腐敗和在一起刑事案件中以權謀私,從7月2日起已經被正式司法調查。薩科齊則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為隨后的“反擊”開始做準備。截至目前,外界仍無從得知在這已經過去的15個小時中雙方究竟具體談了些什么。但有一點則是確定的,那就是雙方各執己見,薩科齊完全不承認所受指控的罪名。
7月2日晚間,薩科齊對外堅稱自己“從未做過任何違背國家法律的行為”,其陣營在他總統競選期間“沒有花費納稅人的一分錢”。在采訪結束前,薩科齊還表示自己將不會放棄參選今年秋天開始的右翼“人民運動聯盟”主席選舉。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將有競選2017年法國總統的強烈欲望,也有著再度成為法國總統的可能。
同時,薩科齊對他私人手機電話曾被監聽、并被記者隨后公開的做法表達了強烈不滿,指出這是侵犯其隱私的行為。他更直接點明,對他貪污的指控是一種“有組織的、利用司法手段的政治工具”,自己遭遇的瀆職調查其實是一種政治迫害,目的是毀壞他的聲譽。
“競選”和“政治斗爭”放在一起,陰謀的意味就出來了。“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證據,司法機構也不會輕易拘留一位前總統。至于競選,只要司法最終判決薩科齊無罪,那他就可以參選。”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不過,官司纏身對薩科齊重返政壇無異于是多了一塊絆腳石。這種遭受司法正式指控的負能量是比較大的。”
曲星表示:“薩科齊要競選2017年的法國總統,首要獲得其所屬的右翼黨派的黨內推舉,但是目前法國右翼黨派內部出現了分裂,有不少潛在的候選人可能成為最后被推舉競選總統的對象。薩科齊要獲得黨內提名并不容易。他在此前總統任期時都沒有獲得連任,現在重新競選的可能性更小了。”
制度下的犧牲品?
競選中的非法資金來源本身就是一個灰色的問題。政治獻金本身就是說不清楚的權錢交易,幾乎所有的競選者都是走在法律的邊緣
薩科齊被調查質詢、傳喚,由頭就是他涉嫌在2007年競選總統時,從法國女首富、歐萊雅繼承人利利亞娜·貝當古處獲得大量非法獻金。而法國選舉法規定,政客接受的個人捐款不能超過4600歐元。
在薩科齊被警方拘留的前一天,薩科齊的律師赫爾佐格及兩名高級法官涉嫌“影響力交易”和“泄密”被法國警方拘留。
調查人員懷疑薩科齊于2007年至2012年擔任法國總統期間,在律師赫爾佐格牽線搭橋下,收買了法國最高法院資深法官阿齊貝爾和薩蘇,好讓自己從這兩起丑聞中脫身。報道稱,薩科齊以其總統影響力,承諾幫助阿齊貝爾謀取在摩納哥的一個高級職位,以此獲得司法部門調查他的內幕消息。
“實質上,涉腐跟競選沾上邊,并非只出現在薩科齊身上,可以說是頻發。盡管政黨政治被說成是現代政治制度的杰作,可它正是西方國家最大的與腐敗相關聯的體制因素。在政黨制度中,政黨融資問題成為腐敗高發區域,侵蝕著民主選舉的基礎,國家分化越來越嚴重,政治內訌和紛爭不斷;在決策體制中,專業游說人員和院外活動集團決策參與進程不透明和內幕交易,也導致街頭政治蔓延等。”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國際關系研究室副主任劉作奎指出,“也正因如此,像薩科齊這樣的才易于中招。一方面,他不得不利用這種體制容許的手段為自己及所在政黨謀利,另一方面,他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不完善的體制的殉葬品。”
在曲星看來,競選中的非法資金來源本身就是一個灰色的問題。“在法國具有一定民意基礎的總統競選人,政府會給予一些資金以資助其競選,但是這一筆錢是遠遠不夠的。在西方,競選本身就是一場燒錢的比賽,很可能一方比另一方多花些錢就因此而獲勝了。而企業自然就成了政治家競選最大的資金來源。但是,人家企業為何要白白貢獻大把的資金呢?顯然是有所圖的,而政治家也就只能以公權力來回報這些供資方。”
“政治獻金本身就是說不清楚的權錢交易,幾乎所有的競選者都是走在法律的邊緣。這是制度本身就存在的灰色空間,只是當權者查或不查的決定而已。而放在政治斗爭之中,也就給了競爭對手很大的操作空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