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巴格達6月21日電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20日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閱兵式,效忠什葉派宗教領導人薩德爾的“麥赫迪軍”成員走上街頭展示武力,并宣稱要和逼近首都的遜尼派極端組織“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決戰。
閱兵地點位于巴格達城東北部的什葉派貧民區就叫“薩德爾城”。在“麥赫迪軍”的游行隊伍中,既包括一身黑衣的“人體炸彈”分隊,也有上下素白的“敢死沖鋒隊”,更有眾多車輛和火炮,場面非常壯觀。
美軍入侵伊拉克時,薩德爾是著名的反美領袖,不斷呼吁其收下民兵開展反美襲擊活動,最終將薩德爾城變成了美軍無法涉足的“禁區”。后來,因什葉派的馬利基成為伊拉克總理,薩德爾逐漸淡出政壇。
在“伊斯蘭國”興起后,薩德爾僅用兩周左右時間就為“麥赫迪軍”動員了一萬多人馬,完全有能力抗衡兵力不過1萬多的“伊斯蘭國”武裝。后者自稱已控制了伊拉克75%的地區,但戰線過長可能造成其兵力不足。
現在,“伊斯蘭國”先頭部隊距巴格達西北部只有60多公里。為保衛首都,伊拉克政府調集了數萬人馬。針對這一動態,“麥赫迪軍”表示,要通過戰斗展示自己的實力并保護人民免受傷害,同時證明伊政府軍無能。
另一方面,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說,伊朗已經調派小批部隊進入伊拉克,但沒有發現有大批軍事人員調動的跡象。這是美國首次證實伊朗部隊已經進入伊拉克。
柯比在華盛頓的記者會上說:“伊朗革命衛隊的一些成員已到了伊拉克,但我并未見到有地面部隊或主要單位的跡象。”他指的是伊朗革命衛隊屬下圣城旅(Quds force)的成員。
在2003年至2011年美國部隊控制伊拉克期間,華盛頓曾經指責伊朗利用圣城旅人員支援什葉派民兵,對付美國部隊。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2日表示,伊朗“強烈反對”美國干涉伊拉克事務。
哈梅內伊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當前伊拉克暴力事件的幕后推手。美國對于伊拉克民主選舉不滿,目標是控制伊拉克。
奧巴馬軍援有條件:伊政府須包容各種族宗教派系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伊拉克的沖突是宗派分歧惡化所產生的結果,得靠伊拉克人民與領導人去解決。美國國防部則聲稱,伊朗已派遣衛隊進入伊拉克,支援馬利基政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1日播放奧巴馬專訪的部分內容。其中,奧巴馬指出,若伊拉克各派系無法達成政治方案,就不可能通過軍事力量解決問題。伊拉克得改善目前的政治結構,建立包含什葉派(Shiite)、遜尼派(Sunni)與庫爾德族(Kurd)等主要團體的民主體系。訪談的全部內容定于22日播出。
奧巴馬說,美國已給伊拉克建立包容性民主體制的機會,使各教派合作,共創美好的未來,但現在只看到互信受破壞。他說:“當前的任務之一是看伊拉克領導人是否準備放下教派之見,站在一起、作出妥協。”
他補充道:“若他們辦不到,這個問題就不會有軍事解決方案。美國的任何軍事力量都不足以使這個國家團結在一起。”
伊拉克遜尼派的極端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近日攻占了伊拉克北部好些省會與主要城市。奧巴馬強調,美國能做的有限,并且得看條件。伊拉克在4月的選舉之后,沒有關注少數族群的需求,加上組織政府時出現的問題,使得伊拉克難以經受威脅。
奧巴馬19日宣布,美國將派出300名軍事顧問到伊拉克,協助他們對付遜尼派武裝分子,首批定今天抵達伊拉克。但奧巴馬重申,美國不會再次卷入伊拉克戰爭中。
奧巴馬在訪談中說,美國的軍事顧問將會確定,伊拉克軍方是否有能運作的指揮制度;美國能否支援,就取決于伊拉克的種族與宗教派系能否合作。他說:“我們派遣軍事顧問的條件是:伊拉克軍隊與政府人員是否愿意建立具包容性的政府與軍隊。”
奧巴馬之前接受全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說:“一些會使伊拉克分裂的力量變得強大,能使國家團結的力量卻減弱了。最終得靠伊拉克領導人使國家政體凝聚起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