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局勢來看,伊拉克動亂的輸家正是該國現任總理馬利基(Nuri al-Maliki)。當前局勢中,伊拉克政府軍已處于下風。而這場戰亂的贏家則是庫爾德人(Kurdistan)和國際油氣企業。
庫爾德人是生活在中東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土耳其四國境內。該民族一直試圖獨立,但屢屢遭受上述四國政府的鎮壓。
而國際油氣企業無視伊拉克動亂繼續開工,現在可能有了更為清晰的原油出口計劃。
過去三年,庫爾德人與多家國際油企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當中就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法國道達爾這樣的國際能源巨頭。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對此頗為不滿,已批評過多次。然而,國際油企對其批評聽而不聞,繼續在該國勘探和開發油田。
國際油企我行我素的行為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影響力恰恰有利于庫爾德人,他們實際上是處于半獨立狀態。
當前,庫爾德人掌控著450萬桶左右的原油,并將今年的原油出口目標設定為每日40萬桶。但直到現在庫爾德人依然獲利有限。
盡管被伊拉克當局定為違法行為,但庫爾德人和外資油企仍曾試圖出口原油,并且是通過卡車將原油轉移到海上油輪。
不過,盡管現在已經有一條巨大的出口輸油管線已經完工,并且已經有百萬桶原油通過這條輸油管道進入地中海港口城市Ceyhan,但從本質上來說,這還算不上是真正的買賣。
庫爾德人和國際油企還面臨其他一些問題。裝有200萬桶原油的油輪正漂在海上等待買主,但伊拉克政府威脅將禁止任何人購買這批油。
基地組織進攻伊拉克可能成為一個轉折點。受過訓練的庫爾德武裝力量目前不但占領了所謂的庫爾德斯坦地區,而且還于6月12日宣布接管伊拉克東北部城市基爾庫克(Kirkuk),以抵御極端組織的武裝襲擊。基爾庫克原油儲量巨大,一直是庫爾德人與伊拉克激烈爭奪之地。該地區自1991年海灣戰爭之后實行自治。
庫爾德武裝力量當前占據上風,因其武裝人員不但戰斗經驗豐富,且數量接近對方的10倍。部分分析師認為,庫爾德人將充分利用控制基爾庫克油區的優勢,在不遠的將來與伊拉克政府簽訂協議,最終成功出口原油。
然而,考慮到局勢可能發生變化,屆時庫爾德人不太可能僅僅為了出口原油而與伊拉克政府軍爭奪基爾庫克。伊拉克政府很有可能奪回基爾庫克控制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