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近日在瑞典舉行局長級會談并取得“重大成果”,日本宣布將解除部分對朝制裁,朝鮮則承諾重新調查綁架日本人事件。有聲音認為,此舉可能會動搖東北亞在朝核問題上的牽制格局。也有分析指出,日朝走近顯示中朝關系或已降溫,朝鮮希望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有親近日本的可能。但最與以往不同的是,日本再次執行對朝越頂外交,美國卻并未拍案而起。
一直以來,美日韓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基本一致,但是安倍晉三上臺以來,屢屢單獨展開對朝外交。2013年5月在事先未通報美國的情況下,安倍晉三突然派內閣官房參事飯島勛前往平壤訪問。在對韓國和美國保密的情況下,今年1月、2月、3月,日本與朝鮮分別在越南、香港、北京進行了秘密會晤。談判團相關人士為躲避韓美情報當局的監視,用普通護照代替了外交護照,談判團的出國日期和經由地點也都各不相同。2013年5月,美國曾對安倍的越頂外交極為惱火,責令日本作出解釋,今年4月美韓曾特別要求日本與朝鮮接觸保持透明。但是日本并沒有改變與朝鮮秘密接觸的政策,今年5月,日本與朝鮮在瑞典的談判行動美國并不知內情。
日本政府5月29日公布了與朝鮮磋商的結果,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當天的記者見面會上放言“并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要得到美國的同意”。雖然5月29日對于日本是否有進行事前通報的提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回答說“事先被告知了”,但同時就日本解除對朝制裁一事,她卻表示:“對于(日本政府的)計劃,我們沒能進行任何確認。”美國國務院相關人士表示“沒有與日本政府進行事前協商”,“因為是安倍晉三在正式發表前單方面通報我們的”。實際上,直到5月31日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日本才首次向美韓介紹了日朝兩國就重新調查綁架受害者情況達成一致的經過,希望美韓對安倍政府為解決綁架問題所做的努力給予理解。
比去年5月日本擅自遣使訪問平壤更為嚴重的是,日本宣布將解除部分對朝制裁,這與美國一直主導的“以制裁促變”不符。但是與去年美國曾公開對日本單獨行動不悅不同,此次安倍主導與朝鮮關系和解之后,美國并沒有對被忽視表現出憤怒。無論是5月31日美國防長哈格爾(Chuck Hagel)與日本防相進行會談,還是6月2日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戴維斯(Glyn Davies)接待到訪的與韓國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黃浚局,美國方面都沒有表現出對日本的不滿。
分析人士認為,日朝暗度陳倉,美國卻對蒙在鼓里并不懊惱。這其實從朝韓問題層面證實了美國對華政策的調整。奧巴馬全盤考慮調整亞太政策后,漸漸表露出尋找朝核問題第二對策的苗頭。
雖然說“重返亞太”是奧巴馬第一任期就提出的政策主張,但是奧巴馬政府的外交重心卻一直陷在中東的泥潭中拔不出來。美國一邊密集進行巴以問題、伊核問題的斡旋,一邊積極與中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但是隨著在敘利亞問題上受到俄羅斯的擠壓,在烏克蘭問題上遭遇失敗,奧巴馬越來越認為必須在世界的未來——亞太站穩腳跟。2014年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更大程度上傾向于亞太地區,尤其在烏克蘭問題上無法為歐洲盟友撐腰后,奧巴馬開始擔心亞太地區的盟友和準盟友對其失去信心,急切想要鞏固在亞太的老大地位。
奧巴馬訪問亞太時高調宣示防衛日本、與韓國繼續戰時指揮權的談判、和菲律賓簽署防務協議,更加強調了在亞太的軍事存在。
但為了強調美國對盟友的意義,美國又走上了與中國掰手腕的老路。5月14日,在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動蕩中的地緣政治”研討會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Martin Dempsey)將美國的軍事戰略概括為應對“2-2-2-1”的威脅——分別代表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朝鮮和伊朗兩個中等國家、“基地組織”和跨國犯罪兩個網絡和網絡安全。這是美國首次明確將中、俄與“基地組織”、朝鮮、伊朗等一并提及,并稱為美國的安全威脅。在剛剛閉幕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將對華的強硬立場發揮到極致。美國防長哈格爾公開指責中國依靠實力改變地區現狀。向哈格爾連發四問的解放軍女少將姚云竹指出,哈格爾過去往往是“對事不對國”,這次是“既對事又對國”,顯得很強硬,“這是美國今年初以來對華政策一系列變化的結果”。
而在東海問題上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在南海問題支持菲律賓越南,在印度新總理莫迪勝選后改變以往的態度極盡拉攏后,韓國成為唯一一個讓美國感到頗為棘手的盟友,奧巴馬恐怕只能以朝核問題取得進展來爭取。
一方面,韓國一直以來將朝鮮的威脅和日本的威脅作為國家安全的重點,眼下朝鮮威脅最為急迫。韓國急于在改善朝韓關系和解決朝核問題上有所突破。樸槿惠上臺后首次改變先訪問日本再訪問中國的先例,并在奧巴馬前不久訪問首爾之前先致電習近平,這其實表達了韓國對美國未能積極解決朝核問題的不滿。韓國向中國靠攏,看中的正是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和對朝核局勢的掌控力。
中韓的走近不僅會破壞美國的美日韓三方戰略,也是對美國在東北亞存在的根本扭轉。美國突然意識到,依靠中國解決朝核問題不單單關乎問題是否能夠解決,還關乎韓國的外交選擇和東北亞的國際格局變遷。除訪問韓國后任命了全新的駐韓國大使,默許日本的對朝鮮和解外交,是奧巴馬挽回對韓外交的一種嘗試。
此前奧巴馬政府的對朝政策是“戰略忍耐”,實際上是“非戰略無行動”。雖然朝鮮要求與美國進行對話,但美國則堅持朝鮮要先采取無核化措施才會答應進行對話的立場,并未打算面談商討無核化問題。縱然美國準備強化對朝制裁,但只要中國在制裁上有漏洞,就無法對朝鮮造成致命性打擊。日本作為與朝鮮半島有利害關系的國家,其實立下了把朝鮮引入國際社會的功勞。朝鮮通過與日本的深層對話來打開與國際社會的對話大門,本身就是有意義的進展。日本做了韓國和美國沒做和做不到的事情。在日韓歷史問題無法調和的當下,日本在朝核問題上做出貢獻是彌合日韓分歧,找到日韓共同利益的最佳途徑。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來說,維持半島的和平穩定是目標,至于朝核問題解決與否并不是第一位的。朝鮮在美國的制裁下不得不求助中國,韓國為了解決朝核問題必須靠向中國,日本在中韓的歷史攻勢、中俄的軍事壓力下,在東北亞處于被孤立的地位。從各個國家的狀態來看,朝核問題不解決對中國實際上是無害的。美國以往不愿意解決朝核問題是為了維護在半島的軍事存在,但當朝核問題關乎到美國在整個亞太的大局,美國就不能只是坐等中國主導朝核問題解決。
去年8月和11月兩度訪問朝鮮后,今年3月中國朝核問題代表武大偉再次訪問朝鮮。然而中國的說服計劃并不奏效,朝鮮在今年以來屢次揚言進行新形式的核試驗。與以往美日韓的制裁不同,眼下刺激朝鮮感到被孤立的則是中國的態度。金正恩體制上臺已兩年半,卻還未進行中朝首腦會談,繼去年樸槿惠訪華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韓。朝鮮被自己唯一的支持國——中國所冷淡,由此不難推測出金正恩判斷認為在非常時期不能相信中國的酸楚。這在2013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朝鮮進行制裁后更是雪上加霜。此時,金正恩從日本尋找出路是合時宜的選擇。雖然此前美國與朝鮮的單獨談判多以失敗告終,金正恩上任后2012年3月的棄核換糧援失敗教訓并不久遠,但是在當前情況下,讓日本出頭而非美國出面與朝鮮接觸是可行的選擇。
在去年12月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訪華與習近平超時密談了朝核問題,今年2月今年4月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防長哈格爾先后訪問中國都談論了朝核問題的背景下,美國默許日本與朝鮮接觸,可謂試探解決朝核問題的第二套方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