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大事記(四)
2014年2月28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公開回應烏克蘭局勢,臨時在白宮舉行新聞發布會,對烏克蘭新當局指認的俄羅斯“軍事入侵”“深表關切”,警告俄將為此付出“代價”。一種分析認為,此舉在激化歐盟和俄羅斯的矛盾。
2014年3月1日
普京提出動用軍隊保護克里米亞半島的俄羅斯公民和黑海艦隊,獲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批準。烏克蘭代行總統職責的議長圖爾奇諾夫表示,“我們將俄羅斯聯邦的行為視為對烏克蘭主權的直接侵犯”。烏宣布武裝部隊進入全面備戰狀態。
2014年3月2日
西方七國集團領導人通過美國白宮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違反了G7和G8的價值觀”,決定暫停原定6月間舉行的索契G8峰會的預備會議以及對相關活動的參與。
美國國務卿克里警告普京,“以完全捏造的借口侵略另一個國家,是在21世紀以19世紀的方式行事”。美國廣播公司稱,“克里這番話發出了一個不含糊的威脅:G8可能將俄羅斯踢出去。”
烏克蘭代理外長杰希察說,烏已經請求歐盟、美國和北約研究保護其領土完整的所有可能機制,他向三方轉交了相關呼吁書和信件。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基輔“推翻列寧像是一種解放之舉”,烏克蘭現在需要的是“民主”。
俄羅斯《觀點報》發表《普京出兵烏克蘭的決定為后蘇聯時代和單極世界劃上最終句號》:
(西方)沒有意料到,俄羅斯將全力以赴地捍衛自己的利益。也許是因為過于相信所謂俄羅斯精英極想成為西
方俱樂部成員的神話了,也許是低估了俄羅斯最近兩年發生大變化。此外西方顯然高估了自己在普京眼中的意義——我們早就不再按照大西洋爐灶來制定自己的政策了。
美國霸權的最終垮臺成為可能,不僅是因為在后蘇聯時代,美國因試圖在全世界橫行霸道而搞得筋疲力盡,也
是因為,在中國快速強大的背景下,俄羅斯恢復了一些體力(這還遠得很),但更恢復了意志和道德力量。對自身和捍衛國家歷史利益的權益的自信回來了。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衰落了,到本世紀初年,則是生聚教養。
2014年3月1日,俄羅斯開始回歸。彬彬有禮,但是不可逆轉。
2014年3月3日
奧巴馬在白宮發表簡短講話:“如果莫斯科不退縮,美國和西方盟友將會采取嚴厲的經濟制裁。”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美國及其歐洲盟國2日誓言要孤立俄羅斯總統普京,并對該國經濟施加懲罰”。
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社論,稱白宮“做出了正確舉動”,“西方制裁將對俄羅斯構成嚴重威脅”。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發表《普京在烏克蘭犯下的錯誤是會導致災難的那種錯誤》,認為俄羅斯只有“向西看”、“走向歐洲”,才能解決自己的難題。
2014年3月4日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說,普京和揭露美國全球電話監聽行動的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斯諾登,獲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西方媒體鼓噪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渲染制裁威力并唱衰俄經濟。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登《普京的阿喀硫斯之踵》,說“普京的軟肋就是俄羅斯經濟以及其進入世界金融市場的渠道,歐洲和美國擁有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杠桿,假如他們想用的話。”
2014年3月5日
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秘書處宣布,確定加入北約方針的法案今天在議會登記。
歐盟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至少150億美元援助。
美聯社報道,前國務卿希拉里把普京在克里米亞的行動比作希特勒的侵略行徑,“如果事件聽起來耳熟,那正是希特勒在上世紀30年代的所作所為”。美國參議員麥凱恩說,“那和希特勒在二戰前做的一模一樣”。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一段關于基輔獨立廣場所謂亞努克維奇下令警察屠殺示威者事件的電話錄音。錄音在互聯網廣為流傳。2月25日,愛沙尼亞外長烏爾馬斯·佩特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通電話說:
有個醫生說,示威者與警察在2月10日爆發更激烈沖突時,雙方都遭到同一伙狙擊手射殺。
所有證據都顯示,不論警察還是上街游行的人,兩邊都有人被狙擊手殺害,兩頭下殺手的是同一伙狙擊手。
烏克蘭人并不相信來自獨立廣場的那些領導人,因為所有反對派政客都有一段“骯臟的過去”。
阿什頓在電話中說:“是啊······真是,真是糟糕。”
俄塔社塔林電,愛沙尼亞外交部證實,外長佩特和阿什頓“討論基輔獨立廣場狙擊手事件的電話是真實的”。
俄塔社布魯塞爾電,阿什頓的新聞秘書科西揚奇奇表示,歐盟拒絕對網上出現的阿什頓與愛沙尼亞外長佩特的電話記錄發表評論。一位俄羅斯外交官說,美國國務卿克里和一系列歐盟國家外長在與俄外長拉夫羅夫交談時都拒絕對該電話泄露事件發表評論。俄外長表示,“他的同行們都對此不予置評。”
2014年3月6日
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最高拉達(議會)通過該自治共和國作為俄羅斯主體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原則性決定,宣布3月16日就是否加入俄羅斯進行全民公投。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烏克蘭危機如何結束》,主張俄羅斯“承認烏克蘭隊克里米亞的主權”,而烏克蘭則“應該努力采取芬蘭那樣的姿態。該國明確宣示自己的絕對獨立,在大多數領域與西方合作,但又小心避免對俄羅斯采取制度性的敵對態度”。同一天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發表針對此文的《烏克蘭芬蘭化:現實還是烏托邦?》。
2014年3月7日
俄塔社羅馬電,意大利著名記者、歐洲議會議員朱列托·基耶薩表示,西方媒體歪曲報道烏克蘭事件,制造了錯誤輿論:
現在西方沒有任何信息自由。美國操縱了世界媒體。只有一種觀點。這是真正的新聞審查。
美國東歐問題助理國務卿紐蘭有關‘向烏克蘭投入50億美元’的電話,以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代表阿什頓和
愛沙尼亞外長佩特討論烏克蘭獨立廣場狙擊手事件的電話,這些消息都沒有出現在意大利媒體上。
在意大利,人們被灌輸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烏克蘭政變背后是美國長期而精密的籌劃。還能如何看待紐蘭有關50億美元的話?一切顯而易見。
從橙色革命開始美國就一直在做準備。美國需要烏克蘭加入北約。
文中所說“向烏克蘭投入50億美元”,系指2013年12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在“美國-烏克蘭協會”講話。該協會是美國資助致力于推進“前蘇維埃共和國”所謂民主化的機構,為“橙色革命”的幕后推手。后來成為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領導人尤先科妻子的葉卡捷琳娜,曾在美國國務院人權局就職,以該協會首席代表身份來到烏克蘭。尤先科出任烏克蘭總統,同時成為索羅斯基金會下屬“烏克蘭開放社會研究所”董事會成員。紐蘭在他的講話中說:“美國已投資50億美元來支持烏克蘭,以便實現安全、繁榮和民主的烏克蘭。”2014年2月,這個“12月講話”流傳于互聯網。俄羅斯電視媒體《今日俄羅斯》指奧巴馬政府用50億美元資助烏克蘭反對派“暴動和瓦解民主選舉的政府”。同時有烏克蘭議員拍攝的照片——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用裝甲車運送現鈔。
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烏克蘭危機為何令中亞領導人徹夜難眠》,被認為在公開離間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關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