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期間,除了國內右傾機會主義借我國的三面紅旗進行對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攻擊外, 在國際上也遇到印度,印尼反華, 排華的問題。 為此, 校院領導都及時做了國際,國內的形勢報告對我們進行教育, 并且政治課上也配合進行輔導和學習, 以加強認識和提高政治覺悟。現(xiàn)在就這方面材料進行整理, 供大家參考。
時事報告 (1960年1月21日)(人民日記p. 47-48,北京日記p129-p133 )
(政治輔導課)
一。 全世界條條道路走向社會主義
國際形勢是毛主席預言的東風壓倒西風, 敵人一天天爛下去, 我們一天天好起來。 國際形勢和緩, 帝國主義不敢挑起戰(zhàn)爭。 但是美帝國主義挑著和平旗幟,卻到處制造戰(zhàn)爭, 搞新的戰(zhàn)爭陰謀。帝國主義對國際形勢造搖,不敢正視事實。有些人不相信東風壓倒西風,認為東風沒壓倒西風,不相信“社會主義一天天好起來,資本主義一天天爛下去”, 他們不敢面對現(xiàn)實, 被敵人造搖所迷惑。 這是修正主義看法。
首先,我們看社會主義國家的大躍進。 1958年, 1959年都飛躍發(fā)展。 越南工農業(yè)總產值增長62.3%, 總產值各國都有顯著增長。 我國工農業(yè)總產值增長30%以上。 美國59年比58年降6.5%; 英國增加13.6%; 法國下降0.3%。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衰退, 美國由于資本輸出,黃金外流,而且有不少地方沒有開發(fā), 美國人少, 只得向外擴張。
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比往年有很大增長。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增大, 民族獨立國家力量日愈壯大。
民族主義國家十三億人口又七億人口獨立, 七億人正在進行獨立,洶涌澎湃的民族獨立運動的浪潮打擊帝國主義, 巴拿馬, 尼加拉瓜, 古巴 , 多米尼加等國爭取民族獨立, 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各國對我國斗爭經驗非常重視。 科邁隆, 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 還有阿爾及利亞的民族獨立運動。
資本主義國家四分五裂,特別是法美之間的矛盾,法國戴高樂認為美國不把法國當大國看待, 美國不支持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戰(zhàn)爭, 而企圖取代法國。又有三個經濟集團, 互相敵視, 以西德, 法國為首組成歐洲經濟集團, 以英國為首的七國組成小自由貿易區(qū)。美國同他們互相對立, 互相矛盾。
資本主義國家在1958年,1959年的罷工高潮此起彼伏,反對物價高漲, 要求提高工資, 反對美國發(fā)動戰(zhàn)爭, 一直高漲。從這里可以看到帝國主義日薄西山。
而社會主義國家更加團結, 合作。 世界形勢非常有利于各個社會主義國家向蘇聯(lián)學習先進經驗。但最近出現(xiàn)印度的反華, 印尼的排華事件, 這些都是毒氣, 我們不應被毒氣嚇倒。我們要注意, 緬甸也可能反對我們。 十年來我國的方針是正確的, 是一直為和平而斗爭。
一個國家反對另一個國家, 要看他們的意圖是什麼。
二。 中印的關系問題
中印問題是西藏問題而引起的, 他們策動達賴叛變到跑到印度避難。 印度準許達賴在印度散發(fā)傳單, 允許達賴避難。 印度支持達賴是為了干涉西藏,干涉西藏失敗,又挑釁西藏 邊界問題, 連續(xù)向我方進攻, 挑起西藏的戰(zhàn)爭。西藏民主改革在反動的西藏政府的阻礙下沒法進行。陳副總理和達賴商談, 達賴表示很聽話, 背地策劃叛變。 西藏是我國領土,誰也不容干涉。 在黨的領導下, 西藏人民真正獲得新生。
尼赫魯挑起事件目的是三個:1. 消弱中國對印度人民的影響(大躍進); 2. 鎮(zhèn)壓一下印度共產黨; 3. 向美國討好要一筆錢 (敲竹杠)。
印度敵視我國的活動也影響印尼, 他們污蔑我國。他們接受美援。 美國在印度, 唆使印度反華,利用中印邊界來破壞中印友誼。 美國在印度投資建工廠。
在新德里國際農業(yè)展覽會, 印度人民對蘇聯(lián), 美國的東西可望而不可及,因為蘇聯(lián),美國都用機器生產。
中印問題對中國人民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使我們看清誰是誰非。
三。中印尼的關系問題
華僑問題: 由于印尼想找一個出路,印尼害怕荷蘭, 由于資產階級軟弱性, 怕, 不敢動壟斷資本而排華,排華僑,利用華僑是殖民經濟的殘余為借口,排擠華僑小商販。1. 想在華僑身上榨一些油, 使他的經濟發(fā)展; 2. 資產階級右派想挑釁,破壞中印尼友誼, 鎮(zhèn)壓有三百萬的印尼共產黨。 3. 資產階級右派想倒向西方推翻蘇加諾, 推翻印尼共產黨。
我們推出三個方法: 1. 建議華僑自愿選擇加入中國籍或印尼籍;2. 留在印尼的, 保護他的政黨組織和權利生命財產; 3. 華僑有回國的自由, 回來多少我們都歡迎。華僑歸國對我們有利, 而對印尼不利。 我們建設社會主義, 需要大批人力, 我們歡迎僑胞歸國 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印尼排華這件事看起來是一件壞事, 但也是一件好事。
通過中印,中印尼的反華,排華 看出蘇加諾, 尼赫魯本來面目。中印,中印尼問題是他們挑起的, 他們向我們進攻, 我們自衛(wèi)。 這些結果對他們不利,我們主張通過談判的方法解決。
四。 美帝國主義假叫和平, 積極準備戰(zhàn)爭。 假和平目的為1. 破壞中蘇團結, 破壞社會主義陣營團結; 2. 鞏固現(xiàn)有殖民地; 3. 想爭取各方力量, 在導彈火箭上超過蘇聯(lián); 4. 麻痹世界人民的斗爭, 表面上做了一些讓步,麻痹愛好和平的人民; 5. 用外交手段偽裝和平, 用美元排擠和平共產黨國家的勢力出去; 6. 克服國內人民的反對, 以便在60年大選中獲得勝利。 他們用美援來獲得一些較小國家的信任, 收買人心。艾森豪威爾想如何解決共產主義的問題。
毛主席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被壓迫的人民會有一天會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
************
中印邊界問題 (1960年2月9日)(北京日記 p140-158)
(政治輔導課)
中印邊界問題:達到什麼目的, 采取什麼態(tài)度?
1. 學習邊界問題發(fā)生的起因 (主觀和客觀)?
2. 弄清問題的實質在哪里?
3. 對問題的基本立場與態(tài)度? (我國)
(對中立國家的態(tài)度)
10小時, 本星期
星期一:2小時
星期二:4小時
星期6: 4小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給印度駐華使館照會; 9.12日中印邊界問題的真相; 9.16日我們的期望, 周總理的兩封信。
6小時, 下星期
學習印度的照會
再下星期 討論
中印邊界問題
在中國西藏地方反動農奴主的叛亂被平定以后, 印度對于中國的正確態(tài)度作了種種歪曲和攻擊。我國的態(tài)度: 和平友好。 這個態(tài)度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
一。 中印(度)邊界從未劃定過。這個問題,中國舉出了許多真實的例子。 印度政府所主張的世界線是無根據(jù)的:
1)。中印邊界沒有正式劃定過, 印度政府所說的, 中印邊界大部分已由國際協(xié)定正式劃定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
2)。 1842年條約根本沒有劃出中印西段的任何邊界。
3)。 在1943年以前, 印度地圖沒有畫出任何邊界。 1950年, 印度地圖畫出了邊界, 但是注明為未定界。 1954年以后, 印度把這未定界私自改稱為已定界。
4)。印度政府矛盾百出, 印度政府自認在1842年,1899年已經明確劃定邊界。但是在1921年, 1927年間不斷地要求談判劃界。 在1943年承認沒有任何確定的邊界, 還會在1950年宣布只有未定界,而且,尼赫魯在1959年宣布沒有誰劃定過邊界。
這些都足夠使印度政府丑態(tài)百出, 這說明了印度是千方百計的想擴張它的勢力, 想侵占我國的領土。
5)。1954年的中印協(xié)定根本沒有提到兩國邊界問題。 當時, 雙方的草案措辭是:“雙方商人和香客經由下列山口和道路來往。”,所以中部邊界沒有劃定。印度說已經劃定了,這是沒有根據(jù)。
6)。 西姆拉條約是無效的, 因它無法律效力, 而中國代表并沒有簽字。 麥克馬洪線是英國同當時的西藏地方當局的代表在1914年在德里用秘密換文方式產生的, 并沒有通知中國政府, 也沒上西姆拉會議的日程中, 所以這是無法律效力。 中國政府不能同意。對于麥克馬洪線,過去在1946年7月,9月, 11月; 1947年1月中國政府曾四次照會給英駐華大使, 提出抗議。 在1947年2月, 1949年11月18日國民黨政府向駐華印度大使否認印度政府所承認的有效的西姆拉條約。 同時, 西藏地方當局也否認麥克馬洪線的合理。
中印邊界的麥克馬洪線, 中國從來沒有承認, 而根據(jù)許多事實都說明印度政府和英國也懷疑麥克馬洪線的有效。
1958年, 英國的“中國西部和西藏”一圖, 在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地區(qū)標出了“爭議地區(qū)”等。 總之, 整個中印邊界, 無論西段, 中段和東段都沒有劃定過。 中印邊界之有待劃定, 是印度政府和英國政府在長期間所承認的具有確鑿無疑的證據(jù)。
二。 中印邊界的傳統(tǒng)習慣線, 是根據(jù)雙方歷來管轄的范圍。
1)。印度提出爭論的西段廣大地區(qū)歷來屬于我國。 這在我國的官方文書和記載有確鑿的根據(jù)。 這些地方是中國的維吾爾族, 柯爾克孜族, 藏族放牧, 采鹽場所。 大部分地名以維吾爾語命名的。 滿清, 國民黨政府經常有部隊設防。 解放后,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設防, 并且1956年—1957年中國政府還修筑從新疆葉城—西藏噶大克的公路。 這三萬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地區(qū)是中國的領土是不容置辯的。 且1959年9月10日尼赫魯還說這個地區(qū)沒有受到過任何管轄, 和印度政府說他們所管轄的地區(qū)顯然有矛盾。且印度所謂依據(jù)分化嶺劃界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 是不合理的。 而中國政府所認為的傳統(tǒng)習慣線才是正確的。
2)。 中段的各塊爭議地區(qū)都是中國傳統(tǒng)領土。 中國的這些地方除了桑,蔥莎較早給英占領外,其余全在54年中印協(xié)定后被印度所侵占或侵入的。 這些地區(qū)一直是西藏政府所管轄的。 從尼赫魯?shù)难哉Z中, 舉不出管轄過這些地區(qū)的具體事實。 中國地圖一直正確地反映了傳統(tǒng)習慣線。
3)。 東段中國地圖標明的邊界線以北地區(qū)歷來屬于中國, 直到不久前還由中國行使管轄。 中國西藏地方政府, 早在十七世紀就對這些地區(qū)進行管轄, 這些地區(qū)的宗教, 經濟, 文化生活等方面受藏族很深的影響。 在麥克馬洪線提出后, 仍是西藏當局管轄, 而且從許多事實說明, 這個邊界是未定的。 印度政府也沒對這個地區(qū)進行管轄。 印度所謂幾十年來, 幾百年來屬于印度的說法是不能立足的。從歷來中印提供的歷史資料可以完全證明, 這個地區(qū)是屬于中國。
總之,中國政府關于傳統(tǒng)習慣線的看法是以客觀事實為根據(jù), 是為大量事實資料所證明的。
印度政府可恥地繼承英國對西藏邊界進行地圖上和實際上的吞食的所謂邊界線, 且標明在印度的地圖上。 印度政府硬把英國侵略西藏的非法制造出來的, 甚至把英國還沒有及到的地方, 地區(qū)都包括進去的界線, 說成是傳統(tǒng)習慣線 , 這是中國政府不能容許的。
(一)。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 根據(jù)五項原則, 通過友好協(xié)商, 全面解決兩國邊界問題。 在此以前雙方應該維持邊界現(xiàn)狀, 對于一部分爭執(zhí)可以通過談判達成局部性和臨時性的協(xié)議。 但是印度政府一再宣稱中國政府早先是同意的邊界已定和接受了印度政府的對邊界的主張, 說中國最近改變了立場, 且印度政府還使用武力制造邊境的緊張局勢, 且反而侮辱中國有“侵略”與“擴張”的野心。
(二)。 中國政府一貫立場態(tài)度, 認為邊界未定, 有待兩國談判解決。 印度政府指責中國政府改變立場是不符合事實的。 1. 1954年中印協(xié)定并沒有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它是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的協(xié)定。 2. 1956年, 周總理在印度與尼赫魯?shù)臅勚幸舱f明麥克馬洪線是非法的, 并沒有承認它是正確的。
總之, 從這些可以看出別有用心的印度擴張主義分子的侵略面目。
(三)。 中國政府對邊界現(xiàn)狀一貫尊重。 印度武裝人員一再擴大自己的占領范圍。
印度武裝人員一再破壞邊界的現(xiàn)狀, 陸續(xù)擴大自己的占領范圍, 侵占了巴里加斯, 巨哇, 曲惹, 什布奇山口, 波林三多等地。 西藏叛亂以后, 印度武裝人員甚至超越麥克馬洪線, 占領了線以北的朗久等地。 印度占領自己所承認的中國領土的地區(qū), 卻說維持現(xiàn)狀。 這個是中國政府不能同意的,
(四)。 中國政府一貫拒絕使用武器, 應該對兩次武裝沖突負責的并非中國。在馬及墩地和空喀山口地區(qū)兩次發(fā)生的沖突事件, 這是駐朗久的印度武裝人員襲擊中國的巡邏人員而引起的,但中國 的巡邏人員一直沒還擊(這在馬及墩發(fā)生的)。空喀山口事件, 情況更明顯, 三名印度武裝人員侵入中國領土被扣的的第二天, 印度武裝人員六十多名向十四個中國巡邏人員發(fā)動武裝進攻, 中國巡邏人員一直發(fā)出不要射擊的警告, 但印方卻拒絕, 并且繼續(xù)射擊。
總之, 還有許多事實都說明中國政府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保持邊境的安謐, 阻止使用武力和發(fā)生武裝沖突。
印度政府說中國是“侵越 ”,這是由于印度把中國領土說成是自己的領土的結果。
(五)。 社會主義中國根本沒有, 也不可能有, 也不應該有威脅別人的意圖。 最近在印度出現(xiàn)了大量的反華言論。 它們使用冷戰(zhàn)語言, 謾罵中國是“帝國主義”,“向印度擴張”,“從事侵略”等, 它們的惡意攻擊, 使中國人民感到遺憾。
中國立場: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迫切需要長期的和平環(huán)境來進行經濟建設。 中國政府一貫奉行和平政策。 對于一切國家, 不論大小, 都愿意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友好相處。 中國不僅不可能, 不應該和不需要侵略鄰近的國家, 而希望他們能繁榮起來, 共同反對帝國主義, 保衛(wèi)世界的和平, 而且互相支援, 互相幫助。
對世界問題, 中國不需要任何外國一寸土地 。 說中國要“侵占”不丹, 錫金, 印度等說法是荒謬無稽。 中國對鄰國的立場就是這樣。
印度方面, 特別在中國西藏地方反動農奴主的叛亂被平定后,對中國的態(tài)度做了種種歪曲和攻擊。 中國政府為了兩國的友誼, 不愿以攻擊答復攻擊。
總之, 不管印度怎樣攻擊和歪曲, 中國對印度的和平友好態(tài)度是經得起時間考驗。
中國政府希望雙方以兩國友好的根本利益為重, 采取互諒互讓的態(tài)度, 邊界爭執(zhí)是不難解決的。 中國政府希望兩國總理會談能首先就邊界問題取得一些原則性的協(xié)議。 在劃定邊界以前, 雙方邊境武裝部隊各自后撤, 并且做為先行步驟在全部邊境停止巡邏。
中印邊界緊張的原因:
印度某些別有用心的政治家, 右翼政客, 議員, 官員等, 他們在帝國主義唆使下, 策劃了西藏叛亂。 中國人民平定西藏后, 他們在印度大肆攻擊我國, 但是, 他們是站不住腳的。這些敵視中印友誼的陰謀家盡力想破壞中印友誼, 制造中國侵略印度領土等謠言, 有計劃地掀起反華浪潮。
我國政府以中印友誼為重, 所以對他們的行動不給予還擊, 但他們卻以為中國“沉默”了, 中國軟弱了, 卻越來越惡毒地攻擊我國。
中印邊界的緊張是應由印度負責。 他們私自決定中印邊界線, 并且侵占了我國不少領土, 并且要強迫我國承認他們單方面所決定的邊界線, 并且還想用武力來強迫我國承認。 這使我國所不能不感到遺憾和憤慨。
總之, 印度一直想干涉我國內政。 1951年西藏解放后, 大規(guī)模地向麥克馬洪線地區(qū)以南推進, 尤其在平定西藏叛亂后, 竟公開地干涉我國內政, 占領我國領土, 進行狂熱的反華活動。
我國的態(tài)度:我國一貫本著和平解決的原則, 采取友好協(xié)商, 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我國存在的問題; 一貫本著五項原則, 主張用和平協(xié)商方式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政府一直以中印友誼為重, 對印度陰謀家的攻擊不給于還擊。 但后來,在忍無可忍之下, 只好起來回答他們的誹謗, 把真相向全世界擺出來。 并且根據(jù)歷史背景, 歷史事實等把中印邊界的真實情況說出來, 表明了我國的立場。
為了能緩和中印邊界緊張局勢, 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議, 建議雙方進行協(xié)商, 全面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她不會侵略別的國家, 也決不允許別人來侵犯她。
我國一直保持忍受, 是由于為了維護中印友誼。 因為中印友誼的加深有利于世界和平 ,不利于人類的共同敵人—帝國主義分子, 所以為了保衛(wèi)世界和平, 為了能團結中立國家, 我國一直保持“沉默”, 以便希望印度能改變他們的不友好的態(tài)度。
中印邊界局勢的緊張并不是偶然的。 過去中印邊界是由于帝國主義所造成的。 這是英國統(tǒng)治印度時期對中國進行侵略政策所遺留下來的一個復雜的問題。
主觀方面是由于印度某些擴張主義分子想侵占我國領土, 繼承英帝的衣缽, 霸占西藏。 但我國人民平定西藏之后, 他們不甘失敗, 又繼續(xù)計劃掀起反華浪潮, 制造中國侵略印度的謠言來大肆攻擊我國, 并且用武力攻打我巡邏人員, 進行武裝挑釁。
************
中印邊界形勢問題 (問題解答)郁文書記( 1960年3月5日)(人民日記 p55-60)
一。 世界總的形勢的規(guī)律:
要學會自己分析問題, 就不會對某一問題感到太突然。
總形勢, 兩個世界,三種力量,三種斗爭形勢。 兩個世界就是社會主義陣營和帝國主義陣營。總形勢是好的, 東風壓倒西風。社會主義力量對帝國主義力量占壓倒優(yōu)勢。形勢發(fā)展是我們一天天好起來, 敵人一天天爛下去。莫斯科會議則是這個形勢的轉折點, 兩個衛(wèi)星上天為轉折點的標志。
當斯大林死后, 批判斯大林后期的錯誤和匈牙利事件的發(fā)生, 世界上發(fā)生一個反共高潮。 而莫斯科會議則立下一個總綱, 使世界有一個總的認識。衛(wèi)星上天則是具體標志。美國衛(wèi)星上不了天, 殖民主義下臺了。 很多的國家獨立,印度, 印尼等很多國家特點。 人民的革命力量, 社會主義革命力量大于帝國主義力量, 中立國家不屬于社會主義陣營,但人民的反殖民主義, 反帝國主義力量, 則屬于東風一部分。 人民的力量大于帝國主義, 力量就在于人心相背。
當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時,人很少。 表面看是敵人強,但從實質上看,革命力量會成長, 廣大人民反蔣介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由此可看到, 一切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為紙老虎。 日本幾十萬人反對岸信介, 這力量很強大, 是條條道路通向社會主義。 一些資產階級政黨,尼赫魯,吳努都說他們走社會主義就說明了資本主義搞臭了。他們也借社會主義之名來騙人民了。 雖然很多國家反動派執(zhí)政(日本,土耳其等),但人民還是向往社會主義,還是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
三種力量: 共產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
社會主義陣營人口有十億人口(全世界27億);帝國主義陣營人口有4億人口; 民族主義國家人口有13億人口, 其中七億人口, 23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變成了獨立國家(經過斗爭后),6億人口正在向帝國主義進行斗爭要求獨立, 亞非, 南美大部分國家都屬于這一類。這部分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國家, 比較接近(當然可擁護)社會主義國家。 雖然有的國家的統(tǒng)治者是屬西方的, 但是廣大人民是屬于社會主義陣營的。美帝國主義的很多軍事集團首先就是控制的這種力量。
三種斗爭形勢( 世界的形勢變化就是斗爭)
1. 社會主義陣營同帝國主義斗爭是世界的主要斗爭形勢, 是世界范圍的階級斗爭, 實力政策, 戰(zhàn)爭邊緣政策的目的就企圖消滅社會主義,維持沒落的形勢。 而我們就革命, 就斗爭, 使廣大人民看清形勢, 讓他們國家可搞革命走社會主義道路。
2. 民族獨立運動同帝國主義, 殖民主義的斗爭, 亞洲, 南美洲, 非洲的力量。 美國的后花園—南美不安定,爆發(fā)了反美斗爭。 世界各國反對美帝國主義, 有的國家人民反對統(tǒng)治者獨裁, 但間接起的就是反對美帝國主義。 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反對帝國主義,就對我們有利,是我們的同盟軍, 是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些組成部分。
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重性, 受帝國主義壓迫,要獨立時有一定革命性; 但是到上面的反動本性就出來了(如納塞爾), 有一定力量時就暴露反動面目。就好一陣子, 壞一陣子, 這就是本質所在。 兩面性, 一會兒好, 一會兒壞。 這就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規(guī)律。
但是, 總的來說,同帝國主義矛盾很重。 矛盾大了靠東風,矛盾小了靠西方。民族民主主義就是一種階級斗爭,反對獨裁者本身就是一個階級斗爭, 但又是民族運動, 反對帝國主義。 但中立是不能進行下去。民族主義不能解決經濟問題, 經濟不發(fā)展, 人民不能吃飯,生活。 不能進行土地改革,就不能解決這問題。
3. 廣大人民反對戰(zhàn)爭販子進行冷戰(zhàn)的斗爭, 帝國主義存在一天,戰(zhàn)爭就要存在。 但我們要持久和平, 爭取和平進行建設。 我們的力量一強 ,戰(zhàn)爭的威脅就越小。
發(fā)展形勢是一高一低, 一起一伏。 亞洲的獨立, 再非洲,現(xiàn)在又轉到美洲。 總的形勢是高漲的, 規(guī)律是哪里有壓迫, 壓迫越重, 形勢發(fā)展就高; 壓迫小了, 發(fā)展就低了。
二。 關于中印邊界問題:
實質上是 一個嚴重的階級斗爭, 是國際范圍的階級斗爭。 西藏和平解放后, 作為我國領土的一部分, 西藏85%的人要求改革。 進行改革, 對奴隸主改革。 廣大人民擁護共產黨, 心向著北京; 而少數(shù)的人卻反對共產黨, 毛主席, 同印度政府有聯(lián)系。 印度也反對西藏改革, 希望西藏長期落后。 但是在中國和印度中有一個緩沖地帶, 中國的影響不至于傳到印度。由于是國際范圍內的階級斗爭, 印度就想使西藏落后, 不使西藏改革。
國際資產階級(印度資產階級)怕中國強大, 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 現(xiàn)在西藏很快要改革, 奴隸制的西藏很快就 改革成社會主義的西藏。 西藏事件是壞事, 也是好事, 掃走了垃圾, 而印度卻背上了達賴的包袱。達賴兩萬多人要吃, 要搶, 對印度很大的威脅, 成了包袱。 而印度卻由于它的反動本質爆發(fā)了中印事件。 尼赫魯本人也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一方面不拒絕會談;一方面又企圖保持緊張局勢, 不使局勢緩和, 搞民族沙文主義。
目的為 1.消弱中國建設在印度人民中的影響。 消弱中國影響, 人民也能看出誰是真社會主義, 誰是假社會主義。 中國對印度影響很大(中國農業(yè)展覽館等),2. 經濟有問題, 工業(yè)完不成, 農業(yè)糧食不夠,就想向美國伸手,挑起事件而得美援。 3. 打擊印度共產黨, 并企圖控制,不使共產黨發(fā)展(喀拉邦的發(fā)展, 共產黨勢力大)。目的就是一箭三雕,企圖 保持目前形勢, 不敢擴大, 也不敢解決問題。
人民對政府很不滿, 右派對尼赫魯也不滿。 尼赫魯從英國學得方法, 不敢解決邊界問題, 企圖轉移人民的目標, 而印度人民卻對邊界事件不感興趣, 要吃飯, 企圖轉移國內階級斗爭的目標。
中緬問題的解決是外交上的一大勝利, 為邊界問題打開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說明以友好態(tài)度很容易解決邊界問題。
三。 關于印尼問題, 華僑問題
經濟上的恐慌, 物價飛漲, 不想辦法沒收大帝國主義財產, 不敢把壟斷財產收回國有, 人民不滿, 經濟下降, 就搞華僑。主要問題土改不搞,就搞了華僑, 摧毀華僑經濟。 但是印度尼西亞的經濟中間層給切斷了,一方面也影響了華僑生活。 這樣反而使物質缺少, 物價飛漲, 華僑搞的小商業(yè)不是有關它的經濟命脈。 影響它的經濟命脈的是大壟斷資本, 但是它不敢搞。
第二個目的是狹隘的民族主義, 排外,對華僑不滿。 解決它的內部矛盾, 煽動排外情緒解決對內不滿, 打擊共產黨勢力和進步力量和獲得美援 。印尼共產黨是印尼第一大黨, 有900多萬張選票。 右派反動勢力想借這個勢力使蘇加諾下臺。 我們就派船去接華僑, 自己種橡膠, 在海南島開辦橡膠園。 他們認為我們人口多不會去接, 但我們卻勞動人少,就接回華僑。 從這里也可看出中立國家的本質。 人民會感到中國對, 中國是友好國家,是很好的事情。 在人民中間暴露了蘇加諾, 尼赫魯?shù)恼鎸嵜婺浚?所以是很好的事情。采取有團結有斗爭, 團結進步革命的方面, 斗爭反動的方面。有理, 有利, 有節(jié), 有很大說服力。 有理由, 有利于我們, 有節(jié)制, 不大罵,是君子, 不是小人。
對印尼只講有勢力的集團而不提蘇加諾。 對尼赫魯也留了后路的政治斗爭。 就這樣, 不能性急, 有團結, 有斗爭。這是外交的方式。
總之, 形勢一天天好, 帝國主義一天天爛, 壞事就成好事。 這些國家的人民要面包 ,要革命, 這是趨勢。
四。 學校形勢: 取得了很大成績。 半月籌備, 一年半建成這所大學, 成績不小, 但還有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 則不能前進了。在發(fā)展過程中, 一定有很多問題。 這次被評為紅旗單位, 要鼓足干勁, 力爭上游, 不斷革命, 不斷前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