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日前在一份調查報告得出結論,多年來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審訊恐怖分子時使用“強化審訊技術”,隱瞞了刑訊手段的殘酷程度,而夸大嫌疑人及其口供的價值,甚至弄虛作假,將嫌疑人在未受刑時的關鍵口供包裝成刑訊后的“重大收獲”。
這份長達6300頁的調查報告是迄今對中情局“黑獄”和“秘密審訊項目”的最全面評估,目前尚屬機密,但一些國會人士和閱讀過的政府官員對《華盛頓郵報》、美聯社等媒體匿名透露了報告內容。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可能隨后向奧巴馬報送一份長達400頁的報告概要,并要求解密報告內容。該報告最終向公眾公布,可能還需要等幾個月的時間。
調查報告基于中情局羈押的數十名恐怖分子嫌疑人的詳細卷宗得出結論,“強化審訊手段”并未收獲多少重要情報。中情局曾反復向司法部和美國國會表示,其秘密審訊項目能收獲特殊的、不用刑則無法得到的情報,這些情報幫助中情局“挫敗了多起恐怖計劃,挽救了數以千計的生命”。報告認為,中情局的說法不實。
“9•11”恐怖襲擊后數月之內,中情局就啟動了“秘密審訊項目”,在全球多地設立秘密監獄,對抓獲的恐怖分子動用包括水刑在內的“強化審訊技術”。面對國際國內壓力,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入主白宮后實施“新政”,下令關閉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中情局“黑獄”。美國國會調查人員認為,水刑、剝奪睡眠等酷刑在追捕基地頭目拉登過程中沒有提供關鍵證據。審訊人員通過酷刑,最多只是在證實一些此前已經掌握的信息。“9•11”主謀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在被拘押期間被實施183次水刑。哈立德知道“基地”組織一名通訊員的真實身份,但參議院報告認為,中情局獲得的這一信息并不關鍵,哈立德既未透露通訊員的作用,也并未提供此人的真實名字。
調查報告發現,在一些案例中,即使分析人員認定嫌犯已無情報價值,中情局官員仍下令繼續用刑。除了臭名昭著的水刑和不許嫌犯睡覺外,中情局使用的另外一些刑訊手段也在此次調查中曝光。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謝赫•穆罕默德的外甥阿齊茲•阿里2003年在巴基斯坦被捕,后被移交中情局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附近的一座秘密監獄,拘押期間,阿里曾被審訊人員把頭按入冰水桶中,直至其呼吸困難。刑訊人員還反復用“棍狀物體”擊打阿里,并將其頭部朝墻上猛撞。
調查人員在審閱一些解密文件后發現,中情局內部對這一審訊項目也存在分歧。一位雇員因為無法面對刑訊手段的殘酷,離開了其供職的位于泰國的一座秘密監獄。一些讀過報告的官員對此間媒體表示,報告披露的最大問題其實并非酷刑,而是中情局在為其秘密審訊項目辯護過程中弄虛作假,誤導司法部和國會。中情局總部高級官員的說法與低層官員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出入很大,比如對基地組織成員阿布•祖拜達的審訊。祖拜達于2002年在巴基斯坦被捕,其所透露的幾乎所有情報均由聯邦調查局前探員阿里•索凡在巴基斯坦的一家醫院獲得。在移交中情局后,祖拜達被83次動用“強化審訊技術”,但未能提供與恐怖威脅有關的關鍵信息。索凡獲得的情報線索在經層層上報到美國情報部門高層、司法部、國會的過程中,被包裝成中情局“強化審訊技術”的成果。
美國參議院調查認定,中情局對另一名基地成員哈桑•古爾提供的線索也進行了類似包裝。古爾是深受本•拉登信任的“信使”,他在被伊拉克庫爾德當局審訊期間提供了關于拉登在巴基斯坦住處的關鍵信息。在轉至中情局設在羅馬尼亞的黑獄后,古爾只提供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中情局最后把兩個審訊階段的情報收獲混為一談,再次歸功于“強化審訊技術”。
目前,中情局以未看到報告的最終版本為由,對報告內容不予置評。一些中情局官員私下對媒體表示,報告存在“事實性錯誤”,一些結論“被誤導”。《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美國參議院的這份調查報告有可能加劇中情局與聯邦調查局之間的長期不和。中情局人員認為,報告反映了聯邦調查局對中情局的偏見。該報告的一個主筆是前聯邦調查局分析師,而調查組的工作也部分依賴聯邦調查局的文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