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證實:美雇傭兵與烏克蘭共同對抗烏民間武裝
法國《觀點報》5月11日報道稱,據德國媒體《星期日圖片報》消息,一家美國公司組織約400名雇傭兵在烏克蘭協助烏克蘭軍隊及警方共同對抗烏克蘭民間武裝分子。相關消息顯示,在斯拉維揚斯克,美國雇傭軍協調并指揮對抗烏克蘭武裝力量的游擊行動。
據報道,這400名雇傭軍同為美國著名雇傭兵組織兼保安服務公司Academi(原名美國黑水)工作。
德國《星期日圖片報》提到,早在數周之前,俄羅斯就揭露了美國雇傭軍與烏克蘭政府軍聯合作戰的事實。但在3月中旬,美國駐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大使否認了這一說法。
不過,報道指出,日前,德國媒體《星期日圖片報》又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及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幫助基輔結束烏克蘭東部的暴亂,并進行有效的安全部署,但并未直接介入沖突。
俄:美一手導演烏克蘭危機 制造歐洲新冷戰
俄專家認為,當前的烏克蘭危機是美國在幕后一手導演和推動的,意圖制造烏克蘭危機和混亂,誘使俄羅斯對烏進行軍事干涉,離間俄歐關系,引發俄歐矛盾和對立,最終在歐洲大陸導致新冷戰。
近年來美國國力下降、軍費開支大幅縮減,北約成員國合作積極性下降,尤其是俄歐關系發展順利,使美全球戰略受到壓制。為重新樹立世界領導地位,美企圖在歐洲挑動俄歐對立,恢復北約活力。
俄國家戰略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列米佐夫5日稱,不排除美國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與基輔新政府開展的磋商能夠證明美國將俄羅斯拖入與烏克蘭的局部戰爭的計劃,以便隨后借基輔之手與莫斯科對抗。
列米佐夫認為:“他們(美國)無疑站在基輔一邊,他們的任務是舉行總統選舉,確保新政府對國家的控制。這可以說只是冰山一角。與此同時,不能排除將俄羅斯拖入軍事對峙的隱秘計劃,這對美國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附:烏東南獨立公投結果公布將加劇亂局
來源:中國青年報
5月11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舉行了地區地位的全民公投,公投結果不出外界預料,投票中兩地支持獨立的居民都超過了九成。但烏克蘭基輔當局和美歐當天隨即發表聲明不承認公投的法律效力,而且就在公投舉行的同時烏政府繼續在東部斯拉維揚斯克等地展開針對當地民兵武裝的“懲罰性”行動。
美歐及烏克蘭政府不承認公投結果
12日,“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馬雷欣在新聞發布會上聲明說,根據公投統計結果,96.2%的選民支持獨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利亞金12日對外宣布,公投的投票率為74.87%,超過90%的選民對該地區獨立投了贊成票。
兩個州提交公投的問題內容相同,即“您是否支持關于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國家獨立的決定?”早前,據盧甘斯克州人民組織協調人杰列科向俄新社透露,投票結束后可能作出關于成立盧甘斯克“獨立人民共和國”的決定。
烏克蘭“東南”軍新聞秘書尼基金12日向俄新社記者表示,“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打算向聯合國申請承認其獨立。他說:“我們準備向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申請承認。”
烏克蘭外交部11日晚針對東南部進行的所謂“獨立公投”發表聲明稱,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周日舉行的全民公投結果對烏克蘭領土完整和國家體制不會有法律影響。烏克蘭外交部斷言,地區大部分居民沒有參與投票。12日,烏代總統亞歷山大·圖爾奇諾夫聲明稱:“這是宣傳性質的鬧劇,除了組織者將為此承擔責任外,不會具有任何法律后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11日表示,美國認為烏克蘭東南地區的全民公投不合法,不打算承認其結果。美國福克斯(Fox)電視公司援引普薩基聲明報道,“如果這些公投舉行,那么這違反國際法并破壞烏克蘭的領土完整。美國不承認這些非法全民公投的結果”。
歐盟外長新聞秘書瑪雅·科斯亞奇克12日向路透社表示,歐盟認為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周日就各自地位舉行的全民公投不合法,不承認其結果。歐安組織輪值主席伯克哈爾特12日表示,“昨天在烏克蘭東部一些地方舉行的公投與烏克蘭憲法不符,因此是非法的,這是一種挑釁行為”。
重演“克里米亞”腳本可能性不大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2日回答《生意人報》記者提問時表示,俄總統普京將根據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地位公投結果決定自己對公投的態度。“總統的決定是什么,這很難預測。”他補充說。
克里姆林宮新聞局12日發布消息說:“莫斯科尊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人民在公投中所表達的意愿,同時基于公投結果將通過文明方式進行實施,不采取任何暴力,而是通過基輔當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三方對話。為了實現這種對話,我們歡迎任何調停的努力,包括通過歐安組織。”
俄專家認為,烏東南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獨立公投如期舉行并取得“意料之中”的結果,表明當地居民對基輔當局的不信任,但這些地區不太可能按照“克里米亞”的腳本加入俄羅斯。不過公投結果體現出的民意,以及當地或在公投后正式宣布獨立,將迫使基輔政府加快對東南部的清剿力度,確保5月25日總統選舉前穩定東部局勢,保證選舉順利舉行,這勢必導致烏東南部局勢激化。
俄社會院成員馬克西姆·格里戈里耶夫12日發表聲明稱:“舉行全民公投的事實本身和參加投票的人數很重要。因為這表明,烏克蘭東部地區居民對基輔政府極端不信任。”他還表示:“我們知道,個別地區收到信件稱舉行公投的學校是恐怖分子基地,即使考慮到這種壓力,公投依然舉行,而且取得了這樣的結果,這證明了烏克蘭目前的內戰狀態。”
俄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長、支持軍事改革基金會主席帕維爾·佐洛塔廖夫表示,烏克蘭不會發生全面內戰,但流血事件還將繼續。佐洛塔廖夫認為:“現有政權不經過流血沖突不會下臺,雖然已經流過血了,但可惜不是最后一滴血。”
烏克蘭危機根源是俄美戰略對立
俄專家認為,當前的烏克蘭危機是美國在幕后一手導演和推動的,意圖制造烏克蘭危機和混亂,誘使俄羅斯對烏進行軍事干涉,離間俄歐關系,引發俄歐矛盾和對立,最終在歐洲大陸導致新冷戰。近年來美國國力下降、軍費開支大幅縮減,北約成員國合作積極性下降,尤其是俄歐關系發展順利,使美全球戰略受到壓制。為重新樹立世界領導地位,美企圖在歐洲挑動俄歐對立,恢復北約活力。
路透社2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長恰克·黑格認為,北約歐洲成員國應該因烏克蘭事件增加國防支出。路透社援引美國防部公布的黑格談到北約時的話語片段報道,“我們應該看到北約所有成員國需要增加的財政義務”。美國務卿約翰·克里上月29日也發布類似聲明,呼吁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預算。美國的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而在北約其他成員國中,只有英國、愛沙尼亞和希臘的國防開支超過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
俄國家戰略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列米佐夫5日稱,不排除美國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與基輔新政府開展的磋商能夠證明美國將俄羅斯拖入與烏克蘭的局部戰爭的計劃,以便隨后借基輔之手與莫斯科對抗。此前德國《圖片報》援引德國強力部門消息人士的話報道了有關數十名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雇員為烏新政府提供意見的消息。報道指出,美國情報部門特工根據美國政府的指示幫助基輔政府結束該國東部騷亂,并建設有工作能力的烏強力部門。
列米佐夫認為:“他們(美國)無疑站在基輔一邊,他們的任務是舉行總統選舉,確保新政府對國家的控制。這可以說只是冰山一角。與此同時,不能排除將俄羅斯拖入軍事對峙的隱秘計劃,這對美國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此前,美國中情局局長約翰·布倫南4月訪問基輔引發外界猜測。訪問在秘密情況下進行,美國政府沒有立即承認他確實去過基輔。在布倫南結束訪問后第二天,被烏議會任命為烏克蘭代總統的亞歷山大·圖爾奇諾夫表示,烏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決定因該國東南部事件啟動大規模反恐行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則對此解釋稱,中情局局長訪問別國是慣例,布倫南沒有向烏克蘭新政府提供舉行戰術行動方面的支持。
俄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烏克蘭基輔政府是在美國的授意下行動的,完全不顧俄羅斯的利益和示好,這只能導致形勢惡化并滑向內戰。俄總統普京7日在莫斯科同歐安組織輪值主席伯克哈爾特會面時釋放了俄的善意,俄從俄烏邊境撤軍,要求烏東南部聯邦化支持者推遲公投等。但并未收到烏臨時政府和美歐的善意回應,烏政府繼續在東部實施軍事行動,北約也無視事實拒絕承認俄軍撤離同烏接壤邊境地區,這只能讓俄在烏問題上的立場轉趨強硬,并使烏東南部與臨時政府失去談判空間,局勢惡化并朝內戰方向發展。
本報巴庫5月12日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