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維加大事記(二)
2014年2月19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CNN)網站發表文章,稱烏克蘭反政府示威者要求“終結亞努科維奇政權”,預示暴力和血腥程度將不斷增加。承認“美國確實對抗議者表示支持”,“反對派領導人與西方官員見面,要求他們予以更多支持”。認為“對烏克蘭人來說,歐盟協議象征著新未來”。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發表美國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你應該了解的烏克蘭》,說烏克蘭“夾在強勢俄羅斯與歐洲之間處境尷尬”。
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網站刊載《烏克蘭已經分裂》,說烏克蘭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一個危險的沼澤”,“目前烏克蘭政治舞臺上最積極、最強悍的外部玩家是歐盟和美國,它們非常希望大大提升烏克蘭精英的可控性,使其徹底擺脫俄羅斯,并在未來加入北約”。
俄羅斯《報紙報》刊載《全球政治中俄羅斯》雜志主編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沒有選擇也沒有未來——烏克蘭局勢空前危險》。烏克蘭面臨的是國內問題。獨立20多年沒有找到國家發展目標和方式這些基本問題的答案,但是它的統治集團卻“將國內民族建設的課題偷換成必須做出貌似決定命運的選擇——跟俄羅斯還是跟歐洲”。
烏克蘭曾經是蘇聯的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國,不僅是蘇聯的糧倉,而且被稱為歐洲糧倉,在全蘇各加盟共和國中,工程師比例最高、制造業和工程技術最發達,工農業總產值占1/5,煤產量占34%,鋼產量占42%,糧食產量占23%。特別是成為蘇聯軍事工業的基地。獨立后繼承蘇聯軍工企業3594家、職工300萬人,直接從事武器生產的700家、職工140萬人。繼承蘇聯航天工業的1/3、從業人數20萬,成為美國之外第二個獨立掌握超大型航空器制造的國家。繼承蘇聯唯一能夠建造航母的造船廠。獨立后正在建造的航母瓦良格號、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拆解變賣,瓦良格號以2000萬美元價格輾轉賣到中國。大型造船廠私有化,已經只能制造民用船只。烏克蘭也是蘇聯主要坦克、裝甲車研制和生產中心,1991年生產能力占全蘇30%。它的焊接工藝為航空航天服務,被認為是“世界高山仰止的圣殿”,有成立80多年的世界第一流焊接專業研究機構。
蘇聯解體,宣告獨立,原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克拉夫丘克,一變而為烏克蘭第一任總統。在整個這一地區的崩潰衰落中,烏克蘭墊底,列名原蘇聯所有加盟共和國的末位。獨立20年,經濟發展水平仍未恢復到1990年水平。1992年到1999年,國民生產總值下降75%,貧困人口占70%。國債每年上漲20%-25%。2012年,實際GDP相當于1990年的69.5%,人口減少,人均實際GDP相當于1990年的81.1%。2014年到期國債162億美元。政權不斷翻燒餅。腐敗叢生,貪官遍地,國家混亂和人民痛苦日益加深。原有的現代化工業企業輪番私有化,政治家搶先掠奪國家資財、成為寡頭,普通人工資和退休金不足養家糊口,大學教授要靠私車跑出租補貼家用。從蘇聯繼承正規作戰師的16%、空軍作戰飛機的17.2%,擁有核武器和各種現代化常規武器,軍隊號稱列歐洲第五。但是每年軍費只有20億美元,連排軍官工資只相當于哈薩克斯坦的士兵。軍紀廢弛,軍隊靠賣武器混日子,從步槍、機槍、導彈,什么都賣。
2014年2月20日
亞努克維奇和反對派領導人簽署由法國、德國、波蘭三國外長提交的“路線圖”,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特別代表盧金葉在文件簽字。文件旨在結束基輔中心的流血事件。西方媒體普遍看好這個協議,美國、德國均稱協議是對普京“當頭一棒”,將使烏克蘭“脫離莫斯科的懷抱”。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發表《烏克蘭是到該分裂的時候了嗎?》。
法國《解放報》網站發表《烏克蘭已進入內戰》,要歐盟向亞努科維奇施壓,烏克蘭“真正的反對派領袖”是尚被關押的錢總理尤利亞·季莫申科。
法國《費加羅報》刊文《基輔協議不會熄滅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意圖》。
2014年2月22日
烏克蘭議長辭職,得到西方支持的反對派領袖圖爾奇諾夫出任議長,宣布“表決通過”總統亞努科維奇“自動喪失職權”。釋放在押前總理季莫申科。開始清算原政府主要官員,宣告新政府成立,由他出任臨時總統,通緝亞努科維奇。
美國和幾個西方國家在第一時間承認這個新政府。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說,這個西方稱之為合法的新政權,不過是“武裝暴亂的產物”,莫斯科不能與那些“戴著黑面具、拿著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的叛亂者談判。亞努科維奇在一個電視臺稱,自己不會辭職。
德國《明鏡》周刊網站發表《經濟學家要求西方位基輔提供巨額援助》,說“援助必須與改革掛鉤。歐洲不能向無底洞里扔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