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是美國造成了烏克蘭民族分裂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拒絕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推遲公投的提議之后,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民間武裝力量決定公投如期舉行。也就是說,當地時間11日,兩州就要開始就自身的地位問題進行公投了。
公投前一天,兩州已經準備好公投所用的選票。11日,頓涅茨克州選民手拿選票上的問題是“您是否支持關于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國家獨立的決定?”盧甘斯克州的問題只是把其中的“頓涅茨克”改成“盧甘斯克”四個字。贊成還是反對,部分頓涅茨克市民已經拿定了主意。一位滿頭銀發的頓涅茨克老太表示會支持自治。
市民:我支持俄羅斯,也支持烏克蘭,現在烏克蘭民間輿論有分歧,但我個人更支持俄羅斯。
還有的市民表示,參加公投是為了表達對西方的抵制態度。
市民:我很樂意參與公投,作為公民,我想表達我的政治立場,烏克蘭主要的問題是美國的影響力,是美國造成了烏克蘭民族分裂。
烏克蘭東部公投結果出爐:90%支持獨立
烏克蘭東部親俄民間武裝力量在昨日的公投中贏得壓倒性勝利,主要地區的組織者稱,接近90%的投票者支持自治。舉行公投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脫離烏克蘭、今后并入俄羅斯的可能性增加。
有分析師認為,烏克蘭東部的政界與商界精英將利用公投結果要求獲得更大的自治權,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本地區擁有聯邦內部最大的權力。還有分析師預計,烏克蘭東部可能脫離烏中央政府,成為一個獨立但依靠俄羅斯支持的小國家。
在公投前,一支分裂武裝的領導者就表示,公投后會建立當地自己的國家機構和軍隊。不過,另一領導者說,投票只顯示出烏克蘭東部希望自行決定是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
公投前晚,烏克蘭臨時政府呼吁東部民眾抵制公投,警告公投將導致經濟混亂。公投當天,烏臨時政府外交部稱公投“違法非法”,當地僅18%的居民支持獨立,70%都擁護聯合政府。烏內政部長斥公投為犯罪的鬧劇,選票“浸透鮮血”。烏臨時政府的一位官員還說,公投地區三分之二的居民并未參與。
美:不承認公投結果,威懾讓俄付出更大代價
新華網華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11日表示,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當天舉行的公投意在“進一步制造分裂和混亂”,美方不會承認公投結果。
普薩基敦促俄方恪守4月17日在日內瓦會談中所作出的承諾,并堅守普京本月7日所發表的聲明。她重申,如果俄羅斯領導層繼續破壞烏克蘭東部穩定,擾亂烏克蘭定于5月25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美方將迅速讓俄羅斯付出更大代價。
五角大樓8日宣布在波羅的海舉行三場軍事演習以應對烏克蘭危機,其中美國與愛沙尼亞共同參與的“春天風暴”(Spring Storm)演習已于本周早些時候開始。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沃倫8日宣布這一消息。他表示,美軍已派出41名軍人參與“春天風暴”演習,美軍作戰部隊將與愛沙尼亞軍方一起訓練。未來兩個月內,美國還將與北約盟友舉行“火焰之劍”(Flaming Sword)和“亞美斯”(Namejs)兩場演習,美軍將派出140名軍人參加“火焰之劍”演習。
沃倫說,除連續進行三場演習外,美軍還將與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芬蘭、挪威和瑞典等國軍隊進行交流與聯合訓練,提高與北約盟國合作的戰術水平。
德法:呼吁烏克蘭各地區承諾放棄使用暴力
中新社電,法國總統奧朗德結束德國訪問時,德法兩國發表聯合聲明,稱東烏克蘭的幾座城市11日舉行公投不合法,各方應保障本月25日進行的烏克蘭大選。
據新華社電,德法兩國領導人10日在德國北部施特拉爾松德表示,烏克蘭總統選舉對地區安全與和平具有重要意義,烏克蘭國內各方應進行和平對話。
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天與到訪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就烏克蘭局勢召開新聞發布會并發表聯合聲明。聲明說,定于本月25日舉行的烏克蘭總統選舉對于穩定局勢意義重大。如果選舉不能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烏克蘭穩定將不可避免地被進一步破壞,德法將在此情況下采取必要措施。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
“如5月25日烏克蘭未成功進行大選,我們會準備對俄進一步制裁。”
默克爾未明示哪些制裁,但外界普遍預計德國此后會支持經濟方面廣泛制裁。德法聲明也提到,兩國領導人確認會聯合行動,與歐盟政策一致。
歐盟昨日也宣布東烏克蘭公投不合法。雖然歐盟可能最早今日就公布最新的對俄制裁,但路透報道指出,歐盟還不愿完全影響對俄貿易關系,制裁將只是較溫和的措施。
聲明還呼吁烏克蘭政府與國內各地區代表盡快于25日前進行對話,并承諾放棄使用暴力。聲明對不久前烏克蘭東部幾座城市的暴力行為造成人員傷亡深感遺憾,呼吁各方放棄使用武力及煽動性行為,要求在本月15日之前由歐安會監督解除非法武裝力量的武器。
德法兩國要求俄羅斯作出明確姿態,減少在烏克蘭邊界地區布軍,敦促俄羅斯總統釋放出更多能夠消除沖突的信號。
默克爾在發布會上說,俄羅斯及俄總統普京為緩和烏克蘭局勢作出了努力,包括建議烏克蘭東部一些地方推遲舉行公投。她表示,希望普京為促使局勢降溫“釋放出更多信號”。奧朗德則表示,雙方的聯合聲明旨在推動各方進行政治對話。
德國外長:烏克蘭局勢是二戰后最困難外交危機
新華社電 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9日在柏林出席一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紀念活動時表示,反思歷史是必要的。
施泰因邁爾說,理解是外交的基本條件。若想要解決矛盾,就要相互理解,“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通過別人的視角來看世界”。他說,當他回看1914年這段歷史時,當時外交的失敗令他震驚,因為它未能達成理解和共識。“正因為如此,反思歷史是必要的”。
“一戰開始后的100年,我們在我們的土地上實現了一個依靠和解和友好鄰國關系而建立的和平秩序,這份歐洲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對我們的極大鼓勵”。不過,施泰因邁爾指出,目前的烏克蘭局勢是歐洲自二戰結束以來面臨的最困難的外交危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