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親俄人士措手不及的表態:普京呼吁推遲公投
俄新社8日報道稱,烏克蘭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人民委員會決定不推遲定于5月11日就地區地位的全民公投。
法新社報道稱,普京此前一天呼吁烏克蘭東南部這兩個州推遲舉行本周日的全民獨立公決,以便為進行對話創造必要條件,此番表態令這兩個州的親俄人士措手不及。《華盛頓郵報》報道說,8日在頓涅茨克,人們對于普京的聲明頗為不解。
普京是7日在莫斯科同歐安組織主席、瑞士聯邦主席伯克哈爾特會晤后召開記者會時做此番表態的。普京向外界透露,西方“總是擔心烏克蘭邊境附近的俄羅斯軍隊,他們已經被撤走,現在在定期演習的靶場”。普京表示,烏總統選舉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如果烏克蘭公民都不清楚,在大選后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的話,大選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俄羅斯《觀點報》8日引述俄獨聯體國家研究所學者扎杜林的話表示,這并不表明普京承認烏大選,而只是表示希望在大選前沖突雙方達成協議,共同選出新政權。扎杜林認為,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表態意味著“隧道的盡頭出現了曙光”。英國《獨立報》稱,普京的發言人此前一天還說“總統選舉是荒謬的”。而且在這一180度大轉彎的同時,俄外交部警告將不會與恐怖主義分子對話。
分析人士:普京希望避免戰爭
普京服軟了?是因為俄經濟受到美歐制裁的嚴重威脅嗎?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8日接連拋出疑問。
“普京在討價還價。”俄羅斯《晨報》8日以此為題分析說,普京有關烏克蘭的講話讓支持對俄實施強硬措施者失去了對俄實施第三輪制裁的理由。基輔政府也做出了積極回應,釋放了頓涅茨克州長庫巴列夫。如果公決舉行,可能成為烏克蘭真正分裂的一個決定性步驟。俄羅斯的目的不是要占領烏克蘭的領土,只是不希望烏克蘭未來政權加入西方或北約。
《紐約時報》分析說,莫斯科越來越覺得,烏克蘭的局勢正在快速接近南斯拉夫1991年的局勢。普京做出如此表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擔心烏東南部暴力擴大以致其無法控制。此外,在反對派控制的地區搞脫烏獨立必然是一邊倒的投票,也缺乏可信度,公投結果出來反限制了普京的退出策略選擇。
《華盛頓郵報》8日稱,普京可能也在努力尋找避免在烏克蘭東部局勢進一步惡化時向烏克蘭派兵的辦法。《紐約時報》稱,多數俄羅斯分析人士認為普京希望避免戰爭,并且表示對烏克蘭的小規模武裝入侵不足以解決此次危機。相反,它很可能會發展成一場歷時長久、傷亡慘重、代價高昂的艱苦戰爭,損害他憑借兵不血刃吞并克里米亞贏得的聲望。報道援引俄羅斯“生意人”電臺評論員康斯坦丁·埃格特的分析說,這一次不可能兵不血刃,而是一場真正的老式戰爭。
好戰民族主義在歐洲抬頭
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5月8日電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周四表示,導致納粹意識形態出現的好戰民族主義再度在歐洲抬頭。
普京會見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白俄羅斯領導人時表示:“那種曾經導致納粹意識形態出現的好戰民族主義又在一個地方或在另外一個地方抬頭。”
德國媒體大量的戰爭宣傳是德國軍國主義回歸最明確的信號之一。保守的德國世界報和法蘭克福日報,自由派的《德國南方人》和《時代周報》以及green taz 報紙都發出了大量強烈要求增強軍備并且對俄羅斯采取更強硬手段的文章。
普京VS德外長:最終還是去了克里米亞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8日透露,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私下問過普京是否會前往克里米亞參加閱兵式。施泰因邁爾表示,普京如果前往,將是首次視察加入俄聯邦后的克里米亞,“局勢將變得更加復雜”。不過,施泰因邁爾稱贊普京發出了“建設性聲音”,稱在雙方新近的一次通話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將重新考慮是否參加克里米亞舉行的軍事儀式。普京原計劃于9日前往克里米亞參加二戰結束紀念日。
《金融時報》稱,施泰因邁爾保持著與拉夫羅夫的接觸。在德國政府內部,普京的妥協被認為是德國撮合莫斯科和西方對話的果實。
不過普京9日仍舊抵達克里米亞,預計將出席塞瓦斯托波爾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69周年和從德國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解放70周年慶祝活動。
這是3月克里米亞全民公投后加入俄聯邦以來,俄羅斯總統首次到訪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
烏克蘭臨時政府9日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抵達克里米亞進行訪問提出抗議。
烏克蘭外交部發布聲明稱,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未經批準,于9日訪問被俄羅斯臨時占領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市,烏克蘭表示強烈抗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