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巴利是塞拉利昂北部一個區,60個村莊、居民1.3萬人,當地人原本過著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但現在這種生活已被瑞士阿達克斯能源公司打破。阿達克斯能源公司在邦巴利建立的生物能源廠剛剛投產,所產乙醇全部出口歐洲,而給邦巴利人留下的卻是流離失所和環境污染帶來的痛苦。有媒體日前報道稱,歐洲生物燃料公司控制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600萬公頃土地,給當地人帶來了巨大苦難。
雖然歐洲委員會稱不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進口生物燃料,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捷克布拉格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此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01—2011年,全球報告的土地交易總量為7900萬公頃,非洲就占到5070萬公頃,主要投資國來自歐美,歐非間的經貿協定為歐洲毫無顧忌地兼并非洲土地提供了機會。據悉,西方政府和公司近來在非洲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并已引起一定恐慌。近日有報道稱,非洲國家對外國公司和政府兼并土地已拉響警鐘。一些媒體標題已顯得非常刺眼:《非洲第二次圈地運動已啟動》《新殖民者醞釀追求自身糧食安全》等,尼日利亞農業部長阿德希納說,“這是令人擔憂的趨勢”。
英國《劍橋》雜志最近一份報告稱,過去10年埃塞俄比亞已同意800多家外國公司的農業項目,截至去年年底,埃塞俄比亞計劃安置150萬因土地兼并或開發而無家可歸的人,幾乎相當于全國人口的2%。過去5年,利比里亞幾乎賣掉其國土的1/3。去年,莫桑比克與日本簽署雙邊投資協定,日本政府租賃莫桑比克1400萬公頃農業用地,目前已有上百萬人被強制驅逐。
西方政府和公司不僅兼并非洲土地,而且還以破壞性方式參與非洲的糧食系統,危及非洲糧食安全。最典型的是大米,現在外國大米已成為非洲人喜愛的糧食,為此,非洲每年不得不花費大量,這不僅沖擊了本地大米市場價格,而且改變了非洲長期以來形成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引起巨大連鎖反應。
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商品交易商、食品工業制造商和零售商已全面控制非洲食品的數量、價格和質量,控制土地僅是這個環節核心要素之一。單一種植方式正在取代非洲本地傳統農業實踐,耗盡地下水和豐富的土壤,污染了環境。而且,出口導向型農業進一步危及非洲的水供應,導致部分非洲地區因為爭奪水源局勢緊張。
南非標準投資銀行戰略分析師多納爾德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些大規模土地兼并已超越投資范疇,威脅到了非洲農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破壞了非洲生物多樣性,影響到非洲國家穩定和農業包容性發展,西方公司還將糧食運回國內或在國際市場出售,變相“剝削”非洲國家。《非洲辯論》報道稱,這些土地交易潛在地傷害了非洲國家提高國內糧食產量的努力,損害了非洲經濟增長的基矗
(本報約翰內斯堡5月4日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