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布蘭克梵恩一直努力傳遞其正面形象,但他治下的高盛帝國近來仍然麻煩不斷。我們知道高盛給希臘的木馬計,也看到了丹麥政府差點因與高盛的交易而倒臺,而最近利比亞又起訴了高盛,想要討回2008年的12億美元舊賬。
利比亞投資局在倫敦起訴高盛,而最近披露起訴文件首次描述了事件的全過程。在2008年初(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幾個月),高盛幫助利比亞做了12億美元的高杠桿投資,下注六只股票會在接下來的三年內上漲。利比亞的這些投資血本無歸。利比亞投資局稱高盛沒有解釋這些投資且拉高期權價格,導致利比亞方面完全未能理解交易的性質,而高盛在這些交易中賺取了3.5億美元的利潤。
接下來讓我們仔細看一下這些投資:
如果利比亞人當時能很好的理解自己的投資,他們會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在購買六只股票的三年期平價看漲期權。如果股價上漲,利比亞將賺取(高杠桿)利潤;如果下跌,利比亞將損失所有投資。
這六只股票分別是花旗、法國電力公司(Électricité de France)、桑坦德銀行、安聯、ENI(意大利原油公司)和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
這些投資基本上都同時包括一個遠期合約與一個看跌期權。利比亞的訴訟文件里稱這實際上相當于對這些股票的長期看漲期權。
下面就花旗的交易舉個例子:
利比亞在2008年1月針對花旗股票的交易使其相當于持有購買2230萬股花旗股票的期權,這些股票價值約57億美元。但只有到2011年初之前,這些股票的價值升至59億美元才能賺錢,因為利比亞支付了2億美元的期權費用。如果到期這些股票價值低于57億美元,那么利比亞將損失全部2億美元投資。
這筆交易包含一些保護條款。如果花旗股票在未來九個月內下跌,期權的行權價格可以下調10%。但即便如此,只有這些股票價值至少在51億美元以上時利比亞才能獲利。
事實上,當這些期權到期時,這些股票的價值是:1億美元!
基本上利比亞的投資幾乎血本無歸,08年的金融危機重創了這些股票,尤其是金融股。如果利比亞當時購買的是股票而非期權,那也不至于損失全部投資。
彭博專欄作家Matt Levine(他曾在高盛工作)稱這些交易非常愚蠢,他表示:
我此前曾假設這些交易都非常復雜,但(從訴訟文件披露看)實際上完全不是。
從利比亞的起訴文件看,利比亞主要的訴求認為:
1. 他們當初就不應該做這些交易,以及
2. 高盛出售的期權價格過高
Levine用彭博的工具對利比亞的投資做了一個粗略的測算:
利比亞認為高盛在這些交易中賺了3.5億美元的期權費。但Levine估計實際大概在1.28億美元,需要提醒的是,這些利潤是在交易達成之際就獲得的,并非整個交易期間的實現利潤。
當然,兩個數字都很大。不過相對于針對超過50億美元股票的三年期交易而言就不那么大了。而且這些都是高風險交易。高盛無疑會做對沖,但這些交易都是針對波動非常大的股票的買入期權。這也并非高盛希望做的交易。隨后發生的股市大幅波動也會讓高盛不那么好受。
如果從資本占用角度看,如果高盛為了維持這些交易,在三年期限內鎖定了52億美元的資金,那么其利潤率大概在0.8%-2.2%之間。考慮到這些都是高風險交易,這樣的回報率并不高。
當然,這筆交易背后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利比亞的訴訟認為高盛當時的北非銷售Youssef Kabbaj糊弄了他們。當時是高盛VP的Kabbaj在摩洛哥讓利比亞投資局的團隊很“歡樂”。
訴訟文件稱:
Kabbaj讓利比亞人覺得他是“自己人”(他在拜訪利比亞時經常帶化妝品和巧克力等禮品給利比亞人)。
Kabbaj的攻勢顯然很成功,直到2008年3月,當一些利比亞投資局的官員有幾天沒有聽到Kabbaj的消息時,他們打電話給Kabbaj詢問是否出了問題,Kabbaj還向他們保證沒問題。
利比亞的官員也曾對這些交易感到“困惑”
在利比亞投資局內部,在這筆交易執行前后也存在困惑。尤其是,直到2008年7月,利比亞投資局的董事和員工還弄不清楚這些交易是直接的股票投資還是某種類似股票的所有權,抑或完全是結構化的金融工具,并且沒有理解真實的倉位。
直到2008年7月初,一位澳大利亞律師才向利比亞投資局解釋了這筆投資的真相。
不只高盛 可能整個華爾街都“坑”過利比亞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上個月利比亞主權財富基金因2008年12億美元衍生品投資虧損起訴高盛集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早在2011年便展開了調查,近幾個月以來對于該案件的調查進入白熱化,不光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司法部亦介入調查,調查發現涉嫌誘導利比亞投資局的金融機構不止高盛,還包括其它一些大型銀行,對沖基金和私募機構。
據WSJ消息,包括瑞士信貸,法興銀行,摩根大通以及黑石集團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都遭到了司法部的調查,它們均涉嫌違反了1977年制定的《反海外腐敗法》,即涉嫌通過中間商向利比亞官員行賄,以此獲得牽頭利比亞投資項目的機會。目前司法部尚未披露調查內容,本站將持續關注并保持更新。
利比亞因出口石油而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而利比亞主權財富基金負責投資運作這些外匯儲備,金融危機前后,在美國政府鼓勵下,大量金融機構試圖接觸利比亞政府并吸引投資。利比亞國內因此催生了中間代理商這個行當,即利用本土資源代理美國金融機構與利比亞投資局進行談判,從中進行撮合,收取中間費,但除了中介費以外,這中間還可能涉及一些隱形針對利比亞政府的金錢行賄,這些中間人活躍在中東和倫敦地區,與金融機構的銷售人員進行接觸。
據悉,由于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卡扎菲與利比亞投資局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有相當多的中間人關系網是盤系在賽義夫周圍的。黑石集團就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聯系過利比亞的代理中間商,希望能夠獲得利比亞投資局的外儲投資,但最終談判沒能成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