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報道】有全球50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24日在荷蘭海牙召開。在外界眼中,這場以“防止核恐怖主義”為主旨的峰會尚未開始,其任務便發生重大轉移——奧巴馬要在會上打造反俄統一戰線,此行因此被稱為多年來美國總統對歐洲最重要的訪問之一。或許是因認定“見面也不過是爭吵”,普京選擇“待在家里”,峰會由外長拉夫羅夫代為出席,接納克里米亞入俄的工作則一刻也沒有停。而奧巴馬面臨的挑戰在于,他的任務表里不僅寫著“說服英法德”,還寫著“誘惑北京”,否則單憑西方無法實現對俄羅斯的真正孤立。中國會遂奧巴馬的心愿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此行除了召集G7峰會,還要幫安倍見到樸槿惠,而極力為兩盟友勸和的目的被法新社認定是在東亞形成應對中國的合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荷蘭為首站,開始了上任后第一次歐洲之旅。巴基斯坦《黎明報》說,相信布魯塞爾已然看清,中美誰才是歐洲真正的“新閨蜜”。
“孤立俄羅斯”成核峰會主題?
“俄羅斯又一次面臨全球孤立——那些暫時感到勝利榮光的俄羅斯人沒意識到,他們的國家將為此失去多少”,23日,以此為題的文章登上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作者是英國外交大臣黑格。英國廣播公司說,黑格用這種方式告誡普京,英國和它的歐洲盟友并未放棄外交解決(烏克蘭)危機,也沒打算與俄永久對抗,但面對莫斯科的“欺凌行徑”,歐洲國家絕不會戰戰兢兢。
黑格的“伐俄檄文”刊登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荷蘭的第二天,荷蘭新聞網稱,習近平的到來讓24日開始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迎來了第一位備受關注的貴賓。文章詳細介紹了為辦好這次旨在防止核恐怖主義的峰會,荷蘭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掩蓋了海牙核安全峰會的光芒”,法新社23日這樣形容突如其來的克里米亞變局如何改變了核安全峰會的主題。文章說,核安全峰會本是依據奧巴馬2009年提出的無核世界倡議召開,但因俄羅斯突然吞并克里米亞,奧巴馬此行成了多年來美國總統對歐洲最重要的訪問。峰會其間,奧巴馬要召集G7峰會,說服英法德等歐洲盟友強化對俄羅斯的孤立,用一道反俄統一戰線向莫斯科呈現“入侵烏克蘭的代價”。與此同時,他還要牽頭搞美日韓峰會,讓關系不睦的韓國總統樸槿惠與日本首相安倍有機會見面,原因是華盛頓不希望日韓因歷史問題的紛爭擾亂美國在東亞打造的盟友網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說,峰會后奧巴馬將訪問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會見北約領導人,到羅馬拜見教皇,并訪問沙特,“此行的主題是強調盟友與伙伴關系的根本力量與重要性”。
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俄羅斯問題專家庫津斯眼中,奧巴馬今日面對的局面與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相似,當時美國總統卡特從蘇聯撤回大使,呼吁參議院推遲審議美蘇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而奧巴馬至今無所作為,相比之下,卡特仿若匈奴王阿提拉般果斷強硬。援引這番言論的《今日美國報》說,奧巴馬在歐洲最需要做的就是拉攏盟友,尤其是開好沒有俄羅斯參加的G7峰會,這將成為其總統任內最重要的出訪之一。
“奧巴馬在海牙等不到普京”,《莫斯科共青團報》以此為題說,這是八國峰會首次在排除俄羅斯的情況下召開,而且討論的還是進一步反俄行動。核安全峰會開幕前,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克22日對記者說,“如果G8有空位,烏克蘭準備占據該位置”。在這種形勢下,普京拒絕出席核安全峰會,改由外長拉夫羅夫出席。
針對西方對俄實施制裁,俄國民經濟和國家行政科學院教授米哈伊連科表示,西方集團很不理性、盲目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的首領和主人——華盛頓。因此關于歐洲政治家的任何獨立性都無從談起。對美來說,歐洲不過是個籌碼,是其保持世界主人斗爭中的馬前卒。西方試圖以“嚴厲老師對待犯錯學生”的方式威脅俄羅斯,注定會給世界造成不穩定。【環球時報駐美國、俄羅斯、德國、韓國、日本記者 蕭達 柳直 青木 王剛 藍雅歌 本報記者 劉洋 陳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