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已經昏迷近八年的以色列前總理沙龍今日在特拉維夫一家醫院逝世,享年85歲。圖為2001年2月7日,沙龍在耶路撒冷哭墻的資料圖。
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外媒報道,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在當地時間11日去世,享年85歲。沙龍幾十年的軍事和政治領袖生涯使他成為以色列最強大的和有爭議的人物之一。也許與任何其他以色列領導人相比,人們對沙龍的欽佩和唾罵都是一樣的。
“唯一剩下的是沙龍。”——2005年,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形容沙龍是唯一一個能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和平協議的以色列領導人。
“一個英勇無比的人。一個出色的、歷史性的領導人。”——2006年沙龍中風后,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評價說。
“沙龍是第一個停止宣稱以色列有權擁有所有巴勒斯坦領土的領導人。”——巴勒斯坦評論員加齊·薩迪談以色列從加沙地帶撤軍。
“總理的工作改變了他。不僅是思想意識上的,還有人格上的。他曾是一個好戰好辯的人,突然間,他極大地克制住了自己,變得冷靜。”——以色列鴿派的梅雷茲黨黨首薩里德。
“這是一個恥辱。我絕對拒絕。”——沙龍在自傳中,表達對委員會的憤怒。
“不僅僅是薩布拉和夏提拉。他承認對阿拉伯人的罪行無處不在。他就是個屠夫。”——一名黎巴嫩男子在貝魯特難民營屠殺事件中失去了家人。
“那些不希望他成為軍事統帥的人讓他當上了國防部長,那些不愿意讓他當國防部長的人卻讓他成為總理。”——沙龍的知己、記者丹說。
“那里的人應該行動,應該奔跑,抓住更多的山丘,擴大他們的領土。在那里抓住的任何東西將是我們的,我們沒抓住的東西就會成為別人的。”1998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沙龍呼吁,在與巴勒斯坦人達成永久領土協議前,猶太人定居者應該盡可能占領更多的土地。
“如果在幾個月內巴勒斯坦人依舊堅持對中東路線圖持無視態度。以色列將撇開巴勒斯坦人,啟動單方面的安全步驟。”——2003年12月18日,沙龍介紹巴以停火的計劃,并放棄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區的定居點。
“他留下了巨大的政治混亂。我不記得以色列歷史上還曾上演過相同的場景。”——沙龍傳記作者本茲曼,強烈抨擊以色列單方撤出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部分猶太人定居點。
“他是獨一無二的人。我不知道還有什么人像他。”——沙龍的盟友、變革黨黨首拉皮德。
“他從來沒想過會帶來永久的和平,但他絕對在思考如何采取行動,以最后能獲得和平。”——沙龍首席顧問佩爾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