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制度危機與社會主義的未來
宋麗丹
自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國外共產黨就注意結合世界形勢密切關注危機的發展動向,同時研究和分析社會主義運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其研究成果和觀點主要以會議發言稿的形式在每年舉辦一次的“共產黨工人黨國際會議”這個平臺上向全世界發布。2011年12月9-11日,第十三次共產黨工人黨國際會議在雅典召開,此次會議由希臘共產黨主辦。超過100位來自59個國家、78個政黨的代表參加了大會。會議的主題是“社會主義才是未來!”議題包括:蘇聯反革命20年后的國際形勢及共產黨人的經驗;在資本主義危機、帝國主義戰爭的條件下發展階級斗爭,發展當前群眾斗爭和起義的任務;爭取工人階級及人民權利、加強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與反帝國主義陣線的任務;推翻資本主義及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國外共產黨均認為,當前危機是自1929年大蕭條以來資本主義制度最為嚴重的一次危機,它的實質是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矛盾的激化,而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是危機的核心所在。國外共產黨結合本國情況展示了此次危機的新特點,以及在資本主義制度危機提供的挑戰與機遇面前怎樣結合本國實際情況才能走向社會主義的未來。本文根據此次危機以來的第十次至第十三次共產黨工人黨國際會議的文件(尤其以第十三次會議的近70篇會議文件為主)匯總和分析了國外共產黨對危機及世界形勢的相關觀點。
一、當前危機的新特點
1.伴隨多重危機的資本主義制度危機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危機。各國共產黨對本國政府如何應對危機的情況介紹表明,壟斷資本尤其是金融壟斷資本通過各種手段把危機的負擔轉嫁出去。一是侵害勞工權益。資產階級竭力取消工人通過上百年斗爭取得的社會成就,包括取消集體談判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迫使工人接受惡劣的工作條件。緊縮政策實施后,各國勞動者的工資普遍下降。在盧森堡,緊縮政策已使盧森堡所有勞動者在2011年5-10月間的月工資下降了12.5%;2011年,英國家庭實際收入正在以近11%的速度下降,這是34年來的最大降幅。二是私人資本損失社會化和國際化。私人資本損失社會化是通過經濟危機“推動新自由主義進程尤其是基礎公共服務(如醫療保健、福利及教育部門)的私有化。這樣做將繼續把公共資金轉移到一小撮有權勢的私人手中”私人資本損失國際化典型的如美國“現在用印刷紙幣和貶值由其他國家持有的美元公債和美國國債的辦法來解決赤字”。這其實是通過美元霸權把經濟危機的損失國際化。三是廢除福利制度。聲稱福利社會是在培養懶漢,制造社會不公平,因此“‘福利社會’正在解體,人們必須自謀生路”。而曾經的福利社會標本--瑞典在“蘇聯解體20年間,瑞典福利社會被逐漸廢除,不久后它將壽終正寢”。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危機。資產階級應對危機的措施都是拿勞動人民開刀,這使資本主義信譽掃地,資本主義的“民主、平等、自由”備受質疑。在“占領華爾街”運動中,人們喊出了“不要再以民主的名義犯罪”“還權于人民”“納粹銀行華爾街”“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等口號,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國際關系的危機。“發達國家還欲將復興的成本轉嫁到‘發展中’國家,這主要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的多哈回合談判和氣候變化談判實現。”前者的實質是推動貿易自由化、取消出口補貼,利用發達國家的產業優勢取得貿易優勢;后者的實質是利用碳排放交易制造新的利潤來源,并壓制第三世界工業的發展,這必將加深南北矛盾,加劇南北差距,從而使世界局勢更為動蕩。
國外共產黨多數認為這場危機肇始于20世紀70年代。這場危機如果不是由于東歐經濟體的開放使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轉嫁危機緩解生產過剩的矛盾,早就發生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集團隨后通過科索沃和利比亞等多場戰爭不斷擴大對戰略地區和能源產地的控制,在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的同時也制造了越來越強烈的反抗和斗爭,無形中積累了地緣政治變革的因素,“資本主義危機在國際層面上強烈沖擊了各力量之間關系。一方面加速了美國的相對衰落,一方面加速了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的上升”,國際形勢走入新一輪動蕩。因此,“這場危機不僅是經濟的和金融的危機,而且是民主的、國際關系的和意識形態的危機。……接下來的幾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難以解決的環境危機將加重這個危機”。
2.國際金融壟斷資本進一步加強
從危機的救助對象來看,雖然工業資本同金融資本一樣同受危機打擊,但人們看到的是,政府用壓縮社會支出的辦法來救助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但是卻基本上不投入工業。
從危機的后果來看,“危機也極大地幫助了占統治地位的壟斷資本:通過壟斷國家組織清除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壟斷對手,無償接管對手最后的財產,可謂獲益匪淺”。
從控制力來看,“目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包含一系列因素:貨幣戰爭、帝國主義的內部競爭、壟斷資本統治的增強,尤其是銀行與金融機構建立起了更為直接和公開的、凌駕于政府之上的統治”。
從量上來看,“國際金融資本自1970年代生產過剩的危機肇始之初就已經發展得很強大了。到1980年代末,金融服務占經合組織成員國GNP約55%。到危機之后的2009年,金融衍生及債務工具在不受監控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總額達1500萬億美元,比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加起來還大30倍”。也就是說,危機發生一年多后,國際金融資本不僅沒萎縮反倒增強做大了。
這表明,金融資本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的壟斷地位經過危機都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3.新自由主義茍延殘喘,社會主義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拉美地區,‘社會主義’和‘帝國主義’這樣的詞在新自由主義絕對主導的1990年代幾乎從所有左派政黨和領導人的公開話語中消失了,中左政黨更甚。但‘華盛頓共識’造成的危害使拉美不僅出現了大量原住民、學生、工人和失業者參加的激進社會運動,還造就了數個大眾政府和起義。……關于21世紀社會主義的辯論,使社會主義問題開始是被一小部分人重新提起,到后來是被越來越多的黨派和領導人公開討論”。“社會主義”回歸南美政壇主流話語和2011年底成立的首個沒有美國和加拿大參加的拉美地區組織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表明,拉美地區力求完全清除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并在社會主義的靈感中尋求脫離帝國主義控制的發展道路。
在美國,“過去30年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也不過是加速了寄生性金融資本統治的崛起……它導致抵押品贖回權喪失(人們失去家園)蔓延,增加了失業和國家及地方預算危機”。2011年下半年爆發并向全球蔓延的“我們是99%”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明白無誤地表明,在美國新自由主義也難逃唾棄。
在歐洲,無論是希臘、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大罷工還是英國的騷亂都表明:“資本主義已經不再被宣稱為一種不可置疑的模式。新自由主義市場的思想在統治30年后,不再被認為是一種常識。”
在亞洲,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造成了更大的危害。“目前孟加拉國失業人口已經超過3000萬,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所謂的資助方指定的資本主義道路造成的貧困正在人群中制造嚴重的騷亂。”中國道路與西方道路的對比令世人矚目。比利時工人黨認為:“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中國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經濟關系使幾十個國家從西方帝國主義的控制下發展得更獨立是毫無疑問,而這對后者來說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削弱。”意大利共產黨人黨指出:“如果我們關注到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成功,怎么還可能說共產主義已經被歷史淘汰了?我們不同意中國強有力的崛起是由于所謂的‘皈依新自由主義’。”
在阿拉伯地區,盡管阿拉伯官方政權大都倒向帝國主義,但旨在加強反帝力量團結的阿拉伯左翼論壇在2010年下旬成立,其目的是為了“促進阿拉伯世界的發展,打破生產的依賴模式和對帝國主義的投靠”。
這次危機使社會主義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社會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即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的較量已經凸顯。
二、危機的最新動態
1.資本主義危機仍在惡化中
這種惡化表現為各國生產的持續下降和失業率(尤其是青年失業率)的持續上升。預計葡萄牙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將下降3%,其1000多萬人口中有約100萬人失業(15~30歲的年輕人失業率高達30%),120萬人是臨時工,超過2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下,情況還在惡化中;目前孟加拉國失業人口已經超過3000萬;在德國,25歲以下工作的青年中,超過一半從事的是不穩定工作。35歲以下的青年中2/3或失業或從事不穩定工作。
2.資本主義只能靠轉嫁緩解而不是根治危機
資本主義解決危機的方式不外乎兩種方式:一種是向內轉嫁,即采取緊縮措施。另一種是向外轉嫁,這種轉嫁又分為兩種:一是通過戰爭控制石油和戰略通道等資源、獲取重建合同從而獲益,如伊拉克和利比亞戰爭。二是通過在“中心國家和嚴重負債的邊緣國家之間建構一種結構性的債務關系,使財富大規模從邊緣轉移到中心”,如拉美等外債大國每年必須償付大筆貸款利息本金;也可以是美國這樣的債務國家利用美元霸權超發貨幣,稀釋中國等國家握有的巨額債權實現財富轉移。
3.德、法加緊推動歐盟一體化
瑞典共產黨指出,今天80%的瑞典法律出自布魯塞爾的決定。盧森堡共產黨認為,德國和法國的統治者要按它們的想法來塑造歐盟。德國軍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66年后現在又打算統治別的國家,以實現德國資本的利潤最大化,德國政府正在把它統治社會和經濟的模式強加給其他國家。比利時工人黨認為,德國利用危機要把德國(在擠壓直接和間接工資上成就的世界出口冠軍)強加給歐盟國家。歐盟的兩大強國德國、法國目前正在加緊推動歐盟一體化。
三、世界可能進入新的危機與革命的時代
各國共產黨認為,人類現在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艱難、最復雜多變的時刻。為了擺脫經濟及政治的整體性危機,帝國主義除了向勞動人民轉嫁危機,還加緊制造國際緊張形勢,目的只有一個,不擇手段地企圖“消滅”危機,對世界和平構成了嚴重威脅。丹麥共產黨認為,世界正走向新的危機和革命的時代。挪威共產黨認為,以色列政府決定授予總理內塔尼亞胡以核導彈攻擊伊朗的權利。這將很容易升級為全球范圍的大沖突--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精心打造干涉戰略。奧巴馬一克林頓的路線是力圖使歐盟、聯合國和北約更多地參與到北大西洋多邊主義中。這不是放棄直接的軍事干預(阿富汗、利比亞),而是以極大的靈活性利用經濟、政治和情報工具使敵對國家及政權從內部潰敗而重獲其控制力的企圖(如東歐的“顏色革命”);甚至加強對對于其統治來說是最重要國家的內部平衡的控制,出于這個原因,也會促進其“可控的”現代化進程(如埃及)。
資本主義國家軍費開支猛漲。即使是在盧森堡這樣一個袖珍小國,“現在的軍事預算比冷戰最嚴重的時期還要高出許多倍”。各北約成員國“將被要求增加軍費開支”。
美國緊鑼密鼓的戰爭準備。美國2008年10月在非洲成立了用于指揮全球作戰的第六個戰區司令部,并在美國的后院拉丁美洲“重啟第四艦隊,加強哥倫比亞的美軍基地,發動洪都拉斯政變和厄瓜多爾未遂政變,并讓古巴處于不斷加強的壓力之下”。
加緊建設意在使俄羅斯核威懾失效的歐洲PRO導彈防御系統,逐步以武力包圍俄羅斯從而威脅世界和平和安全。
“大中東計劃”的實施。“該計劃是為了奪取阿拉伯世界及中東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包括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塞浦路斯之間的三角海域),掌握阿拉伯世界的海域、航道和地緣政治地位。”
美國包圍或遏制中國的計劃正在進行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反復強調,對北美領導地位真正的、長期的威脅……是中國。”因為中國的發展威脅到美國對世界尤其是對亞非拉地區的絕對控制。與緬甸恢復關系是美國對中國戰略合圍的一部分。美國在阿富汗和巴勒斯坦的戰爭,爭取到印度和緬甸的支持,在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建立順服的政權控制了中國的西側翼。在中國東側翼,美國近來升級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以圖在中國邊界的朝鮮建立軍事基地。美在韓國、日本、關島和迪戈加西亞島都有軍事基地。美國被迫從菲律賓的軍事基地撤出,但美國軍艦不時訪問菲律賓,與菲仍為緊密盟友。美國正在亞太地區籌備新戰爭,有可能是核戰爭。
四、社會主義才是未來
1.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恰逢其時
這場危機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驟雨把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偽裝打得七零八落。“資產階級民主在資本處于危機時便會被截頭去尾以滿足資本需要,這一點越來越公開和露骨。這是資產階級民主重要的意識形態缺陷。……資本主義缺少民主及其盡力限制和縮小人民的選擇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共產黨要“通過階級斗爭進一步發展階級意識”。“現在是不能采取中庸立場的時代了,因為這種中庸不代表工人階級政黨的獨立性,而是要與代表主流的意識形態--不過是統治階級的立場而已--公開決裂。”也要“對社會和階級意識形成的問題進行嚴謹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抵消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我們階級的影響,并對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唯一替代,是對資本主義的不可避免的、值得的替代作出靈活的和令人信服的解釋。簡單地重復‘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不夠的”。
丹麥共產黨指出,歷史的車輪再一次向左轉,這一轉向再一次在歐洲發生。資本主義內部矛盾的積累爆發了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我們曾對此作過預測,但沒有人相信。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能看到共產黨人的分析是正確的,世界正走向新的危機和革命的時代。”
2.如何走向社會主義
雖然危機對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總體而言是一種機遇,但國外共產黨對形勢大多保持了清醒的判斷,認為“反抗資本主義的客觀條件正在成熟,但爭取社會主義替代的主觀條件和愿望還很薄弱”。一是階級意識的低下。人們雖然對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清醒認識,但是多年來“所謂的‘社會伙伴關系’政策達到了統治階級想要的結果……盧森堡共產黨對現狀的分析表明,盧森堡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是自”二戰“末期以來最低的時期”。所幸“帝國主義國家勞動和資本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所謂的‘社會伙伴關系’時代已告結束”。共產黨應該利用這一機會向群眾宣布社會改良道路的破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給予工人經濟、政治的真正民主和自由。二是黨與工人階級的關系非常薄弱。“在多數國家不存在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在有這些政黨的國家它們與工人階級的聯系又很薄弱。”這種薄弱還體現在大多數工會在理論上接受社會民主主義,在組織上與社會民主黨或政府關系密切。共產黨要么沒有權力組建工會,要么影響甚微(這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后果),無法領導工會運動。
同貧窮階層結盟。各國共產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近似。希臘共產黨曾多次指出歐洲左翼黨、德國左翼黨和瑞典左翼黨等“左翼黨”都是偽左翼,要與之作不妥協的斗爭。希共堅持與資產階級保持距離的觀點,“人民的出路不在于同本國資產階級結盟,不是在帝國主義矛盾加深時放棄一個帝國主義中心同另一個帝國主義中心結盟。既不是支持新的資產階級政黨反對舊的資產階級政黨,也不是支持聯盟政府反對一黨政府”,而是“要同城市和農村的小資產階級的貧窮階層建立社會政治聯盟。”
出路在于加強黨的戰斗力。“占領”運動不是出路。“占領”運動的進步性毫無疑問,約旦共產黨甚至認為如果問“‘歐洲起義’和‘社會公平’這兩個運動與世界范圍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有什么聯系?答案毫無疑問的是:走向社會主義”。但“占領”運動并不會自動走向社會主義,它的局限性在于“這種運動沒有共同目標,沒有社會主義作為選項,什么也不會改變,將很快失敗”。還在于“沒有工人階級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和工人黨的領導,這些運動是跛足的,在策略方向和能達到的目標方面非常有限”。巴西的共產黨指出,要防止“占領”運動變為一種麻痹工人的途徑。“出路在于以工作場所和工會為核心的有組織的斗爭”,要“在社會一階級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廣泛地在危機、危機的性質及其解決的問題上啟發人民,組織和擴大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的各種形式的階級斗爭,以吸引工人階級及人民群眾”。為達到此目的,比利時工人黨認為必須加強黨的戰斗力,一是要抓好黨建,“在黨內開展工人階級在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中的戰略角色教育”,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先進性;二是要補充黨的力量,在發達國家要重視在工作場所的納新工作,“從重要工廠中招募工會組織者和工人;創造新一代的共產主義工人階級組織者”,而第三世界國家的工人階級人數有限,因此黨的階級來源不能局限于工人階級,而是要“在工人中、小農中、被資本主義剝削邊緣化的年輕人中重建黨”。
高揚戰斗的旗幟。“不掌握變革的物質力量,我們就不能變革任何事物。……把加強黨與工人階級的聯系放于所有工作的中心。”這個工作的重點在于“奪回工會權”。必須“奮起擊敗工會中的右翼工賊和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同時在社會主義旗幟下建設革命政黨”。巴西的共產黨把武裝斗爭提到現實日程上來,“依各地情況采取不同形式的群眾斗爭是并將永遠是無產階級的唯一武器。我們不能機會主義地對人民造反和武裝反抗的權力視而不見。在很多情況下,這是面對和克服資本的暴力的唯一方式。人民只能指靠他們自己的暴力”。
展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樹立明確的斗爭目標。“以明確的反帝、反壟斷歸根結底反資本主義的目標重組工人及人民運動。”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創建一個有明確反帝性質的、包括支持民族自決斗爭、民族和平,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支持社會、政治和工人權利,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社會法西斯化的進步人士和政治力量的、廣泛的國際陣線。”參加各種群眾運動和斗爭,尤其是要重視和參加青年運動。在發達國家群眾運動中,要以民主和國家主權的口號爭取群眾,“我們視民主和國家主權為斗爭的優先項”。在第三世界國家,同樣需要以民主國家的口號吸引人民參加斗爭,“建立一個表達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利益的進步的民主國家”。根據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于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許多共產黨來說,參與盛行于這些國家的各種反帝、民主、進步的廣泛政治陣線,使這些共產黨能推動革命力量的積累。”在南美,共產黨的力量相比其他左翼力量不算強大,因此要先通過廣泛參與、建立聯系進而宣傳自己、擴大影響,實現共產黨的壯大。創建新的國際共運中心再次被提及。“為了提高共產主義者和工人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有必要和急需組建一個政治協調中心,它不是一個新的國際而是承擔組織國際或地區聯合行動的角色、在民族斗爭中提供思想爭鳴和分享情報的平臺。”在歐洲,需要迫切建立共產黨之間的交流實體,事實上,在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德國四國共產黨人間已經建立起了這樣一個協調中心。
當前,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對世界的統治正在加強,在這個過程中,各國人民正遭受著最嚴重的剝奪,人民的反抗正在積累;歐美兩大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之間既陰謀合作轉嫁危機,又將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競爭,這些情況對各國共產黨既是嚴酷考驗也是難得的機遇。各國共產黨必須抓緊用革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領導全世界的工人及被壓迫民族,使它們聯合起來,在斗爭中贏得十月革命之后的又一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高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